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必看的“婆婆说明书”,婆婆跟媳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2-10-09 05:00:24作者:智慧百科

媳妇必看的“婆婆说明书”,婆婆跟媳妇怎么写

不管80后的婚姻多“现代”,婆媳关系依然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不管媳妇再怎么对婆婆敬而远之,也无法忽视她对婚姻的影响。不愿走传统的“二十四孝”媳妇之路,又必须和婆婆搞好关系,80后的媳妇们该怎么办?

结婚后,你会发现老公来自火星,你来自金星,婆婆却是来自木星,彼此无法交流,难怪媳妇们不断发帖控诉自家婆婆有多“极品”。

为了更好地了解木星婆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请仔细阅读她们的说明书。

1、世界万物都是围绕儿子转

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婆婆认为媳妇理所当然要全方位照顾她的儿子,否则就是失职,世界就会乱套。

不要试图去跟她说男人要自己照顾自己,更不要在她面前让老公伺候你,这样只会让她更加反感你。

2、儿子永远吃亏了

即使一个年薪几十万的女人跟一个平凡的男人结了婚,婆婆也会想:哼,有钱有什么了不起?莫非想让我儿子伺候你?她们不会“感谢你跟我那没用的儿子结婚”,绝对不会。

在木星婆婆的世界里,儿子是天下第一。想想看吧,你拐走她的儿子,已经让她的世界坍塌了一半;你再说她儿子没用,那简直是否决了她一辈子的成就,你还有活路吗?

3、儿子永远是好的,如果不好,也是媳妇的错

如果儿子没找到好工作,婆婆不会感激媳妇不嫌弃他,只会认为媳妇妨碍了儿子的前程;如果儿子外遇了,婆婆会想,你到底忽略我儿子到什么程度,竟然让他去找别的女人?

不要试图在婆婆面前告老公的状,这只会让你在婆婆的打分表里再降一级。

4、儿子、孙子以及小姑子才是一家人

如果你老公和小姑子睡到上午10点才起床,婆婆会笑眯眯地问他们是否还要吃早餐。如果是你呢?自己想想看吧。不要尝试在婆婆面前谈“公平”,在她的世界里,这就是公平。

木星婆婆应对手册:把她当上司

婆婆如此“凶猛”,更可怕的是,她还得到了老公的支持。

怎么办?反驳婆婆的木星理论?你讲不过她;对婆婆招安?她未必肯接你的招儿。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把木星婆婆当成上司。

结婚以后,你成为婆家的新成员,如同进了一家新公司,而婆婆就是领导—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是几十年来积累出的地位,你,撼动不了。

很多人刚刚工作时,为了早日站稳脚跟,对领导言听计从、努力奋战。但她们结婚时却意识不到这一点。她们说,我们才不是为了伺候婆婆而结婚!

把婆婆当成领导,并非让媳妇“伺候”婆婆,而是让媳妇帮助自己转变心态,把日子过得更舒服。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对女儿说:“女人应该有个工作。”

女儿会认为妈妈是在关心自己,怕自己没工作受男人欺负。如果是婆婆这么说呢?媳妇会认为婆婆在讽刺自己要靠老公养。

同样的话,不同的解读,是因为你对说话的人预先设定了立场:妈妈和自己是一条心的,婆婆和自己是对立的。与婆婆相处时,不妨把她当成你的上司,

从下属的立场来考虑,很多事情就会变得顺理成章,你心里也会好受很多。

所以,当你步入婚姻时,能最快搞好婆媳关系的办法,就是把婆婆当成上司,把自己当员工,这能帮你迅速处理好和新家庭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在职场中,你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才能赢得上司的欢心,而在家庭中,你只需要付出很小的劳动,就能获得大大的收益—融洽的婆媳关系。这种收益和金钱无关,却关乎幸福。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