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单身基因吗 什么男人易单身

更新时间:2022-09-20 13:00:41作者:智慧百科

人有单身基因吗 什么男人易单身

单身基因

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单身基因”,携带这种基因的人单身的几率比别人高20%。

据称,这种基因可以降低大脑中负责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血清素的浓度,使人对亲密关系感到不自在。这可能导致这个群体从一开始就难以构建交往关系,甚至导致一再分手。

科研人员从将近600名学生身上提取头发样本,检测分析一种名为5-HTA1的基因,这种基因有两个不同的类型。携带“G”型基因的人比携带“C”型基因的人单身的可能性更大。

报道称,“G”组人群中约有60%的人没有交往对象,“C”组的比例为50%。重要的是,这种关联无法用影响交往的其它因素来解释,比如相貌和财富。

这项研究的关键之处似乎在于大脑中5-HTA1基因的作用。携带“G”型基因的人群产生的血清素较少。血清素与情绪和幸福感有关。科研人员已经知道,等位基因为“G”的人群感觉难以与他人亲密。另外,这类人群更容易神经质,出现抑郁。

科研人员报告中称:“由于悲观情绪与神经质不利于恋爱关系的构建、品质提升与稳定,所以等位基因G与心理障碍的挂钩可能导致携带者的约会机会减少,或者恋情失败。”

研究人员说,学生比其它群体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来构建恋爱关系。报道称,在人生的其它阶段,别的因素比如父母对于结婚的压力恐怕更有影响力。

尽管如此,他们认为,这项研究“佐证了遗传因素对一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构建存在影响”。有些研究人员说,虽然基因不可避免会影响情感关系,但是它们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比较小。

婚恋专家帕姆·斯珀尔说,不必让我们的基因来统治我们的生活。她说:“我知道我们继承的基因会决定我们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们总是有选择余地。”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基因作用的专家蒂姆·斯佩克特教授对这项研究的说服力提出质疑。

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我们结婚、维系婚姻的几率与拥有的性伴侣的数量通通受到DNA的影响。尽管如此,基因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这一点只需看看同卵双胞胎就可以了。他们最开始通常会受到同一类型人的吸引,但是最终确立关系的对象往往是迥然不同的人。

容易单身的男人

1、装模作样的男人

有一类男人,外表光鲜亮丽,西装革履搭配着擦得光亮的皮鞋,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极好的,但一交谈起来,你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只注重自己的外表,但却不在意别人的劳动成果,可以用酒店的窗帘或面巾擦自己的皮鞋,离开酒店时电灯、电视、水龙头也一个都不关,这样的表现实在是太差劲了,其中还关乎到一个素质问题,估计没人喜欢这样表里不一的人。

2、风流自赏类型

这类人总感觉自己各方面的条件绝佳,轻易看不上别人,总觉得这个女生配不上自己,一旦跟某个女生发展,总会以优越者自居,觉得自己肯跟对方一起是对方捡到了,应该对他好一点,诚惶诚恐的接受。这种男人太过自以为是,导致最后身边的女人都一一离开。

3、喜欢贬低自己的历任女友

这类男人喜欢贬低自己的历任女友,在说起前女友为他做的事情时也总是面露得意之色,表现出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样。他甚至会说,我的初恋情人曾经为我自杀过。当女生听到这些话的时候,都会有多远离多远,一个拿着前女友的事情来说事的男人,确实无法让其他女人心动,谁知道你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让他贬低的对象呢。

温馨提示:单身确实让很多人感到孤单,想要告别单身,还是需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好好的塑造一个全新的你,告别单身。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