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的简介-竹鼠的品种 竹鼠的种类

更新时间:2022-09-28 17:45:55作者:智慧百科

竹鼠的简介-竹鼠的品种 竹鼠的种类

竹鼠的简介-竹鼠的品种

竹鼠的简介-竹鼠的品种

竹鼠的简介

竹鼠呈体鼹型,外形粗壮似鼢鼠。呈圆筒形。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被内。尾上均匀地被有长而细软稀毛,透视可见皮肤。前足较细小,爪亦短,但强壮适于挖掘。第2与第3指爪几近相等。

头骨粗壮坚实,颧弓外扩,骨脊高起,肌肉发达;上门齿特别粗大,共有16颗牙齿。其中中华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四肢短小,但粗壮而具爪,是运动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门齿粗大臼齿短小,具有啮齿目动物的特征。

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2~4公斤;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较鼢鼠长;体色随年龄而不同,从深色到浅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黑色。成体身体背部毛色为棕灰色并长有百尖针毛,吻部及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部毛被较为稀疏,色白而暗其间也杂有闪亮的细毛,透过毛被可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足背与尾部的毛色均为灰棕褐色。

竹鼠的品种

中华竹鼠(ChineseBambooRat,Rhizomyssinensis)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缅甸北部和越南等地。中国具体省份如广西、广东、云南、福建、湖南、贵州、江西、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西部、重庆、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湖北北部等。中华竹鼠在我国的竹鼠种类中分布最广,故有“普通竹鼠”之称。成年个体体长25~35厘米,体重1~1.7千克。体色从年龄增长从深色到浅色幼年周身深灰黑色,成年个体背部毛色棕灰色,老年背毛成棕黄色。

大竹鼠(LargeBambooRat,R.sumatrensis)

分布区狭窄,数量不多,稀有种。主要在中国的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和马来半岛、苏门达腊等地区。体大肥胖,是个体最大的竹鼠。成体长40厘米左右,体重2~4千克。毛被稀疏而粗糙,面颊为淡锈棕色或棕红色,故有“红颊竹鼠”之称。体背跟体侧呈淡灰褐色。晨昏外出活动;以竹根、竹笋为食,也食其他植物。2-4月和8-10月繁殖交配,孕期45—50天;每胎3-8只。

银星竹鼠(HoaryBambooRat,R.pruinosus)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地区和印度、马来半岛等地。如中国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地下生活,以苇草根、白茅根、竹根、竹节、竹叶、竹笋为食;四季繁殖,春秋繁殖高峰;孕期45天,每胎1-5个,哺乳期1个半月。体型较中华竹鼠大,体长35厘米,体重1.3~2千克,毛较粗糙,故有“粗毛竹鼠”之称。背面为褐灰色,背毛具有许多带白色的针毛,并带闪光,“银星竹鼠”由此得名。

暗褐竹鼠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和贵州东北部等地。体形与中华鼠相似。体重是1.5千克左右。全身被毛均呈暗烟褐色。

小竹鼠(LesserBambooRat,Cannomysbadius)

分布区狭窄,数量少,属于稀有种。这是个体最小的竹鼠,主要在云南西部和尼泊尔、孟加拉北部、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分布在中缅边境一带海拔6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和边上的竹丛中,多在芭蕉芋、木薯地等环境中挖洞生存,为竹鼠科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形与中华竹鼠相似体重仅为0.2~0.3千克。全身被毛呈棕褐色。孕期40天,每胎1-5只。

为您推荐

人为什么会失眠?最易导致失眠的十大职业人群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有个好的睡眠,才有一天好的精神。然而对于失眠的人来说,睡眠成为他们的奢侈品,尤其是有一些职业

2022-12-22 03:31

加班病你有吗?六招赶走加班病解除疲劳

最近经常与加班相伴,毫无私人休息时间,神经时刻处在紧张状态,经常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无法集中精力的状况,甚至连免疫力都急速下降

2022-12-22 03:31

癌症与职业有关?哪些职业是癌症高危人群

如今,职业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困扰我们的事情,殊不知,癌症也是职业病之一,有一些职业会和一些癌症对号固定挂钩,来看看你是不是患癌症的高

2022-12-22 03:31

工作犯困双腿胀痛怎么办?7招有效摆脱职业病

工作好累、工作好困,一到工作时候就眼睛酸痛、犯困、胸闷,你是不是也这样呢?工作疲惫是正常的,其实一些很小的动作就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

2022-12-22 03:31

职业枯竭症来袭怎么办?应及时充电学会倾诉

感觉到职业枯竭的人应该及时充电,靠更新知识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实力。这样不仅自己心里有底气,用人单位也会重视,甚至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主动找到你。

2022-12-22 03:31

自行车运动员相继确诊睾丸癌,巧合还是必然?

相比之下,睾丸癌的发病与人种、激素水平和年龄等存在比较确切的相关性。从年龄分布看,睾丸癌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从人种不同来看,欧美白人男性是睾丸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2022-12-22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