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下的养老院:压力升级,有护理区感染老人基本恢复,特殊时期需要抱团取暖

更新时间:2022-12-27 00:06:27作者:智慧百科

隆冬下的养老院:压力升级,有护理区感染老人基本恢复,特殊时期需要抱团取暖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韩利明


2022年12月7日,《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发布,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保健康、防重症成为核心目标。

“老年人和儿童是疫情防控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而老年人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风险人群。” 12月8日,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当社会面出现疫情传播,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12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坦言,目前正处于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22日,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保证机构内老人、儿童平稳渡过疫情流行期,是当前防重症、减少病亡的重中之重。

养老院作为老年人集中的重要场所,疫情三年来,是最早封控的场所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即便养老院仍处于严格的封控阶段,依然有养老院“破防”。对于养老院而言,真正的“战役”才开始。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采访全国范围内公建民营、中外合资、私营、医养结合等不同业态的养老院负责人发现,各家养老院面临的困局不尽相同。紧缺的药物通过各方努力尚有所缓解,长期封控、骤然增加工作量等,让原已紧缺的人力资源再增工作压力,老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

此外,常态化看病就医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一旦出现急危重症需要外出就医等情况,也是养老院的忧心事。在此背景下,多位养老院负责人均希望老人和家属做足心理准备,共同面对。

压力升级,呼吁把剩余药物匀给养老院

刘昊在河南经营着四家普惠型养老院,共照顾300多位老人,老人年龄集中在70岁至80岁。受益于过往两年的防控安排,防疫政策调整后,尚未对刘昊的养老院造成太大的冲击。但他感觉养老院压力骤增,老人和员工的情绪也有明显的变化。

“社会面解封后,药物供不应求,我们抗原储备不足,退烧药只备了不到100粒。”这段时间,刘昊一直在外采购物资,他也曾向主管部门反馈情况,经过各方努力,完成部分储备。

“我们也积极自救,通过网上的各种互助群里去争取,虽然获得的药品不多,但也达到储备目的。”刘昊呼吁大家能把剩余的药物匀给身边的养老院。现阶段,他管理下的一家养老院已有感染前兆,希望可以顺利度过。

严防集中性感染是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的根本。据他介绍,院内配备的诊所已停止对外开放,有基础疾病或发生感染的老人,能够在院内闭环解决。同时,院里严格管理物资交接、消毒、进出养老院等流程。

管理升级,养老院也面临人员紧缺的局面。“事实上,在疫情之前,这一问题就普遍存在。”刘昊解释,“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薪酬待遇较低、发展前景有限、职业声望不高等原因,导致招工困难一直是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

护理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不足等问题,在民办养老机构尤为突出。防疫政策调整后,养老院管理更加严格,作为养老院负责人,他担心长期封闭容易造成焦虑烦躁情绪,员工和老人的心理健康都不容忽视。

此外,资金压力也持续加大。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养老院加大消毒和防护力度,为此加大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的采购,老人生活物资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应增加,同时,养老院的收入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

“我们不是超人,老人和家属要做足心理准备”

“我希望能带着院里的爷爷奶奶进入‘决赛圈’。”韩雨坚守着“最后一道防线”,但也做好了随时“破防”的准备,“我们有一个来自全国养老院院长的群,保守估计,群里百分之五六十的养老院已经‘破防’了。”

韩雨管理的养老院入住率高达95%,由超80名员工照顾着220位老人。防疫政策调整后,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住进养老院,但院里已经没有多余的房间,员工只能在多功能活动厅打地铺。

“院里的老人状态很好,都相信我们能保护好他们。但是养老院不是保险箱,破防是早晚的事。”韩雨介绍,“我近期也经常给老人们做科普,不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需要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她也希望老人家属能够做好养老院“破防”的心理准备,“长时间封控,很多养老院负责人和员工的内心接近崩溃,我们打心眼里对老人尽心尽责,让老人感染的时间尽可能往后拖,能拖一天是一天,但我们也不是超人。”

在她看来,养老机构的工作重心,应尽快由防控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据悉,目前院里正在腾房间设隔离区,为不知何时将会到来的感染做准备。

但韩雨也颇感无奈,在配备呼吸机和吸痰仪器等设备外,养老院背靠的大健康企业无法保障医疗物资。通过个人关系,她储备了1800片布洛芬和一些中成药、西药,预定的上千个抗原不知何时才能到位。

“护理员要休息,老人需要照顾,药品不足,就医通道不顺畅,都是我们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韩雨表示,她希望能够建立养老院绿色就医通道。

二级医院给足底气,特殊时期也要抱团取暖

背靠二级医院,陈瀚管理着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院。院里住着7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4岁,大部分是需要重度护理、仪器支持的老人,几乎没有自理老人。这对于经历过非典时期的陈瀚来说,虽对政策调控颇具敏锐度,但这仍是一场“硬仗”。

疫情前三年,养老院以防控为主,做到了“零感染”。“二十条”出台后,陈瀚预感政策会有所调整,迅速储备大量药物,包括退烧药、感冒药、抗病毒药物和急症所需药品。“新十条”出台后的一段空档期内,他再次补足药物。

他深知养老机构不是真空地带,冲击不可避免。防疫政策调整后,陈瀚先后给老人家属发放告知书,由家属选择将老人接回家照顾或继续住在养老院。“所有的老人家属都选择相信养老院,担心回家后就医通道不顺畅。”

背靠二级医院也给了陈瀚足够的底气。养老院里虽然配备医疗团队,在力量不足或需要会诊时,二级医院提供专科医生到老人床前会诊治疗,就地解决问题。现阶段,医院为陈瀚的养老院提供绿色通道,能够随时作为替补力量。

“有员工出现发烧症状,但还没有老人感染。我们无法对未来作出预判,只能尽可能地做好预防措施。”陈瀚自述近些天来提心吊胆、度日如年,“特殊时期,大家尽可能地抱团取暖,共度难关。”

据他介绍,同区域的很多养老院缺乏防疫物资和药品,在保留足够底线的物资后,他将此前备足的药品和物资分发出去。“沟通很重要,提出需求后,大家能够相互帮助,有些老人家属也在积极地帮我们联系药物。”陈瀚表示。

防疫政策调整后,工作量骤增,陈瀚也面临员工紧缺的问题。“我们理解员工的选择,也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包括邀请专家科普疫情、为员工准备健康小礼包。”陈瀚表示,“员工补偿增加,叠加疫情防控投资增加,老人入住率下降,对养老院打击很大。”

谈及对未来养老院的管理规划,陈瀚认为养老机构在硬件设计初期,应将隔离区等物理环境考虑进去,加入院感配置,同时做好员工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培训,防疫物资做到常态化储备。此外,作为养老机构负责人,及时果断的预判也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多数感染,“阳性”老人已基本恢复

作为职业经理人,胡帆在上海的高端养老项目已经开业近十年。目前项目上接收250位住户,平均年龄86岁,其中超40位住户需要护理,其余均可生活自理。接近全满的入住率,因封闭式管理需要,尚留了十多个房间供员工使用。

“此前按照民政部门的防控要求,项目上没有出现一例阳性感染症状。但是从企业运营角度看,人力物资成本太高。”胡帆回忆,“我们从12月17日开始破防,员工和护理员几乎已全部感染。”

胡帆将阳性住户和员工移到相关楼层封闭管理,但感染速度太快,无更多人员可供调用,“只要还能工作,感染的员工也要待命,护理员的压力最大。后面公司从其他项目上调了6名护工帮我们撑了四天,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

截至12月23日,胡帆的养老院里已有60%的员工感染,住户感染率在30%左右,他预计再过一周左右,将会迎来感染高峰。目前社区管理也做了较大调整,从到餐厅用餐改成送餐到房间,暂时取消房间打扫,各部门员工相互补位。

“疫情三年来,养老院常处于封闭状态,有员工,特别是医护人员私下跟我表示以后不太愿意在养老机构工作。”胡帆说,“但这段时间,我们的员工坚持带病上岗,没有一个人退缩,我相信通过这次考验,大家会更加团结。”

胡帆管理的养老院尚在井然有序的运转中。“过往三年的经验,社区里会准备2-3个月的防疫物资,除了口罩稍微吃紧,其他物资还算充足。”他表示,“这波感染开始时,公司调拨了一份退烧药给我们,药品储备基本没有问题。”

据他观察,冬季原是流行性感冒高发期,但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发展以来,住户防范意识加强,近两年冬季的感冒情况反而趋少。此番院里感染新冠的老人,基本在二至三天会退烧,会出现喉咙不舒服等症状,但对老年人的伤害尚在可控范围内。

“没有我们之前想象的冲击力那么大,基本在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可以正常康复。”胡帆表示,“第一波感染的是护理区的老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目前基本扛过来了,其他住户也看到了希望,心态还是能保持平静。”

“这阶段的集中感染,医疗资源肯定是比较紧张的。但从整体情况看,总归是要迈出这一步,大家需要共同面对。”胡帆希望能和老人、员工一起撑下去,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应受访者要求,刘昊、陈瀚、胡帆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