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自述:留学一年,还不如几份大厂实习经历?

更新时间:2022-06-10 07:31:52作者:佚名

“海归”硕士自述:留学一年,还不如几份大厂实习经历?

中新经纬6月10日电 (杨京川)“现在‘海归’并不像想象中的受欢迎。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宁愿去选择多有几次实习经历。”谈及自己一年的留学生活和对未来工作的打算,在英国读传媒类研究生的“95后”男生李鸿卓这样说。

李鸿卓目前就读于一所QS排名前一百的英国老牌名校。9月即将毕业的他正在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发愁。“最近忙着写论文,找工作,几乎没时间出门玩。”李鸿卓苦笑道。

以下是李鸿卓的自述:

我的本科学校在北京,是一所“双非”院校。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一个西南的小城市找了份工作,主要负责单位的新媒体运营,拍短视频,写宣传文案。干了两年后我觉得这份工作没啥意思,还是更想去大公司工作。于是,我想读研究生提升学历。

选择去国外读研,主要觉得国内考研太难。另外我觉得,如果选择去国外留学,有一个“海归”的名校光环,或许更容易拿到理想的offer。家人也认为读研后找工作更有优势,所以对我出国读书很支持。

毕业在即,我的工作仍毫无眉目。我此前工作两年,年龄和同学相比其实并不占优势。即便曾有工作经验,但在很多单位看来,之前我的工作经历根本不值一提。而竞争对手又是比我小两三岁的人,同等条件自然年龄小更容易受到青睐。

有一个国外好学校的研究生文凭可能在他人眼里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我发现,与国内研究生竞争时,自己并不占任何优势。

很多HR看重最近几年的工作和实习经历,但大多数英国留学生只有一年在外读书时间,还包括适应国外生活和完成自身学业,很难有时间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实习机会。

我有时回想起来也挺后悔,本科期间没有太重视实习。唯一的实习经历是去培训机构做市场调研实习生,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当时正好在考公务员,心想如果没考上的话,以后就留在这里工作。最终我没能通过公务员的面试,心灰意冷的同时选择了回家就业。

我本科时候的同学读研期间在导师的介绍下,有的参与了国家广电总局研究融媒体的项目;有的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北京市国资委的蓝皮书撰写;有的在媒体实习时发表了多篇报道......但像我这样的“海归”回国后,只空有一个名号。我的简历上光秃秃一片,而他们的简历早已被读研期间各种活动和项目所填满。

现在我投简历的时候,也有大厂HR坦率地告知我的实习经历有些单薄,如果有一些能够证明自己的经历和项目,最好是知名企业的,或许他们才会将我纳入未来的考察范围之内。

有时候也在想,我这一份在别人看来是“镀金”的国外研究生学历,在HR眼中,是不是还不如其他人的几份大厂实习有含金量?

我也努力找了挺长时间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留学生招聘群中推送的招聘信息和岗位,偶尔也会看一些招聘软件,但投简历后更多都是石沉大海。许多HR告诉我,你还没回国,找工作的事等你回国再联系我们,几次应聘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我在国外读的专业偏理论方面,缺乏真正的实践经历,加上此前接触面少,甚至不清楚以后想要从事什么具体工作,只是想在传媒行业发展。至于工作地点,我未来并不想在“北上广”这种大城市生活,更想去一些压力相对不太大的南方省会城市。我从未想过留在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工作,因为家人并不希望我长留国外。

对很多人而言,出国读研就是为了一个文凭。这个文凭可以帮助我们拉开与本科生的学历差距,和与本科生的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也可以绕过国内考研时候“承受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但这个文凭的含金量究竟如何,终究还是因个人能力而异。

“有含金量的实习经历真的太重要了。”当中新经纬结束采访后,李鸿卓还在不停地念叨着。他说未来打算参加一些“付费实习”的活动,弥补一下简历的空白。

李鸿卓还说,他的两个室友已经选择去读博了。之前听到这个消息,他甚至有些羡慕室友的选择,因为这样他们就不用为今年的毕业季找工作而发愁了。(中新经纬APP)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鸿卓为化名)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付健青】

本文标签: 实习  读研  留学  研究生  海归  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