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际关系适当留点距离 谈谈职场人际关系处理的要点

更新时间:2022-09-12 12:33:48作者:智慧百科

职场人际关系适当留点距离 谈谈职场人际关系处理的要点

职场人际关系适当留点距离

职场人际关系适当留点距离

职场人际关系适当留点距离

愤怒!被最亲密的同事出卖了

阿若(女,25岁)工作时间:3年。我和阿梅是同时进公司的,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关系一直很好。出于信任,我和阿梅无所不谈,从个人隐私到对公司的种种看法。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反目成仇:前些日子,部门主管辞职了,公司决定在我和阿梅之间选一个接替这个职位。论资历和实力,我们不相上下。可最后,我落选了,后来才知道,是阿梅找人到领导那儿告了我一状,说我对公司有诸多不满……

心理处方:

职场上,最可能出卖你的那个人,往往就是知晓你秘密最多的“密友”。要知道,很多时候,同事之间除了合作伙伴关系,还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当你们目标一致时,同事是你最亲密的战友;当你们利益发生冲突,这种关系就变得摇摇欲坠。言多必失,在与同事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务必管好自己的嘴。

迷茫!与领导之间远近两不宜

子华(男,24岁)工作时间:1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我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个月试用期还没到,我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我“表现平平”。不久我又找到另一份工作,吸取上次的教训,我频频在领导眼前晃悠:开会时总抢着坐在他旁边,隔三岔五主动汇报工作……同事们的鄙视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次无意中听到领导说我“太爱出风头”……

心理处方:

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在现代职场上,领导就是每个普通职员心中的那只“老虎”:离得太远,怕被忽略;离得太近,怕被伤着。其实关键要看,领导愿意与你保持多远的距离。“领导”也分很多种:亲和的、严肃的;传统的、前卫的……不同的性格,决定了领导与你之间“距离”的长度,弄清这点很重要。不要害怕流言蜚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为难!客户提出非分之请

李健(男,27岁)工作时间:5年。我是做销售的,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与一些重要客户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饭、打球,感觉如鱼得水。这种状态让我的同事们羡慕不已,但我却是有苦说不出:一是为了维护这种“朋友”关系,我的日常开销大增;二是一些熟客户会请我“看朋友面子”,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而这些“便利”是以损害公司利益为代价的……

心理处方:

没有任何显性的或隐性的利益冲突,是成为“朋友”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你与客户,本来就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而且这种利益时常会发生冲突。所以,客户注定难以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与客户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务必要记装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这句话,守住与人交往的心理底线,坚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这是你与客户保持平等对话权利的前提条件。

想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距离不是问题。

1、相互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和劳动成果等等。

2、弄清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决定了你的立场和处事方式。

3、遵守规则。每个游戏都有规则,职场也不例外。

4、保持距离。与领导、同事和客户都要保持适当距离,不搞小团体。

5、大局观念。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忍耐和包容。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