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呼唤“新工匠”!广东探索新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更新时间:2022-09-18 12:45:13作者:智慧百科

“新经济”呼唤“新工匠”!广东探索新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作 者丨郑玮

编 辑丨李振

图 源丨图虫

历来毕业季都是求职高峰,今年1076万高校毕业生的提前入局让年中就业赛道愈发“拥挤”。

值得关注的是,激烈竞争之下,新经济的萌芽同样为求职者打开一片新就业空间。

“2019年至今,人社部已公布74项新职业,涉及产业规模数万亿元,未来将创造社会岗位和就业机会超千万个。”立足经济大省和用工大省“双重身份”,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刘正让也看到了新经济背后的新职业需求。

面对新需求,求职者如何抓住机遇?

以用工大省广东为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广东已于近日启动新职业促进就业行动,并发布新职业开发、学生学徒培养、技培生培养三个子计划,联动政府、学校、企业,探索调整适应新经济需求的技能人才培育、评价、输送体系,以需求定供给,推动求职者搭上新职业“快车”。

“经济转型升级是大趋势,也是新职业出现的背景”,针对时下新职业和新业态的大潮流,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周永章认为,“但新经济发展还需要技术体系支撑,这也是新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培育、输送符合需求的技术人才,以支撑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VR应用、区块链操作等新专业涌现

人才培育是打通技能人才发展路径的第一环。在珠三角城市群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因子”带动下,广东技师院校也培育出了相当敏锐的“市场嗅觉”。

“2017年,广州虚拟现实产业开始‘冒尖’,学院也随即开设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虚拟现实校级骨干教师杨付阔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这是一个非常新的专业,直到2020年‘虚拟现实技术’才被教育部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们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面。”

“2017年开设首年,虛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共招收学生约30人,到2022年,招生规模已扩大至100人左右。”杨付阔表示,近年随著元宇宙概念走红,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应用也在加快,催生VR+游戏、VR+教育、VR+文旅、VR+医疗等新场景和新业态,“我们的课程内容也随之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据介绍,目前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虛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以下简称“VR专业”)已开设Unity引擎交互、Unity引擎影视动画、Maya场景建模、RizomUV制作、VR场馆项目实战、VR游戏项目实战、AR文创项目实战、AR工业装配项目实战、ZBrush雕刻建模、摄影摄像技术等课程。

聚焦智能制造等“硬技术”领域,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同样捕捉到市场“风向”。

“我们是2020年成立的3D打印专业,每年招收一个约50-60人的班,基本上都是爆满的状态。”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工业设计与模具制造系教师、模具工高级技师黄灿杰表示,“2021年学院还增设了增材制造专业,与3D打印内容相近,招生人数也达到50-60人。”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在日常医疗、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打印陶瓷牙到打印航空器材零部件,应用场景非常丰富。”黄灿杰表示,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专业招生持续火爆,“生源基本上不成问题”。

《2021年度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末,广东全省共有148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40所,实现技师学院21个地市全覆盖,基本建成全国最大技工教育体系。全年招生21.87万人,在校生达到63.4万人,约占全国1/7。应届毕业生15.5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纵观各技工院校,将校企合作尽可能前置到人才培养源头,成为各校提升就业率的“背后推手”。

“企业能够更快把握市场技术迭代的最新动向,因此我们日常也会去了解企业的研究课题,通过调研把课题转化到日常教学中。”黄灿杰说,通过建立更密切的校企合作模式,企业能够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设备等资源支持,学校培养的人才也会优先输送合作企业。

杨付阔同样透露,目前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VR专业也和行业企业在课程设计、项目合作、人才输送等领域开展校企合作,“为保证学生就业,我们会和企业共同研究开设教学课程,邀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任教,并在教学课程内融入真实企业项目,以更好推动产学研联动。”

“目前就业率基本能达到98%左右,而且经过4年课程学习加1年顶岗实习,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后,毕业平均薪资基本能达到8000元/月。”杨付阔表示,目前VR技术应用人才市场需求旺盛,学生就业路径选择较多,可从事VR项目开发、三维建模、摄影摄像或软件实施、UI设计等岗位,“也有不少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切入VR+文旅等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应用场景。”


政企“一试双证”改革人才考评体系

除学科教育外,人才评价体系也是串联技能人才从学校到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成为新经济下,各用工主体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人才的“指挥棒”。

2019年,为推动更多毕业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惊险一跃”,教育部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其中,通过社会化机制招募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负责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等,并协助试点院校实施证书培训,从而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以逐步缓解“求职者找不到工作,公司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

在此基础上,记者观察到,作为用工大省的广东,也在全国率先开展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推进“一试双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制定评价规范。

据悉,技能人才通过在人社部门备案的有关行业和企业组织的考核,即可获得人社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由有关行业和企业出具的职业认证证书。此举也意味着,广东将新职业人才“指挥棒”的一半,逐步交到市场手中。

作为广东锂电装备头部企业,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利元亨”)已备案为广东省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利元亨人才资源中心副总监刘爱认为,参与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进一步优化利元亨内部人才培育体系,同时提高员工对技能等级重视程度。

“此前利元亨内部已建立岗位胜任模型,针对管理、技术、专业、技能、基础5类岗位序列,分别设置4等10级任职资格体系。”刘爱表示,引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后,公司内部人才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企业也通过设置技能津贴,增强员工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目前,利元亨已完成550人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下半年还将开展约500人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和社会评价。

跳出单个企业,对产业链而言,头部企业“入局”人才标准制定,也为行业整体人才体系重构与升级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以华为为例。目前,华为已与人社部门合作试点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和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两个工种的“一试双证”考评,技能人才通过一次考试即可获得人社部认可的技能等级证书和华为职业认证证书。

“原来企业普遍以学历证书作为人才招聘、薪酬待遇的门槛和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价值逐步凸显,但学历水平并不一定代表技能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技能证书能够成为一个有益补充,帮企业找到更合适的人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人才伙伴发展部公众行业人才发展总监宫志伟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而且,“加入华为生态链的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都有能力门槛,其中就包括企业现有人才队伍中获得相应技能认证证书的员工数量,不同级别的伙伴也对应不同的专家数量要求和HCIE(Huawei Certified ICT Expert,华为认证ICT专家)证书数量要求。”宫志伟表示,作为链主企业,华为能够通过一系列伙伴政策,推动上下游企业在人才招聘、管理的过程中,把 “双证”技能评价结果纳入参考,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就业路径。


当“新经济”遇上“新工匠”

宫志伟也坦言,试点“一试双证”是一项企业参与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的有益探索,推动企业认证与国家职业标准互认,能够让企业将一线人才需求尽早嵌入社会人才培养体系中,针对现有及未来数字发展战略作出提前谋划和布局,“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

新职业、新工匠因新经济产生,最终也成为刺激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则是广东在新经济周期下,针对稳就业、稳发展尝试作出的回答。

工程具体内容包括,实施学生学徒制储备计划、“技培生”用培融合计划、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评价强基计划、新职业标准开发计划。

同时,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建设,通过“政府出政策、出资金、出管理,龙头企业出标准、出岗位、出师傅,院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的模式,为产业集群建设技能人才生态链,培养产业“新工匠”。

“目的是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新职业、喜欢新职业、从事新职业;让人才培养评价机构紧跟发展形势、改革创新、培养更多新技能人才;让新技术产业企业能招聘到更多更好的人才,解决‘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结构性问题。”刘正让说。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战略性产业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秘书长陈玉琪也表示,“广东技工”工程直接推动了多个新职业工种立项、证书开发和推广,特别是广东重点推动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闭环链”,把技能等级证书放到人才培养领域去,放到社会人力资源领域去,将对战略性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根本性促进作用。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已进入深刻的结构性调整阶段,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但新技术产业发展亮眼,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1年,广东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807.9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速8.6个百分点。

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广东如何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重塑优势,支撑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都是必不可缺的要素。

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叶磊表示,通过改革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目前广东已有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开始关注新职业、新技能,“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健全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建立以产为引领,以教为基础,以评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型技能生态,推广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吴梓楹

本文标签: 技工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