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心血管疾病拔牙需注意 有冠心病的老人能拔牙吗

更新时间:2022-10-20 15:30:54作者:智慧百科

老人患心血管疾病拔牙需注意 有冠心病的老人能拔牙吗

一直以来,老年人拔牙让许多口腔科医生犯难。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老龄患者及疾病也相继增多,牙齿疾患是老年人面对的问题之一。口腔科的两大疾病——牙周病和龋病的多发年龄为55岁以上,而这年龄段恰恰又是心脑血管病等其他全身性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增加了拔牙手术的危险性。一不留神,拔牙就很容易成为心脑血管意外的“导火线”。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年人牙齿疾患呢?是尽量保存还是拔除呢?

据专家介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症的老人,由于心理因素和病痛刺激,有可能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发生脑血管意外;同时也可能因为血压骤然下降,致心脑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症状,严重可致猝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猝死和脑血管意外)。

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拔牙应注意

1、高龄老人更应谨慎:70岁以上有心血管病的人对拔牙的耐受力更差,出现危险的机会更多,是否需要拔牙,应充分考虑后再定。

2、避免精神紧张:紧张可使36%的人血压升高,63%的人心律失常,12%的人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所以,拔牙前应打消顾虑,不要过度紧张。服用安定、鲁米那等镇静剂和心得安等心脏的药物,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3、缩短拔牙时间:拔牙时间超过5分钟时,有17%的人心率明显加快,37%的人血压升高,65%的人心律失常,14%的人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这就要求由技术熟练的医生操作,病人做好配合,力争在5分钟内完成。

4、麻醉应充分:观察显示,麻醉效果欠佳时,可使42%的人血压升高,55%的人出现心律失常。目前认为还是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效果较好,在充分麻醉后可以达到无痛拔牙,比较安全。

5、注意心脏监护:术前应做好全面检查,对心功能有个准确评价。对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应在严密心血管监护下进行,严格控制拔牙时间和做到无痛拔牙。

a、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如果要拔牙,必须病情稳定,无症状,心电显示无严重广泛的心肌缺血,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正常。

b、曾经得过心肌梗死的病人,更应有半年以上的稳定期。

c、对于病情不稳定,或最近才开始的心绞痛,未控制的心律不齐,心功能III级以上或心肌梗死与拔牙手术间隔不少于6个月的,均应视为拔牙禁忌症。

d、对于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及各种心脏支架的患者,术前还应考虑用药抗菌,以降低菌血症的发生。

e、高血压患者拔牙,其血压的安全界限应该在150/90mmHg以内,血压的危险界限是180/100mmHg。

f、对临床高龄、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拔牙禁忌症患者,应由内科医师体检,严格把握适应证 ,体检合格后,预约心电监护拔牙。

根据临床经验和观察,60岁以上的患者对待拔牙不必过于姑息保守治疗,在身体条件尚好时应将保存不太久的患牙早拔除,有的患者为了镶牙需齿槽修整,以免年龄越大,身体条件不利于手术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经过治疗的牙齿会造成以后拔牙的困难而不利于患者。所以,老年人的患牙治疗应该权衡利弊,绝不能无原则的保存,为日后增加复杂情况。

而为安全拔牙,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还要注意消除紧张、恐惧情绪,拔牙前服镇静剂,不宜空腹拔牙,以免引起晕厥,也不能吃太饱,免得加重心脏负担,不能忘记正在服用的降压药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另外,术前含化硝酸甘油片和保心丸,有预防拔牙时发生心绞痛作用,拔牙后要休息半小时才能离开医院。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