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2-09-06 20:16:29作者:佚名

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简答题)

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完备和兴盛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清朝末年被完全废除,共存在了1300年。它起源于门阀等级制度盛行的时代,是当时先进的政治制度,它采用公平竞争的方式,对各种人才择优而用,是合乎时代潮流的,对后世的政治、文化、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使用的是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曹操为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曹丕在此基础上采用九品官人之法,就是选择有见识的官员,任各地方的中正,负责评审本地读书人的才能德行,将他们分为九品(等级),以此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

后来“九品中正制”流弊病百出,严重地压制并摧残了优秀人才。由于许多寒门及庶族地主强烈要求参与政治,统治者也迫切需要科举制来选拔人才,为它的统治服务。文帝即位后,正式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

公元598年,隋文帝设立志行修谨(有德行)和清平干济(有才能)二科,他下诏命令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总管、刺史按这二科推荐人才,这被看做是科举制的开始。隋朝的科举制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临时性的特科,一种是常设科目。公元603年隋文帝下诏,以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等科目选拔人才。以后科举的名目逐渐增多。公元607年,炀帝下诏以德行敦厚、刚毅正直、执宪不挠、文才秀美、才堪将略、力骁壮等十科选拔德、才、体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

这些科目都是临时规定的特科,科目较具体,标准较明确,比较公平。比较固定的常设性科目都是临时规定的特科,科目较具体,标准较明确,比较公平。比较重要的常设性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三科,这些科目必须经过考试。秀才科先考试策,再考杂文,需要应试者具有很高的学识,录取标准很高,隋朝37年的历史中共录取了十多个人;杂文的题目往往是模拟名人名篇,难度很大。

明经科主要是测试经典,即测试对某一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考中的人数较多。进士科是炀帝所创并且放宽了录取标准,它只试策,不考杂文,主要考文才。考中科举后只是获得了明经进士出身,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这之后还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任命为官员,当时的也就是做县尉、功曹等九品小官,他们在当时政治上并不占重要地位,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样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在隋朝产生了,由此开始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历史。

科举制的创立和九品中正制的废除,表明门阀世袭制的衰落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和做官联系在一起,这就给一般的甚至贫寒的子弟有一个公平的机会。同时,科举制把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吏部和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

为您推荐

历史的朝代顺序 历史的朝代顺序是什么

1、最先的朝代是从夏开始,然后是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直到清朝结束。2、其中三国是分曹魏、蜀汉、东吴。南朝又分宋、齐、梁

2023-01-31 07:04

朱熹世人尊称什么 朱熹被尊称什么

1、朱熹被后世称为朱文公,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

2023-01-31 07:04

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1、周朝统治多少年有两个说法。第一种是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第二种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其原因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仍一直无法确认。2、周朝(前1046年—前25

2023-01-30 22:06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 刘禹锡简单介绍

1、刘禹锡被称诗豪。2、出自唐·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的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2023-01-30 22:05

清朝多少年呢 清朝建立了多少年

1、二百七十六年。2、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3、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

2023-01-30 16:04

多肉遮阴妙招 多肉遮阴方法

1、正南朝向的阳台是最佳的养肉环境冬季全日照,夏季只有清晨和接近晚上的时候略有光照,对于皮实肥厚的品种来说(不忍看到肉肉晒伤的肉迷还是可以适当遮下东西方向的强光),则可不用遮阴,但一定要保持室内的通风。至于其他朝向的阳台

2023-01-30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