民事诉讼中的回避的方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2-05 12:02:00作者:佚名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的方式有哪些?

一、民事诉讼中的回避的方式有哪些?

有自行回避和消极回避两种方式。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出现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事由,依法退出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制度。回避制度作为一种诉讼理念和制度设计,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非正当因素对司法过程的影响,保证法官依法履行职责、免受人伦亲情与司法公正理念的双重压力,实现司法公正。

二、自行回避和消极回避包括的情形有哪些?

(一)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的,应当自行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关系的;

(2)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4)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关系的;

(5)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有以上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主动退出该案件的审判及其他相关工作。

(二)回避的另一种情形是申请回避,又称消极回避,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根据法律规定申请法官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行为。

当事人发现并有证据证实审判人员具有以下情形的,有权要求回避:

(1)私下会见本案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

(2)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该案件的;

(3)索取、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财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当事人及其受托人报销费用的;

(4)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由其支付费用的各项活动的;

(5)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索取、接受当事人及其受托人在购买商品、装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给予的好处的;

(6)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

在民事诉讼的案件过程当中,回避的方式一般只有两种,一种是自行回避也就是常说的积极回避,另一种就是申请回避,也就是所说的消极回避。我国执行并实施诉讼回避的制度能够有效的保障诉讼案件最终结果的公平公正性,是需要谨慎对待的。

为您推荐

检察院控告申诉答复需要采取书面形式吗?

检察院控告申诉答复不一定需要采取书面形式,只有是已经结案的控告申诉案件,才需要采取书面的方式答复。对于已经受理控告申诉请求,但是在结案前决定将案件转移给其他国家机关处理的,可以采取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控

2023-02-05 18:04

农村土地转包合同效力是怎样的?

从合同效力上看,农村土地转包合同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若转包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现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转包合同可能会部分、或者是全部无效。而一旦转包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从合同签署时起就不具有效力。

2023-02-05 18:04

非故意伤害轻伤判刑不? 非故意伤害轻伤判刑不起诉

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是故意进行伤害,而是过失进行伤害,导致对方轻伤的话,是不会被判刑。但是前提是要获得对方的谅解,才能够免于刑事处罚,否则对方如果坚持要追溯对方的相关责任,那么也是会被判处刑事处罚的。

2023-02-05 18:04

交通事故一方没钱赔偿怎么办?

如果肇事者没有情进行赔偿的话,那么法院就会对其进行终止财产执行,等候肇事者名下有相应的财产能够进行执行。在对其进行强制性执行,如果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的行为将会对对方采取刑事责任处罚,并且还需要承担赔偿

2023-02-05 18:04

效力待定合同需具备条件是什么?

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属于无处分权的公民;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属于无权代理人的公民。以上几种情况下签署的合同其法律效力是需要待定处理的。

2023-02-05 18:04

行政执法申请强制执行方式有哪些?

首先行政执法机关会对其进行下发强制性执行的。程序提醒对方如果不履行自己的处罚义务,将会对其进行强制性执行。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性执行程序的进行,具体需要根据实际违法行为最终来进行确定。

2023-02-05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