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脱发怎么办呢,女士脱发怎么办呢用什么药

更新时间:2022-09-23 03:30:58作者:智慧百科

女士脱发怎么办呢,女士脱发怎么办呢用什么药

很多女士在洗头或是梳头的时候发现大量脱发,也会观察到头发量减少,头上剩下的头发稀疏,给女性的外形及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从而危害身心健康。那么女士脱发怎么办?患者要检查出脱发的具体原因,才有采取正规的治疗,为此我们来了解关于脱发的原因和治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有一定的了解。

脱发的原因:

吃冷饮过多

研究发现,如果夏天过多食用冰淇淋等冷饮,头发容易脱落。因此,夏季保养头发的第一条就是不要过多地吃冷饮,可以多喝些白开水。

营养摄入减少

蛋白质是生成和营养头发所必需的重要物质,但由于天气闷热,人们喜欢清淡的食物,肉类食物摄取相对减少。如果人体的蛋白质供给不足,头发就容易脱落。因此,夏天应注意摄取蛋白质,多吃些含铁、钙、维生素A等对头发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豆制品、芝麻等。

热辐射过强

夏季,紫外线直射头部,热辐射对人体头部皮肤产生强刺激,造成头发的损伤脱落,所以应像保护皮肤那样保护头发,避免太阳对头部的照射,少到阳光下活动。外出时,最好戴遮阳帽或撑遮阳伞。

炎症刺激频繁

夏季头皮易发生毛囊炎、疖、痈等,使毛发基根不稳,也容易造成头发脱落。在夏季应注意头发的清洁而勤洗头。洗头时,用双手指尖摩擦头皮,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不可用指甲抓搔,以免抓伤头皮。

脱发的治疗:

1、脂溢性脱发:脂溢性脱发被称为脱发中的"癌症",其治疗是个世界性难题,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尚未有最直接和最有成效的治疗药物。目前西医主张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男性脂溢性脱发,因为男性脱发与体内双氢睾酮浓度有关。有研究指出女性脂溢性脱发与头皮睾酮水平增高有关,而与二氢睾酮水平升高无关,这说明女性的脂溢性脱发应以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为主。

解决方法:经常洗发,控制头油,药物治疗。

2、病理性脱发:主要由于病毒、细菌、高热对毛母细胞有损伤,抑制了毛母细胞正常分裂,使毛囊处于休克状态而导致脱发,如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

解决方法:多休息,身体康复或停药后头发会重新长出。

3、化学性脱发:有害化学物质对头皮组织、毛囊细胞的损害导致脱发。

解决办法:不使用刺激性强的染发剂、烫发剂及劣质洗发用品。

4、物理性脱发:空气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辐射等原因导致的脱发。

解决办法:不要使用易产生静电的尼龙梳子和尼龙头刷,在空气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戴防护帽并及时洗头。

5、营养性脱发:消化吸收机能障碍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解决方法:加强营养,多吃蔬果、海带、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脱发: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废物,堵塞毛囊导致脱发。

解决方法:少吃油腻重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7、遗传性脱发:脱发也是有遗传性的,一般男性呈显性遗传,女性呈阴性遗传。

8、辐射性脱发脱发:避免接触辐射源。

女士脱发怎么办正确的回答便是先检查原因,找到不利因素后再采取治疗,治疗疾病结合病人的饮食习惯、头部卫生习惯等,治疗期间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洗漱用品,还要勤洗头,不要使头部干燥、脏乱,会影响头皮健康,从而发生严重的掉头发现象。

本文标签: 女士脱发怎么办呢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