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别陷入这些误区(针灸减肥的危险)

更新时间:2022-10-01 17:30:39作者:智慧百科

针灸减肥别陷入这些误区(针灸减肥的危险)

针灸减肥别陷入这些误区

针灸减肥别陷入这些误区

误区一:针扎得越多越好

很多美容院、减肥中心一扎就扎三四十针,顾客也感觉针扎得多就是效果好。其实针灸是需要专业知识的,它有章有法,注重选穴,对减肥真正有作用的就那十几个穴位,别的扎来也没用,若是不小心扎错了,可能还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误区二:效果每日可见

有时采用针灸减肥,会有这样的体会,针灸减肥有的人见效快,而有的人见效却很慢。这是因为,针灸减肥不是减重,而是减脂肪,针灸减肥也是一样道理。超过标准体重越多,一般脂肪含量也就特别多,针灸减肥的效果越明显。有的人本身超重不严重,因此减肥的效果也不那么显而易见。减肥效果还与是否全身减肥有关,一些局部减肥如腹部减肥,效果明显但减重不明显是其特点。此外,减肥效果还与脂肪的特点有关,软脂肪减得快而明显,硬脂肪则见效不大。任何减肥方法都须逐步调整,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不尽相同,这需要持续治疗。

误区三:贴耳针时不能洗头

贴耳针时不是不能洗头,而是要注意尽量不要沾湿耳朵。一般的耳针之所以不能湿水是怕胶布失去粘性,若是嵌针,则需要避水,因此可以试着戴上耳套再洗头。

误区四:针灸容易感染

针灸用的针都很细小,对皮肤来说,一般的针灸都是极小的创伤,正常人的机体修复一般很快。如不是因为其他破损感染,除非是贴了嵌针(耳针的一种)须注意避水外,其他体针对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洗澡、游泳都不成问题。

误区五:针灸减肥一劳永逸

针灸减肥是对机体的调整,是需要在反复治疗、不断强化中建立一个新的状态。医生建议,一般需要坚持三个月以上的密集和强度治疗(特别肥胖的则需半年至一年),是一个慢慢调整的过程。当疗程停止后,体重基本上能保持的是一年至三年的正常水平。

针灸减肥副作用

第一:感染传染病

在一些不合格的针灸场所,医生并没有坚持一人一针并且一穴的原则,并且也没有一些必要的消毒条件,这种针进行针灸之后就容易产生副作用。如果不是选择使用一次性的针灸针,并且每对一个穴位进行针灸之后就换一支针灸针,再次使用的时候进行高温高压消毒,那么很容易导致传染病通过针灸针进行传播,危害身体健康。专家建议,每一次使用的针灸针使用结束之后就应该收起浸泡,通过消毒液进行消毒,然后进行高温高压消毒,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感染传染病的可能。

第二:月经增加

针灸减肥之后,我们身体的血液就会加速循环。女性正常情况下每个月都会有月经,针灸减肥最常见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增加我们的月经量,并且月经时间也会增长。所以说,想要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能够停止这种减肥方法,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第三:损害内脏健康

针灸并不是随便可以扎的,要讲究针法,这样才能扎的准确,扎的有效果。如果是在腹部用针,那么一定不能够太深了,否则容易损害我们的脏器健康,特别是年轻女性应该更加的注意,因为她们的腹壁比较薄。如果进行针刺不当,那么容易对心脏、肺部以及肝脏等收到损伤。另外,针灸针在进入我们身体的学到之后,也有可能会令我们的毛细血管出现破裂的情况。所以对银针进行重复利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避免出现乙肝或者是血液疾病的传播。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