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04 18:10:33作者:佚名
2020年以来,屏南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队伍管理、新老村民融合、乡村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
截至2022年5月,屏南已有中国传统村落22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个,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文 | 中共福建省屏南县委书记 党帅
做好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20年以来,福建省屏南县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队伍管理、新老村民融合、乡村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2021年全县152个村、8个社区圆满完成换届,选出的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下降6.2岁、中专及高中以上学历比例达97.1%,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的提档升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保障。
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2021年5月26日摄) 王志凌摄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 拓宽党员发展渠道
乡村治理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建。屏南将把好党员入口关作为重中之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探索成立片区党委。将地域相近、产业关联度高的村落,联合成立片区党委,党委书记由所在乡镇党委委派,其他党委成员由组成村党组织骨干担任。在片区内各村发展党员时,由各村党组织将酝酿推荐的对象提到片区党委来讨论商定后,报乡镇党委议定;若发展党员对象为村干部的近亲属,则需提级向县委组织部报备。同时,由片区党委统筹片区内发展党员,实现发展党员规范化、制度化。
探索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对乡镇辖区内的优秀青年信息实行“一人一档”跟踪动态管理。同时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全力吸收信息库内成熟的但未被村级党组织列为发展对象的优秀青年人才,并逐步择优选人,派回所在村,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
探索建立企业商会党组织。排查登记辖区内各企业的党员数量、结构等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成立企业商会党组织,由该党组织直接负责对企业内有意愿入党的本乡本土优秀青年进行考察培养,为基层党组织储备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有眼界的后备力量。
创新严管厚爱机制 增强乡村振兴战斗力
屏南坚持对村居干部队伍严管与厚爱并行,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后半篇”文章。2021年村级组织换届后,随后出台了《屏南县村级“头雁”队伍建设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素质提升、履职能力、教育管理、正向激励等方面制定23条举措,建立“年、季、月”学习培训机制,每年分批次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由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村挂钩帮扶一个综合实力较弱的村,每季度开展帮扶实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村主干绩效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每月轮流开展“一村一主题”现场观摩学习活动,不断提升村(社区)“两委”队伍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推进农村“六大员”队伍整合。结合村级换届工作,重新核定村级农民技术员、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村级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村级文化协管员等“六大员”职数并重新聘任,优先考虑村主干以外的村“两委”成员兼任“六大员”,将岗位职责和薪酬集中到村“两委”身上,使工作表现好、履职能力强的村“两委”成员基本报酬逐步达到村主干的60%,打造半职业化村“两委”班子,这样既实现了村“两委”队伍的强化,也实现了20多个岗位的高效履职,又有效避免将岗位当作村主干竞选的筹码。同时,在中心村将几个岗位整合成一个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岗位,用作培养一名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兼任“六大员”,并纳入村主干后备力量培养。目前,屏南“六大员”队伍从原有的2970人精简至1100余人,薪酬待遇普遍提高,人员积极性和队伍战斗力明显增强。
建立村级监察“三员”机制。严格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准入标准,把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为村务监察员,重点对村委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六大员”中整合一个薪酬在800元以上的岗位,由村务监察员兼任;设立村级助理监察员。从“六大员”中择优选定人选,对村级事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把责任心强和热心于村级事务的村民聘为特约监察员,以兼职形式履行监督、咨询等相关职责,参与村级调查研究、监督检查等工作。
创新村民融合机制 推进农村共治共享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许多农村将迎来非本村户籍但在本村工作创业生活的“新村民”,如何让新老村民优势互补、融合共治、共享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屏南通过探索给“新村民”发放居住证,让其参与村民代表选举,在村里享受和本地村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为“新村民”增设副主任专岗和代表席位,积极鼓励引导“新村民”与老村民深度融合,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进一步增强了“新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长期驻留生活创业的意愿,营造了有情怀有温度的新型农村社区。
同时充分发挥“新村民”的理念、思维等优势,带动“老村民”增产增收,以实现新老村民的融合共治、发展共享、共同致富。以网红村龙潭村为例,现有新村民82人,占常住人口的20%。
创新项目“工料法”管理机制 推进农村加快建设
采用招投标流程推进村级项目建设,存在流程多、间接费用高、村民参与度低等问题。近两年,屏南在老屋流转、项目建设“工料法”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不少成效。
创新建立村委会为中介的老屋流转机制。由村委会建立中介平台,从祖居户中流转承租旧民居,再按统一标准转租给“新村民”,全面推行“老屋认租15年或20年”模式,规范了老屋租赁市场。同时创建“‘新村民’出资、驻创艺术团队免费设计、村委会代为组织施工”的老屋修缮模式,按照“修旧如旧、一物一特色”的修缮理念,不断推进老屋活化利用,解决了传统村落古建筑保与用的难题。
创新农村小型项目“工料法”管理机制。“工料法”是由村委会自行购料、聘请工匠、组织施工及全程监督的项目管理机制,简化了设计、预算、财审、招投标等环节,直接进入施工环节,大大节省了项目建设时间和成本。同时,在使用“工料法”建设项目中,采用的工艺均是传统工艺,先后聘请老工匠艺人、老专家开展14期工匠技能培训,对843名农村工匠进行技能、建造技艺培训,其中获得市级建筑工匠师证书2人、县级建筑师证书10人、县级农村建筑工匠证书874人,并组建了5支以传统工匠为主共100多人的具有屏南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修缮队伍,完成古建筑修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500多处。通过用工本地化,让一些原本外出务工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技艺传承、老屋保护、就业增收、舒适宜居的“四赢”局面。
2021年,屏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67个、较2020年增加21个、占44.1%,50万元以上的村达32个、较2020年增加20个、占21.1%。截至2022年5月,屏南已有中国传统村落22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个,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特色花卉产业覆盖25个村,特色高山蔬菜遍布全县,特色高山农业产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