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14 08:06:30作者:未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记者据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网站数据梳理,截至7月13日记者发稿前,今年以来,129家公司IPO申请终止,较去年同期下降11.03%。其中,15家公司为上会被否,较去年同期增3家,114家为主动撤单,较去年同期减少19家。主动撤单数量占比88.37%,接近九成。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普遍认为,拟IPO企业撤单或被否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不符合拟上市板块定位;二是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三是企业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四是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投行将更加审慎选择和辅导项目,拟IPO企业“闯关”现象将减少。
年内114单拟IPO项目
主动撤单
具体来看,上述15家拟IPO上会被否公司中,证监会发审委否决8家,创业板上市委否决7家。而在114家主动撤单企业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分别有30家、15家和69家。其中,科创板主动撤单数量较去年同期(50家拟科创板IPO企业撤单)显著减少。
某南方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拟IPO企业撤单或被否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板块定位,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不符合板块定位被否或撤单;二是可持续经营能力,如毛利率、应收账款、收入真实性、业绩下滑等都是监管关注的问题;三是合规性问题,如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独立性诉讼、客户集中、对赌协议等。
“今年IPO被否和撤单数量较高,与近两年发行人经营活动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也有密切关系,部分企业不满足发行上市条件。”某北方券商投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部分发行人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从公司被否原因来看,证监会发审委问询问题集中于关联交易、同业竞争、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持续盈利能力、内控制度等。如环洋股份于2月24日上会被否时,证监会发审委针对公司独立性、毛利率合理性、可持续经营能力等提出疑问。
创业板方面,在上述7家被否企业中,有5家上会时被问及信息披露充分性和准确性等,有4家被问及内控有效性。如3月29日九州风神上会被否,创业板上市委认为,发行人关于外销收入增长及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合理性等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合理,报告期内发行人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IPO撤单后
发行人、保代仍收监管警示
记者注意到,主动撤单也并不能成为发行人和投行“闯关”的“保命符”。今年5月31日、6月2日,深交所对2单拟IPO项目中的4名保荐代表人采取书面警示的监管措施,2家公司亦收到深交所监管函。2单拟IPO项目分别于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主动撤回申请。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投行的监管力度,先后发布多项规则,督促投行归位尽责,提升执业质量。其中,投行项目撤否率高被列为应当开展检查的情形之一。
“之前,很多中小券商拿项目不太容易。所以拿到项目之后,‘闯关’心态比较重。”上述南方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随着监管部门提高现场检查力度,加大对撤单的处罚,将使得券商提高项目选择标准,更加谨慎选择项目,同时加大拟IPO企业的辅导力度,实现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监管采取的这些举措有利于提高保荐机构的保荐质量,从入口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述北方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未来,市场参与主体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资本市场应密切服务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行业和企业。
谈及未来IPO市场的趋势,上述南方券商投行人士认为,未来一级市场将呈现六大特点:一是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且更加强调板块定位;二是强调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即市场化竞争能力;三是在合规背景下,持续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只要企业满足发行条件,进行充分信披,将“小瑕疵”告知投资者,依旧可以上市;四是上市标准更加多元化,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数量增多;五是中介机构更倾向于选择行业赛道好、质地好、合规性好的“三好”企业开展业务;六是更多中小企业可能选择被上市公司并购,而非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