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不慎落水有妙招

更新时间:2022-09-13 04:10:37作者:智慧百科

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不慎落水有妙招

大家在很多时候会不小心将手机掉到水里,比如马桶里,水池里或吃饭的时候杯子打翻浇上水。如果这时候手机屏幕已经不能点亮了,千万不要尝试开机。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且听细细道来。

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不慎落水有妙招

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进水后,相信有不少机智的网友可能会机灵一动的想起自家还有台吹风机,就拿出当烘干机使了。别笑,ROM基地小编身边还真有朋友这样做过。其实这样不但救不了你的手机,反而把重症病房的手机直接送进了太平间。

其实,不止电吹风不行,暖气机也不行。回答上一个问题时,我们要先搞懂为什么手机进水会坏。手机内部精密的集成电路都是非常娇贵的,遇水容易短路遇火容易烧坏。

运气再差一点,钻进手机内部的液体不干净,弱酸强碱一折腾,还有可能腐蚀元件,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记住这三个字,不可逆!。曾经有位手机杀手很认真地问我,手机进水后同样是把手机弄干,为什么偏偏不能用电吹风呢?

现在的手机多半是脆弱的智能机,不再是当年那个能砸核桃的诺基亚了。而吹风机的热风极容易让配件预热融化,机器内部的水份遇热风变水蒸气后,有可能渗进屏幕,会让手机受潮,损坏电子元件,造成第二次不可逆的伤害。

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不慎落水有妙招

手机不慎落水挽救有妙招

在开机的情况下掉进清水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拆机处理。解决办法如下:

1、如果屏幕还亮着,必须尽快断电,能扣电池机子应该的马上扣掉电池,将电池快速取出。类似于iPhone不能扣电池的手机也要强制关机。

2、如果手机自动关机了,屏幕已经不亮了,你千万不能尝试开机,一通电的话,电流就可能会击穿主板,手机也就多半报废了。

3、用力甩干,但别把机器甩掉,主意要把屏幕内的水甩出来。如果屏幕残留有水滴,干后会有痕迹。

4、放在台灯,射灯等轻微热源下让水分慢慢散去。这个过程需要六个小时以上。

5、很多人喜欢采用吹风机来吹,其实吹风机并不太好,容易导致本来没进水的地方进水。千万别用热风吹,因为会伤害到手机的屏幕甚至烧坏手机内部零件。

当然如果没有条件的话,也只能这么办了,但只能冷风吹干,而且必须保证手机被尽可能的擦干了才能吹。经过这三步处理后,接通电源基本可以正常工作了。

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不慎落水有妙招

在断电的情况下掉进清水

这种情况基本可以认定机器没有损坏。但是可能手机的里面可能还是进水了,特别是触摸屏底下的那层液晶屏。解决办法如下:

1 用力甩干,但别把机器甩掉。

2 如果液晶屏上没有什么痕迹,按第一点的第3条处理。

3 如果屏幕上有东西残留并且很严重,千万不要按第一点第3条处理,因为这样处理后的电子电路虽然能够正常工作,但屏幕可能挺难看的。可送到就近的维修部处理或自行动手拆开机器清理。

手机落水错误的挽救做法 手机不慎落水有妙招

掉进腐蚀性液体或粘稠的液体或其它不清洁的液体

这种情况最麻烦了。但是适当处理后机器复原的机会也是很大的。解决办法如下:

1.尽快断电。

2.如果是掉入腐蚀性液体(如海水、尿液),马上把机器用无水酒精冲洗,要是没有酒精,可以用清水代替,但是要千万小心,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3.尽快拆开机器,但拆机的时候要慢慢来。

4.用酒精或者专业的洗机水清洗干净。

5.将拆开的部分拼装起来,如果拼装不起来,就把你拆开的东西整堆交给维修点,让维修点为你再次清理以及拼装。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