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23次提及法治,司法行政未来如何发力?

更新时间:2022-10-19 22:50:53作者:智慧百科

二十大报告23次提及法治,司法行政未来如何发力?

10月19日,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长期以来,依法行政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谈及法治政府建设,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介绍,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决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介绍,司法部将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立法,及时修改或废止那些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着力以良法来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10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訚柏,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一级大法官贺荣,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一级大检察官童建明,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甘露,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左力围绕“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主题与记者交流。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十年来行政复议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90多万件,平均纠错率13.6%

值得一提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宣告,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在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司法行政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左力在记者会介绍,在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中,司法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重点聚焦在“一个统筹、四大职能”。

左力介绍,具体来讲,一是加快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行政立法工作将展现新的作为。我们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我们已经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大批重要的行政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全面开展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专项清理工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局和全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是切实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将开启新的篇章。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指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司法部将加快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目前已首次统一全国行政执法的证件标准样式以及6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制式服装、执法标志,推动“减证便民”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同时加强了行政复议的监督,十年来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办理了行政复议案件190多万件,案件的纠错率平均达到13.6%,推动依法行政水平的显著提升。

三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刑事执行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司法部推进了监狱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全面排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健全案件办理责任制,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重拳整治违法违纪问题,还推动制定实施了社区矫正法,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坚持法治为民宗旨,公共法律服务着力实现新的突破。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实体平台57万多个,60多万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服务热线设置了2000多个座席。

左力介绍,下一步,司法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履职尽责,用高质量的法治保障高质量的发展。



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首场记者招待会 图:新华社

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立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行政立法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

左力介绍,司法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行政立法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制度规定,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完成重大立法项目,确保行政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立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全局,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立法,及时修改或废止那些不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制度,着力以良法来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三是持续提升行政立法的质量和效率。司法部将聚焦实践问题和立法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努力拿出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好举措。同时,健全从立法立项、起草、论证到协调、审议等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行政立法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切实增强行政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时效性。还有就是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加强各方面的立法协调,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相关联相配套的行政法规立改废释等各项工作。

四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进一步健全行政立法基层联系点制度,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宽社会公众参与立法渠道,保证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延伸阅读:

二十大报告首提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收入分配制度将咋改革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在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这意味着什么?未来,收入分配制度将会如何改革?

过快暴富拉开贫富差距,专家称“与老百姓共同富裕”期望不符

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收入分配的制度改革,关系到老百姓切实的利益获得,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表示,二十大报告关于收入分配的相关论述很好贯彻体现了“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既重申了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政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等新论述。他表示,这是基于问题导向、是顺应民意的呼唤,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

对于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制度,苏海南解释,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就包括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般而言涉及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居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渠道。

“近年来,包括投资、股票、债券等获得财产性收入,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收入分配方式的一种选择及其结果。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少数人暴富的情况。”苏海南说,尤其是在金融、互联网等行业,一些人贷款做大盘子、上市获得更多资金投入,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让老百姓得到了一些回报,但少数人财富积累太快,也引起了社会议论。这个问题是有待解决的。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图:新华社

同时,苏海南表示,我们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特别是去年我们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后,老百姓更期望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开,所以对过快暴富的现象,人们也希望国家运用税收、法律等相关手段进行调节。

“二十大报告对收入分配制度提出了新论述,顺应了老百姓的呼声,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进完善的必然要求。”苏海南说,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居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渠道,但要让其投入和回报形成合理的匹配关系。首先,财产性收入其自身要合法合规;对违法违规的财产性收入应依法取缔。同时,在宏观、中观层面,财产性收入与其他分配方式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应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能让财产性收入巨大地、成倍地超过劳动收入。对合法合规的过高财产性收入,应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在此方面,还要研究平衡财产性收入与劳动报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关系,防止对财产性收入征税宽松,对劳动报酬征税则过严。这就需要我们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对资本积累方式进行规范。”苏海南说。

对传统垄断行业进行限薪,我国已有调节过高收入措施落地

对于过高收入的调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我国已有一些较好的措施落实落地。

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一档的税率达到了45%,这种设置有效起到了对高收入进行调控的目的。冯文猛表示,“近年来,我们对传统垄断行业、中央管理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限薪,这些措施都得到了落实落地。”

记者获悉,正在举行的“奋进新时代”成就展展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值连年增长。从2012年的996元/月,增长到了2021年的1755元/月,将近翻了一番。同时,过去十年,我国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冯文猛介绍,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也是扩大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制度安排。“对大部分人来说,劳动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二十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致富,也是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收入的重要性。”冯文猛说,这些都要求我们扩大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保证劳动者处在收入有保障的环境下。

本文标签: 法治  司法部  习近平  立法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