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 惊蛰习俗祭雷神

更新时间:2022-09-13 03:10:47作者:智慧百科

惊蛰节气 惊蛰习俗祭雷神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那么这个惊蛰节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惊蛰节气又有哪些有意思的传说呢?惊蛰的习俗又有哪些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此时天气逐渐转暖,渐有春雷轰隆隆作响。说到打雷不得不提惊蛰祭雷神习俗。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祭雷神习俗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在台湾,惊蛰的节气神是“雷公”

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壮族社会也流行“天上最大是雷公,地下最大的舅公”的俗语。

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壮族的舅权作用相当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见甚至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另壮族有雷公禁婚的习俗

相传,农历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关门睡大觉,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节,人们当选在这期间办婚事。

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经常出门行事,不时雷声轰隆,禁止人间办婚事。

若有违者,就要受雷公处罚,婚事会办得不顺当,家庭将会欠美满。因此,为了忌讳,这期间一般不相亲,不订婚,不结婚。

随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不断科学化,风、云、雷、电便不再神秘,原本经常的、隆重的祭祀或消失,或转换。

但客家人对雷神、雷公的信仰却依然如故。

其一,客家地区虽然难觅专门的雷神庙,却各种庙观不同程度地供奉着雷神。

其二,客家先民在长期的雷神膜拜中,得出许多与农耕有关的知识结晶。

有关“雷神”、“雷公”的农谚广为流传:“正月雷鸣二月雪”,“正月玩过,二月趟过,三月雷公猛雨也要做”等等。

其三,雷神信仰已融贯于各地客家的岁时生活或民俗禁忌。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吃梨习俗(传统典故)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

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

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节气习俗:惊蛰吃梨的其他三种由来

1、古代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

2、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3、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

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结语:惊蛰节气有着各种各样的有意思的传说与典故,当然了惊蛰的习俗同样值得我们去铭记并发扬。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关于惊蛰的习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