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子宫内膜双层厚度 什么叫子宫内膜双层厚度高

更新时间:2022-09-22 07:30:54作者:智慧百科

什么叫子宫内膜双层厚度 什么叫子宫内膜双层厚度高

有些女性去体检之后,会发现自己的子宫内膜的厚度相比之前厚了不少,医生说是子宫内膜双层厚度,那出现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其实大部分女性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人流惹起的,那我们正常的厚度是多少呢?厚度达到多少才能够怀孕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是不一样的,子宫内膜假如厚,来月经时轻易经很痛,而且受精卵不易着床,一般来讲子宫内膜正常厚度是0.2--1.0厘米。月经期子宫内膜功能层脱落保存基底层。增生期也九是月经第6-14天子宫内膜正常厚度约为1-3mm。分泌期在月经第15-28天,子宫内膜厚度约为5-7mm。但是一些女性的子宫内膜的厚度经检查后明显不符合正常的厚度,那么子宫内膜薄增生会导致女性不孕有的还会引发子宫内膜癌。

内膜消增草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子宫子宫内膜增生的方法,也可以用来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内膜消增草主要以以活血化淤、散结消症为主,以理气行滞、扶正固本为佐,以达到消除月经不调症状,抑制内膜增长,恢复子宫正常功能。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周期性变化可分为三期:一、增生期:月经周期的第5一14日,相当于卵泡发育成熟阶段。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增生期又分早、中、晚期3期。

1)增生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内膜的增生与修复在月经期即已开始。此期内膜较薄,仅l一2mm。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间质较致密,细胞呈星形。间质中的小动脉较直,壁薄。

2)增生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一10日。此期特征是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且有分裂象。

3)增生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一14日。此期子宫内膜正常厚度增厚至3—5mm,表面高低不平,略呈波浪形。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上皮仍继续生长,核分裂象增多,腺体更长,形成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并相互结合成网状;组织水肿明显,小动脉略呈弯曲状,管腔增大。

二、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分泌期也分早、中、晚期3期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的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称核下空泡,为分泌早期的组织学特征。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顶浆分泌。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此期为月经来潮前期。子宫内膜增厚呈海绵状。内膜腺体开口面向官腔,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间质更疏松、水肿,表面上皮细胞下的间质分化为肥大的蜕膜样细胞。此期螺旋小动脉迅速增长超出内膜厚度,也更弯曲,血管管腔也扩张。分泌晚期时,子宫内膜正常厚度约为5~6mm。

专家给我们介绍,子宫内膜的正常厚度大概在7到11毫米左右,只有在你月经前后的时候,你的子宫内膜才会逐渐加厚,这就是子宫内膜双层厚度,这样才能使你有怀孕机会,但是也不能太厚,如果说超过了140mm的话,怀孕的机会就非常小了,专家也建议,如果有什么其他特殊的情况,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