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9-17 09:26:33作者:智慧百科
作 者丨宋豆豆
编 辑丨张明艳
今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与汽车之家强强联手,在去年《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报告》的基础上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拟)将于年底发布,选取城市从去年的10个扩充为15个,核心数据也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产业端数据,扩充了新能源汽车城市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征、消费保障等消费端数据。
中国每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来自广州。但曾经,这座汽车之城一度被认为“搞不了汽车”。不同于北方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作为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在探索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起步并不算早,历经波折。
“广州的汽车产值要实现1000个亿”——在当年广州汽车重组的特殊历史时刻,这是专管汽车工业的时任广州市副市长张广宁对广州汽车工业的期许与梦想。2007年,广汽集团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28亿元,提前让“汽车市长”的千亿梦想照进了现实。
上世纪末,由于广州标致汽车的败退,广州汽车产业陷入困境,对“广州能不能造汽车”的质疑甚嚣尘上。在怀疑与未知中,广州汽车产业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寻找着前进的方向。
转机出现在1998年,广州本田(后更名为广汽本田)的成立,开创了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的新纪元;2003年,东风日产落户花都;2004年,丰田和广汽集团合资成立广州丰田(后更名为广汽丰田)。至此日系三巨头齐聚广州,广州汽车工业的大格局基本成型。
尔后广汽传祺、东风启辰等品牌加速发展,同时配套产业不断完善,广州逐步形成了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逆境中崛起的广州汽车工业在燃油车时代创造了辉煌。面对波涛汹涌的新能源汽车浪潮,广州深知自己不能缺位。近年来,小鹏汽车、合创汽车(原广汽蔚来)等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子广州,广汽集团旗下合资以及广汽埃安、广汽传祺等品牌、东风日产等传统车企加速转型,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不过对于以传统燃油汽车为主的广州汽车工业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小的挑战——埃安、小鹏等企业还未成长为龙头企业;私人用户市场有待推广;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等。
“汽车之城”加速转型,痛点凸显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广州已构建起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智能创新企业汇聚的汽车创新产业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拥有近20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包括采埃孚、马瑞利、高新兴、加特可、艾帕克等在内的超过500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形成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
其中,东部汽车产业集群包括黄埔区和增城区,以广汽本田、小鹏汽车等为代表,包括增城汽车产业基地、黄埔汽车产业基地、北汽集团华南汽车生产和出口基地;南部汽车产业集群以番禺区和南沙区为主,包括广汽番禺汽车城和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基地等,主要有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广汽丰田、合创汽车、恒大汽车等;北部汽车产业集群以花都区和从化区为主,以东风日产、广汽比亚迪等企业为依托,包括花都汽车城、从化明珠工业园等。
行至当下,汽车工业已成为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超30%,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引擎”。2021年,广州市汽车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118亿元,同比增长4.4%;产量296.44万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其中,新能源汽车14.99万辆,同比增长87.9%,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4.2%。
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7.5%,汽车产量151.1万辆,同比增长7.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1.6万辆,同比增长123.9%,距离去年全年新能源车销量仅差3万余辆。
依托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广州市聚集了众多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前瞻经济学人》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企业新增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新增5210家。截至2022年7月4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数量占全国相关企业数量的3.0%。
事实上,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顶层设计的加持为其提供了广袤的生长空间。
早在2021年,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将汽车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促进消费手段重点发展,广州市“十四五”规划将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全力打造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广州市全市汽车产能突破500万辆,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产能超200万辆,进入全国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保有量提升至8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超20%。
截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38万辆,要实现2025年80万辆的保有量目标,年均增幅不低于25%,年均增量近15万辆,这也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初发布的《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定位,已从广州“十四五”规划的“新兴支柱产业”变为“支柱产业”。
7月1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进入全国城市前5名,占全市汽车产能约20%。
广州市全力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决心不言自明。
不过,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认为,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并非高枕无忧。尽管手握2021年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小鹏,以及扬言要将“蔚小理”变成“埃小蔚”的广汽埃安两大明星企业,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
首先,与坐拥全球新能源销冠比亚迪的深圳相比,广州缺乏新能源龙头车企,体量相对较小。广汽埃安销量屡创新高,但“深入人心”的网约车形象是其品牌向上的掣肘;小鹏汽车初步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与先行者特斯拉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合创汽车加速追赶,但借助EDG、电竞的花式营销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产品质量赋能,能否让消费者买单尚未可知;尽管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但本田、丰田稍显迟滞的电动化转型尚未在产品和销量上开花结果;恒大、宝能等跨界而来的造车新星发展遇阻,为加速角逐新能源之都的广州增添了不确定性。
以跨越生死线,步入从1到10阶段的小鹏汽车为例,主打的智能化差异竞争,前有特斯拉的标杆地位,后有华为、百度、小米等跨界者的冲击。尽管对于新品的期待很高,但小鹏规模的瓶颈、盈利的压力仍然存在。同时,传统车企正在加快转型,而“小鹏们”还没有建立起竞争对手难以跨越的护城河。
其次,与长三角地区拥有较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产业相比,广州零部件产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产业根植性和近地化配套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动力系统、底盘控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车用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对外依存度较高。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汽车产业整零比为1:0.78,尤其是广州汽车产业整零比仅为1:0.35,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全国汽车产业链分工明确,包括芯片在内的多数关键核心零部件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但今年上海等地的疫情打断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正常运转,珠三角尤其是广州汽车产业遭遇不小的挑战。以芯片为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广汽集团获悉,2022年二季度的芯片短缺达3.3万片,主要是控制类芯片、驱动类芯片以及集成电路的芯片;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也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求芯片”。
此外,传统车企的体制机制模式有待激活,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差距明显,产品综合竞争力与国外产品仍有一定差距,国外销售规模和占比较小,“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任务艰巨。
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利双增的广汽集团为例,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自合资公司的投资收益,其中“两田”贡献了绝大部分。报告期内,广汽集团投资收益约为8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9.95亿元,比广汽集团上半年57.5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高出了近30亿元,这意味着若除去对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等合资企业的投资收益,广汽集团的自主板块包括广汽乘用车及广汽埃安依旧处于亏损状态。
竞跑智能网联,发力万亿级“智车之城”
汽车行业的大变革时代,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则将是下半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自动驾驶产业与车联网产业正在为广州开启一条全新的上升通道,从“汽车之城”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发力。
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百度阿波罗、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联友科技、深兰科技、华为广州研究院等智能驾驶企业纷纷落地广州。
作为国内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广州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走在全国前列。今年8月初,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消息称,2022年上半年,广州开放测试道路较2021年底增长57.6%,车辆首次发放路测牌照较2021年底增长41.6%,有效测试里程较2021年底增长73.5%,测试车辆交通事故认定记录为零。
一方面,测试道路开放范围越来越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广州市发布开放测试道路202条,双向里程789公里,覆盖白云、海珠、番禺、黄埔、花都、南沙6个行政区域。
另一方面,测试规模和类型越来越多。2022年上半年,新增测试车辆59台,升级载客测试36台,升级道路测试46台,升级远程测试3台,自动驾驶里程约207万公里,广州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
截至目前,广州市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阿波罗、广汽集团、沃芽科技(滴滴)等11家企业的19款车型共201台测试车辆发放测试牌照。其中121辆测试车升级到载客测试、25辆测试车升级到远程测试、81辆测试车升级到三级道路测试。
目前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国内企业均获得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的资格。今年4月,小马智行宣布中标广州市南沙区2022年出租车运力指标,获准在广州南沙投入100辆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出租车服务。这是国内首个颁发给自动驾驶企业的出租车经营许可,也是国内首次从政策层面,赋予自动驾驶车辆运营服务和普通出租车运营服务同等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动驾驶正从理想走入现实——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从生产领域逐渐向使用和服务相关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去年7月,广州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混行试点,在南沙区、黄埔区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开展,迈出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关键一步;今年6月底,《广州市南沙区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及特殊运营场景混行试点总体方案》正式通过,南沙区成为广州市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
根据规划,到2025年,南沙区将分四个阶段投放总计不超过2000台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开展不同混行比例、车路协同不同参与度以及多种新型出行服务的大规模城市交通试验。
7月1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到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自主可控为导向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群。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实现3级(含)以下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新车装配率超过50%,4级自动驾驶汽车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
无论是从测试道路、测试里程、牌照数量还是相关立法,广州都走在全国前列,向打造全球知名“智车之城”迈进,力求引领全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潜力巨大,偏爱中国品牌和新势力品牌
一个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氛围加持。
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广州人民的消费实力也引领全国。《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881.06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增速水平基本与全国相当,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2022年6月底,广州市汽车保有量达331万辆,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排名第14。与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等保有量大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从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广州仅为176辆,在本次我们选取的15个代表城市中排名垫底,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广州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实施限购的城市,限购政策于2011年7月开始执行,新购数据的增长得到有效抑制。
截至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8万辆,新能源汽车千人保有量29辆,大幅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7辆),在全国各城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广州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4万辆,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五,仅排在深圳、上海、杭州和成都之后;受二季度疫情爆发影响,同比增速放缓,仅为59%,落后于全国增速水平。
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降反升,从2021年的17%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8%,远高于全国水平。
这得益于广州近年来出台的多项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包括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以旧换新购车补贴、增加增量指标配置额度等,在市场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广州促消费政策的力度只增不减,对新能源车市更为利好。
比如《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关于临时调整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和申请条件的通告》明确,2022年5-6月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广州市加快个人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提出,对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购买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并注册登记的个人消费者,按照车辆价格补贴8000-10000元不等;9月初出台的《广东省加大力度持续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汽车消费环境,包括广州、深圳完善购车资格规定、增加购车指标等。
根据汽车之家平台数据分析,广州新能源消费关注指数0.92,广州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程度属于“比较关注”,关注指数虽落后于杭州,但与深圳、成都基本相当,处于城市前列;新能源消费购买指数0.71,新能源购买偏好处于中等水平。
从消费端来看,广州市新能源销售品牌以中国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为主,合计占比达90%。其中中国品牌占比超过60%,广东省地产企业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贡献绝大部分销量;同时造车新势力品牌市场份额接近30%,领先于全国水平,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均进入广州厂商排名TOP10。
从车身形式来看,广州新能源用户对轿车和SUV的偏好比例相当,在50%上下波动;分级别市场来看,广州用户并不过分追求“大”车,反而是对性价比较高的紧凑型轿车和紧凑型SUV更加偏好,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车型、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和未来的销量空间也让更多经销商积极涌入。根据汽车之家经销商信息数据统计,广州共822家经销商,与北京(882家)、重庆(866家)基本相当;其中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达93%,领先全国89%的新能源经销商覆盖率。此外,广州市经销商服务满意度约4.54分(5分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满足日益高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广州市也在进一步加快并提升充电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
中规院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桩密度为34.4个/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城市前三。截至2022年8月末,广州市累计建成的各类型充电设施共有11万台,据新能源保有量38万计算,车桩比约为3.46:1,落后于北京、上海的车桩比水平。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并缓解充电焦虑,除了充电站之外,广州市也在推动换电模式的推广。今年4月广汽埃安宣布其首个超级充换电中心在广州落成,按照计划,埃安将大力推进超充、快换网络建设,今年将在广州设立220座超级充换电中心,实现3km半径覆盖;2025年将扩充至1000座,实现1.5km半径覆盖,将广州率先打造成为全球首个“超充之都”。
《广州市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快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加快构建换电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到2025年换电站达到400个。
地处云山之畔、珠水之滨,有着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基于宽带互联网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等各种光环加持的广州,要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争夺中拔得头筹,延续燃油车时代的辉煌,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期编辑 张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