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葬之谜:曾侯乙的墓葬为什么建在随国

更新时间:2022-09-07 16:44:31作者:佚名

曾侯乙墓葬之谜:曾侯乙的墓葬为什么建在随国

曾侯乙是曾国国君,而一国之君的陵墓为什么又建在随国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具体的历史情况!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现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史籍并无其人记载。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此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随州市(即原随县)地处湖北省中北部,居长江之北,汉水以东,是江汉平原与中原之间的丘陵带。厉山,传说中为炎帝神农的家乡,即位于随州市,这里至今遗留下了许多关于神农氏活动的踪迹,如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等。殷商时,随州市是王朝的南土,这在殷墟甲骨卜辞上有清楚的记载。在西周时代,随州市成为周天子所封同姓诸侯的领地。

曾侯乙墓葬之谜:曾侯乙的墓葬为什么建在随国

197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为扩建营地,在距随州市市区西北约3千米处名为擂鼓墩的丘陵地带实施修建工程。因红砂岩坚硬,阻碍施工,施工人员就用炸药把红砂岩炸得粉碎,然后用推土机推平,结果,发现了褐色的软土,再往下则推出了青灰色的石板。施工人员立即停止施工,迅速向上级作了汇报。

经多方支持,考古发掘工作于1978年5月上旬正式开始。首先是清理填土,接着是清理填土下的石板。石板向下是褐土与青灰泥相间的夯层,再往下是竹网、丝帛、篾席,木椁也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木椁四周与坑壁的空隙里,填有大量木炭。考古人员和民工一铲铲地挖出木炭,共清理木炭31360千克,至此,墓室的椁板全部暴露出来。发掘人员连续作战,至5月30日,淤泥清理基本完毕,发掘出的大批文物令世人为之一振。

历史上,曾国为楚国附庸国,公元前433年,楚惠王专门为曾国君主曾侯乙制造了礼乐器铜钟。此次挖掘的地下寝宫的墓坑方向正南,墓口东西长约21米,南北宽17米左右,总面积为220平方米。坑内置有木椁,高3米左右,分为北、中、东、西四室,且均为长方形。

其中中室面积最大,长约9.75米,主要放置整架的宗庙编钟、编磬和其他多种乐器,并有大量的青铜礼器。编钟靠近西壁和中室南部,其他随葬品的摆放井然有序,这充分反映了墓主人饮酒作乐的生活场景。

东室长9米左右,为墓主的“寝宫”,放置着墓主的特大型双层套棺和8具陪葬棺,以及11具葬宠物的狗棺。经鉴定墓中人骨得知,墓主人为男性,45岁左右;陪葬的均为女性,年龄在13〜25岁之间,尤以20岁左右居多。

这些应是曾侯乙生前的妻妾嫔妃。各室中面积最小的是北室,南北长为4.25米,主要放置大量的兵器、车马器、皮甲胄,有2件高1.3米、重300千克的大铜缶用以盛酒,并有240多支竹简,简文记载的是用于葬仪的车马兵器,有自制的,也有赠送的。西室与中室并列,长8.65米,主要放置了13具均为女性的陪葬棺,除了极少一些玩具与服饰外,再无其他葬品。

6月底,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出土文物共有7000多件之多,如此众多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乐器1.2万件,包括编钟64件;礼器、宴器140件,而兵器最多,共4500件,由此可见楚国当时强大的武力。如此众多的随葬品充分说明了墓主人曾侯乙的地位。

曾侯乙墓葬之谜:曾侯乙的墓葬为什么建在随国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器种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铸造之精、纹饰之美、保存之完整,在历代出土的青铜器群中独占鳌头。这批青铜器的材料主要为铜、锡、铅合金体,铜占80%左右。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体积较大,重量较重,有5件超过了100千克,另有两件大尊缶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最重的酒器。

令人吃惊的是,铸镶法首次发现于曾侯乙墓的青铜器上。在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中有一件造型精巧、结构复杂的尊盘。尊是一种盛酒器,盘则是一种盛水器,出土时,尊盘浑然一体,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达到了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

曾侯乙墓出土的数量众多的青铜礼器和乐器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这些编钟及其他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外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观。乐器或由青铜构件和木石构件混合组成,或由木竹制成,共125件(套)。其中的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乐器中规模最大、质量最佳、完整性最好、音律协奏性最高的顶尖精品。

曾侯乙墓共出土了5012件漆器,使用漆器的范围远远超过中原。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彩绘和雕刻以鸟兽形纹、几何纹和龙形图案为主,大多是木制用品。这些用品包括衣箱、食盒、餐具、梳妆用品等,其中以5件衣箱和一件鸳鸯形盒的彩绘最为出色,透雕或浮雕以4件盖豆和1件禁器见长。

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极少,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金制酒器,方唇直口,浅腹平底矮足,双环耳名“盏”的酒器,是迄今出土的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约2150克。考古人员从墓主人尸骨周围清理出500多件玉饰品。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缨是一件16节的龙凤玉挂。整件玉挂集透、平、阴雕等玉雕技艺于一身,共刻有大大小小的37条龙、7只凤及10条蛇,皆栩栩如生,玲珑剔透,实为古代玉雕之精品。

曾侯乙墓的发掘,带给了人们一个个谜团,如战国时期的曾国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为什么这个小国的国君墓能具有如此规模呢?如在周代,礼器的使用权是泾渭分明的,其使用具有严格的限制,不同等级的人只能使用与自己身份和地位相符的礼器。曾侯的级别算是很低的,按当时规矩只能用“七鼎”,而曾侯乙墓出土的礼器却完全不管这些,规格极高,几乎达到天子的规格了。

曾侯乙墓葬之谜:曾侯乙的墓葬为什么建在随国

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为显示等级差别,制作了青铜礼、乐器供权力阶层使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礼制,不同地位使用不同等级的器物。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证明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除礼器外,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也同样规格极高,这使不少学者怀疑墓主曾经是周天子执掌礼乐的“大乐”,只是目前为止还没发现充分证据可以支撑这种观点,更何况如果曾侯乙真是周的“大乐”,为何史书典籍中没有他的一点踪迹?不过,大多数学者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这种现象不足为奇,因为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天子的地位已江河日下,越位现象也屡见不鲜。

除了这个问题有争议以外,人们争论得最激烈的还是这个墓为何会在随州市出现。因为曾侯乙是曾国国君,而湖北随州市在当时则属于随国,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在别国建自己的墓地呢?有学者认为,当时战国时代的随国其实就是曾国。

确实,这种一国两名的现象在我国古代并不鲜见。如魏又称为梁、晋又称为唐、韩又称为郑等等。石泉先生的《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就详细论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随国和曾国都是姬姓国,都是西周分封于江汉的诸姬姓国之一。就两国的地望来看,也是一致的。从宋代出土的曾国青铜器,到曾侯乙墓,都分布在随枣走廊一带,而且都是从南阳盆地迁入随枣走廊的。”这个说法,也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但是也有的学者不同意此种观点,他们认为,在西周时期,曾就已经与随并存了,这在文献中是有明确记载的,说随国就是曾国显然是不合理的。究竟哪种说法接近事实呢?也许只有躺在墓葬里的曾侯乙最清楚!


为您推荐

历史的朝代顺序 历史的朝代顺序是什么

1、最先的朝代是从夏开始,然后是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直到清朝结束。2、其中三国是分曹魏、蜀汉、东吴。南朝又分宋、齐、梁

2023-01-31 07:04

朱熹世人尊称什么 朱熹被尊称什么

1、朱熹被后世称为朱文公,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

2023-01-31 07:04

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1、周朝统治多少年有两个说法。第一种是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第二种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其原因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仍一直无法确认。2、周朝(前1046年—前25

2023-01-30 22:06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 刘禹锡简单介绍

1、刘禹锡被称诗豪。2、出自唐·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的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2023-01-30 22:05

清朝多少年呢 清朝建立了多少年

1、二百七十六年。2、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3、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

2023-01-30 16:04

多肉遮阴妙招 多肉遮阴方法

1、正南朝向的阳台是最佳的养肉环境冬季全日照,夏季只有清晨和接近晚上的时候略有光照,对于皮实肥厚的品种来说(不忍看到肉肉晒伤的肉迷还是可以适当遮下东西方向的强光),则可不用遮阴,但一定要保持室内的通风。至于其他朝向的阳台

2023-01-30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