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地老虎如何防治,玉米田地老虎如何防治

更新时间:2022-06-15 19:31:28作者:佚名

玉米小地老虎如何防治,玉米田地老虎如何防治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北部寒地玉米种植面积的越来越大,小地老虎为害玉米田现象越来越突出,经2013年调查发现,小地老虎在玉米田的最高密度达到33.8头/㎡,平均为11.2头/㎡,这严重影响了玉米种植的产量和效益。小地老虎(拉丁名:agrotis ipsilon (hufnagel,1768))属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别名有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等,目前在北部玉米田为害严重。该类害虫是多食性害虫,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为害高粱、甘薯、向日葵、烟草、豆类、麻类、谷子、麦类、瓜类、蔬菜类等。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则需重新毁种。

1 为害特点

在黑龙江省北部,小地老虎的幼虫将玉米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田间缺苗断垄,为害严重的甚至毁种。除危害玉米外,小地老虎还可为害春播大豆、芸豆、矮高粱等大田作物。

地老虎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17~23mm 、翅展40~54mm;头、胸部背面呈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和跗节外缘呈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翅呈褐色,前缘区为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基线为浅褐色,黑色波浪形内横线双线,黑色环纹内有一圆灰斑,肾状纹黑色具黑边,其外中部有一楔形黑纹伸至外横线;中横线为暗褐色波浪形,双线波浪形外横线呈褐色,不规则锯齿形亚外缘线灰色,其内缘在中脉间有3个尖齿;亚外缘线与外横线间在各脉上有小黑点,外缘线呈黑色,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呈淡褐色,亚外缘线以外为黑褐色;成虫的后翅呈灰白色,纵脉及缘线为褐色,腹部背面为灰色。

2.2 卵

卵呈馒头形,直径约0.5mm、高约0.3mm ,具纵横隆线。初产为乳白色,渐变黄色,孵化前卵一顶端具黑点。

2.3 幼虫

幼虫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37~50mm 、宽5~6mm。头部呈褐色,具黑褐色不规则网纹;体呈灰褐至暗褐色,体表粗糙、布大小不一而彼此分离的颗粒,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前胸背板为暗褐色,黄褐色臀板上有2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胸足与腹足为黄褐色。

2.4 蛹

体长18~24mm、宽6~7.5mm,赤褐有光;口器与翅芽末端相齐,均伸达第四腹节后缘;腹部第4~7节背面前缘中央呈深褐色,且有粗大的刻点,两侧的细小刻点延伸至气门附近,第5~7节腹面前缘也有细小刻点;腹末端具短臀棘1对。

3 生物学及习性

小地老虎在黑龙江省北部1年发生1~2代,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一般第一代幼虫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多在下午3时至晚上10时羽化,白天潜伏于杂物及缝隙等处,黄昏后开始飞翔和觅食,3~4d后交配、产卵。卵散产于低矮叶密的杂草和幼苗上,少数产于枯叶和土缝中,近地面处落卵最多,每雌虫可产卵800~1000粒,多的可达2000粒,卵期约为5d左右。幼虫一般为6 龄,个别的为7~8 龄,幼虫期在各地相差很大,但第一代约为30~40d,幼虫老熟后在深约5cm的土室中化蛹,蛹期约为9~19d。成虫的活动性与温度有关,在春季夜间气温达8℃以上时即有成虫出现,但10℃以上时数量较多、活动性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春季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迁飞,秋季则沿着相反方向飞回南方;微风有助于其扩散,风力在4级以上时成虫很少活动;成虫对普通灯光的趋性不强、对黑光灯极为敏感,有强烈的趋化性,特别喜欢酸、甜、酒味和泡桐叶。成虫的产卵量和卵期在各地均有所不同,卵期随分布地区及世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高低不同所致。

幼虫的为害习性表现为:1~2 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 为害;3 龄后分散,幼虫行动敏捷、有假死习性、对光线极为敏感、受到惊扰即蜷缩成团,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后拖入土穴,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在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叶片以及生长点,食物不足或寻找越冬场所时有迁移现象。

4 生活环境

4.1 温度

高温对小地老虎的发育与繁殖不利,因而夏季发生数量较少。小地老虎适宜的生存温度为15~25℃,冬季温度过低时,小地老虎幼虫的死亡率也会增高。

4.2 土壤湿度

凡地势低湿、雨量充沛的地方,小地老虎发生较多。头年秋雨多、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取食活动,是第二年大发生的隐患,但降水过多、湿度过大也不利于其幼虫发育,初龄幼虫淹水后很易死亡。成虫产卵盛期,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为害较重。砂壤土易透水、排水迅速,适于小地老虎繁殖,而重黏土和沙土则发生较轻,虽然土质与小地老虎的发生也有关系,但实质是土壤湿度不同所致。

5 天敌

小地老虎的天敌主要有知更鸟、鸦雀、蟾蜍、鼬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及细菌、真菌等。其中,寄生蜂和小茧蜂的寄生率达10% 。

6 防治方法

对于小地老虎,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6.1 农业防治

除草灭虫。杂草是小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应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这样可消灭部分虫、卵。

6.2 物理防治

6.2.1 诱杀成虫

结合黏虫用糖、醋、酒等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6.2.2 诱捕幼虫

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于清晨到田间检查,如发现有断苗,就拨开附近的土块对幼虫进行捕杀。

6.3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各地的防治指标并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大豆每平方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幼苗期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幼苗有虫2~3头时开始防治。

(1)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1、90%晶体敌百虫750g,对水750l进行喷雾防治。喷药适期应在幼虫3龄盛发前。

(2)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公顷使用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际附近。

(3)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时可采用毒饵诱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参考文献

[1] 田毓起.蔬菜害虫生物防治[m].1999.

[2]期刊论文.转双价基因(cry1 ac十cpti)抗虫棉(zgk 9 71 2)对小地老虎抗虫性研究[j].棉花学报,2002(14).

[3]期刊论文.交配对小地老虎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0(29).

[4]期刊论文.交配和温度对小地老虎雌蛾性信息素产生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9(28).

作者简介

葛瑞智,男,1973.11出生,籍贯河南省范县,高级农艺师,现在黑龙江省孙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从事农作物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工作近20年

本文标签: 玉米小地老虎如何防治  

为您推荐

如何养鸳鸯鸭,如何养鸳鸯鸭视频教程

1、养殖场选址与建设鸳鸯鸭的养殖场最好是选择地势高燥,但整体平坦的地区,土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这样有利于排水,保持养殖场的干燥。养殖场建设的方位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冬暖夏凉,对养殖也更有利。还有就是鸭舍的通透性要好,内设控

2022-12-04 13:51

肉鸭出栏前如何增重 肉鸭出栏前7天如何增重

鸭子出栏前的增重很重要,如何才能让鸭子在出栏前能快速的增肥呢?在合理的范围内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式,即安全又有效果。1、少吃多餐正常的养殖鸭子一般是一日三餐,每次让鸭子吃到不吃了才会停止,随后就要鸭子自己去消化了。出栏

2022-12-04 13:51

常见的黄茶品种有哪些 黄茶有哪几种品种

黄茶是我们常见的茶叶之一,也是我国六大类茶叶中的一种。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其特点是“黄汤黄叶”,核心工艺是闷堆渥黄,在绿茶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闷黄的步骤,有的在揉捻之前,有的在揉捻后,有的在初次烘干之后,有的在二次烘干之后。

2022-12-04 13:51

番鸭换羽期管理技术 肉鸭第二次换羽期要注意什么

1、换羽时间番鸭一般有2个产蛋期,当第一个产蛋期结束后,番鸭就会自然的进入换羽期,这个时期要历经三月之久,之后才能慢慢的恢复产蛋,这个时间段一般在立秋后至冬季。时间不定且较长,所以会采取人工强制换羽方法,使其换羽整齐集中

2022-12-04 13:51

油麦菜和生菜叶有什么区别?油麦菜吃多了怎么办

很多人都觉得油麦菜和莴笋叶的样子很像,而且味道也是非常相似的,不知道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什么关系,吃过的小伙伴都表示油麦菜吃起来要比莴笋更甜更嫩,那么油麦菜和莴笋叶有什么区别?油麦菜吃多了会怎么样?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2022-12-04 13:51

临武鸭养殖技术(临武鸭养殖电话)

1、选地建舍临武鸭的养殖场址应选择在有池塘、湖泊等地方,远离城区、工厂等嘈杂、污染的地区。然后建造鸭舍,鸭舍要由运动场、休息区、水域等区域组成。将鸭舍的高度控制在两米左右,保证良好的通透性。防止鸭舍内潮湿滋生病菌,然后运

2022-12-0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