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创始人狂砸36亿只为“不老不死”:将在43岁前完成“寿命充值”

更新时间:2022-12-06 09:16:17作者:智慧百科

Facebook创始人狂砸36亿只为“不老不死”:将在43岁前完成“寿命充值”

“如果能在某个年纪得到永生,那么95岁和30岁,我选后者。”2018年,英国知名人类学家皮尔森公开承认自己对年轻的欲望,彼时,谷歌前CEO埃里克以及前世界首富贝索斯等人决心不再屈服于死神,他们一掷万金开辟新项目,立志“要将人类寿命的终点延后50年”。

超级富豪们为何纷纷选择在这个阶段下注?答案在哈佛、斯坦福、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实验室里呼之欲出:一项最新临床试验显示NAD+(细胞代谢及基因修复的关键辅酶)提升技术让65岁老人呈年轻化生长,鼻内吸入的两大“病毒基因疗法”TERT和FST可使实验小鼠延寿32.5%以上,纳米机器人、脑机接口……过去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中才得以一见的科技,让人们见识到了未来另一类“长生不老法”。


扎克伯格(细胞图谱)、马斯克(脑机)、彼得·蒂尔(换血)、贝索斯(细胞重编程)

4年后的今天,真正能够落地并走进实用化的衰老干预技术作为“人类首要命题”进入大众视野。2年前被《自然》评选为“最被看好的逆转衰老成果”第一梯队——梅奥医学中心的衰老细胞定向清除技术希诺裂(Senolytics)迎来了全球首次产品化:由哈佛大学、梅奥及数家原研药企联合成立的麦克斯科学(MaxScientific)公司推动了希诺裂技术在旗下首个上市产品中的应用。

作为全球富贵名流们的就医基地,梅奥又被称为“总统医院”,不仅曾接待过美国前总统里根、福特、布什夫妇,更有中东富豪、中国潘石屹等商界名人专程前往。2011年,梅奥最初研发希诺裂技术时,在用基因编辑技术给老年小鼠安装上一个针对衰老细胞的“自杀机关”后遭媒体批判:“一帮科学疯子要清除‘老不死细胞’让人保持青春!”但随着梅奥科学家十年的持续研究,只需服用一组试剂就可靶向清除衰老细胞从而产生“年轻化”效应的结果撼动了衰老生物界:其不仅可显著延迟人体多个器官的衰老,使实验动物延寿36%;近期《自然代谢》发布的研究表明,希诺裂技术还可被用于制备一种“衰老干预疫苗”,使接受注射的哺乳动物平均寿命延长20%。


希诺裂原研技术基地梅奥(Mayo Clinic)

这也和人类学家皮尔森的预测再次重合:“虽然代价昂贵,但至少一些富人能提前用上长生不老的‘改造技术’了。”尽管希诺裂产品首次上市时便已疯狂流传于全球高净值人群;但有望在未来实现一劳永逸的“青春不老”的基因疗法,其研发时间依然遥遥无期。

所以说,如果出现一种延寿技术,能把普通人的死亡时间一次性推后,其价值将难以估量。美国数据调研网站Grand View报告,全球衰老抑制市场将在2028年达到617.1亿美元。而在财富和年轻的双重诱惑下,世界巨头们也在这一产业鱼贯而入:

“年轻人就是更加聪明。”2017年,互联网鼻祖之一、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细胞图谱”计划Biohub捐资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6亿),目标是终结疾病、恢复青春。如今,逼近40岁的扎克伯格正试图用手中财富让肉体返回年轻水平,他承诺“未来还将投入30亿美元用于达成目标”。除他之外,微软、苹果等头部玩家,也在2021年陆续切入“延长人类寿命”的领域。短短1年内,互联网五巨头就在这一赛道完成了30多起并购,未来还将继续追加投资。


扎克伯格夫妇

“青春之泉”同样吸引了制药大厂的抢滩着陆。同年2月,罗氏以43亿美金收购了有望直接“给人类改造长寿基因”的基因疗法公司Spark Therapeutics;2022年5月,麦克斯科学公司收购全球首个成熟型NAD+(细胞代谢及基因修复的关键辅酶)衰老抑制剂——NAD+提升技术自2013年起便在哈佛大学衰老生物学中心被反复证实其具有显著的衰老抑制效应,基于这一技术的第1代产品在2018年面世后便引发高净值人群的高度关注及快速传播;随后,同时整合了哈佛NAD+提升和梅奥希诺裂这两大“逆转衰老”技术的麦克斯科学第4代衰老抑制剂问世,多项“原研技术”的加持使这一产品通过中国各大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后获得了迅速普及。


哈佛大卫·辛克莱尔教授以自身为实验对象,将生理年龄从57岁减小到31.4岁

“不只是逆转衰老,更逆天的是未来12-24个月内将探究它能否逆转衰老引发的失明等问题。”日前,NAD+提升技术奠基人、哈佛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尔公布首个由他亲自推动的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口服1000毫克/2000毫克NAD+前体分子让55-80岁老人“一天天年轻”,血检结果显示其衰老速度减慢了3.7倍。

随着亿万富翁们的老龄化,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延长寿命的研究上,这与中科院专家刘光慧提出的“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一个老而不衰、老而无病的状态”愿景相吻合,但同时这也注定了其成本不会太低。关键是,当这一天到来时,人们愿意为续命这一目的花费多少?

作者:吕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