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60年来,雷锋所在的班收到了47万余封来信

更新时间:2022-08-15 16:10:54作者:未知

瞭望 60年来,雷锋所在的班收到了47万余封来信

60年来,“雷锋班”陆续收到了47万余封来信。这些跨越时空的信函,满载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呼唤

有的人在信中确定了人生目标,有的人在信件中畅谈理想,有的人希望“雷锋班”战士能做自己的人生向导

变的是沟通形式和联系方法,不变的是情感认同和精神传承。雷锋精神仍然是鼓舞社会各界,包括年轻一代前行的精神力量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梅世雄 王炳坤 赵洪南

今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60周年。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以短暂的22岁生命,在亿万人心中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1963年,他生前所在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

60年来,“雷锋班”陆续收到了47万余封来信。这些跨越时空的信函,满载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呼唤。

北部战区陆军某工兵旅“雷锋班”现任班长牟振华说,历届“雷锋班”都会仔细整理来自社会各界的信件,并精心保存。跨越一个甲子,每一封信件,每一段肺腑之言,都饱含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敬仰和向往。

“雷锋班”处处都有雷锋的痕迹

走进“雷锋班”宿舍,进门斜对角是一张高低床,下铺是雷锋的铺位,整齐摆放着雷锋生前用过的被褥、军装、军帽、腰带。住在上铺的总是最新来到班里的战士,那是距离“老班长”雷锋最近的地方。

宿舍北侧正中,摆放着雷锋塑像,一旁是“雷锋班”过去常用的“三件宝”:一台修鞋机、一个理发箱和一个节约箱。牟振华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锋班”战士们经常带着修鞋机和理发箱走街串巷,义务为居民修鞋、理发,还将废弃的螺丝钉、牙膏皮等收集到节约箱。

今天,雷锋生前所在的连队依然有雷锋的痕迹。“雷锋!”“到!”……“雷锋连”每天晚点名,全连官兵齐声应答,这样的仪式坚持了60年。“雷锋连”每年发放日记本,让战士们写下年度规划,此后记录每天、每周的进步和不足,以这样的方式续写雷锋日记。

60年来,传承不只发生在部队里,“雷锋班”宿舍隔壁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记者在这里看到了更多人学习雷锋、追随雷锋的见证。这里陈列着来自西藏的哈达、蒙古族群众编织的羊毯工艺品、青海土族小朋友的红领巾,以及装满了一排排玻璃展示柜的信函等。

60年来,47万余封纸质来信陆续寄到了“雷锋班”。这些纸页泛黄的信函,厚度不同,形式各异,都充满了真情实感。其中,有急需帮助的“鸡毛信”,有需要翻译的盲文信,也有漂洋过海的国际信函;有用16开纸写满了100多页、分装在6个信封里的长信,也有的仅寥寥数语,上面写着“听了解放军叔叔的报告,我决心做雷锋叔叔那样的人”。

2021年,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与沈阳工业大学“四个自信”研究暨课程思政指导中心合作,整理研究社会各界写给“雷锋班”的来信。该中心副教授英明说,这些来信见证着,雷锋精神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失色,而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一封来信连接一个故事

一封来信连接着一个故事。有的人在信中确定了人生目标,有的人在信件中畅谈理想,有的人希望“雷锋班”战士能做自己的人生向导。

其中,中小学生寄给“雷锋班”的信件最多,捎给“雷锋班”的礼物也最多,有爸爸的功勋章、获国际奖的书画、烈士鲜血染红的雨花石,等等。

1963年2月,雷锋牺牲的第二年,一封特殊的信函寄到了“雷锋班”,写信者是吉林省通榆县北庆小学少先队员们。他们在信中写道:“虽然雷锋叔叔因公牺牲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迹,却永远永远地活在我们每个少年朋友的心里。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决定在3月份召开学习雷锋叔叔报告会,并聘请‘雷锋班’的班长作为我们校外的名誉大队辅导员。”自那时起,“雷锋班”每一任班长都会担任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如今涉及的中小学校累计达400多所。

2022年3月,江苏省无锡市通德桥实验小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在信中写道:“雷锋叔叔去世时虽然只有22岁,但他却还活在我们每个通小学子心中。我们都在努力争做‘小雷锋’。”该校德育处主任周玲说,雷锋就像一粒金色、饱满的种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一封封学习雷锋、畅谈理想的信件从全国各地寄往“雷锋班”。

2013年,山东淄博远大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员工在信中写道:“‘雷锋岗’落户远大后,我们把学雷锋活动从每年3月延伸到全年;把学雷锋做好事的内容拓展到日常生活工作中;把弘扬雷锋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接下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地为客户服务,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雷锋精神新篇章。”

指挥家聂中明在信中写道:“雷锋精神就像一个不休止的音符,贯穿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

60年来,不少国际信寄到了“雷锋班”。2011年11月,一封写着“中国·沈阳军区雷锋生前部队收”的信件,从英国辗转寄来。“最近我在伦敦图书馆,读了一本关于160位中国名人故事的书,一下子让我产生了给雷锋部队写信的想法。”79岁的李艺·布鲁诺女士在信中表示,渴望进一步了解雷锋精神,请求官兵给予帮助。

收到雷锋日记、雷锋事迹报告光盘等资料后,李艺·布鲁诺女士表示,希望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建立联系,共同把雷锋精神向世界广泛传播。


“雷锋班”战士整理写给“雷锋班”的信件(2022年2月28日摄) 杨青摄/本刊

新“三件宝”传承雷锋精神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人给“雷锋班”写信吗?

“随着短信、微信、电子邮件的普及,虽然现在社会各界寄给‘雷锋班’的纸质信件少了,但是人们对雷锋和‘雷锋班’的关注从未停止。”北部战区陆军某工兵旅政委孙树志说。

“2003年,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看了这篇当年寄往‘雷锋班’的来信感触颇深。雷锋精神永不过时。”点开北部战区陆军学习宣传雷锋精神的微信公众号“向雷锋学习”,一位读者在“信·雷锋”栏目里这样留言。

变的是沟通形式和联系方法,不变的是情感认同和精神传承。雷锋精神仍然是鼓舞社会各界,包括年轻一代前行的精神力量。

在过去老“三件宝”基础上,“雷锋班”如今有了新“三件宝”。

善淘箱——面向全社会收集闲置衣物,实现衣物的二次利用。近年来,“雷锋班”通过善淘箱先后为偏远山区和灾区邮寄爱心衣物5万余件。

雷锋存折——2010年,“雷锋班”用雷锋生前留下的存折,发起了“雷锋存折”续存活动。十多年来,捐款的人从部队官兵扩大到全社会群众,先后有几十家单位、千余名爱心人士参与其中,累计捐赠270多万元。近年来,“雷锋存折”相继支出近140万元,捐往20多个省区市的灾区和单位,惠及近万名急需帮助的群众。

数字化大礼包——包含10张光盘,包括电影、音乐、纪录片、雷锋故事等,还体现了“雷锋班”战士学雷锋的点滴心得。多年来,不少单位邀请“雷锋班”战士作报告。如因路途遥远或训练任务重等原因,战士们无法到场,“雷锋班”便会邮寄出一份数字化大礼包。

如今,已有上万份数字化大礼包飞进了军营、学校、企事业单位,持续传承着雷锋精神。未来,数字化大礼包的部分内容也将在“学习强军”APP上展示,进一步拓宽传播雷锋精神的网络渠道。

孙树志说,新时代学雷锋要与时俱进,“雷锋班”正通过新“三件宝”主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本文标签: 雷锋  瞭望  来信  雷锋班  学习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