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如鸡肋典故出自哪里?这个鸡肋究竟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03-22 12:38:44作者:佚名

味如鸡肋典故出自哪里?这个鸡肋究竟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此后曹操想要撤军,众将不解曹操为什么要撤军,曹操只说了两个字“鸡肋”。这个鸡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后来被杨修解读了出来,鸡肋的意思就是食之无味,其实可惜。说明曹操并不想在争取汉中这件事上,和刘备消耗太多的精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味如鸡肋”,就和这个故事有关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背后的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九州春秋》,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主人公是曹操和杨修。原文如下:

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此时,魏王曹操想撤出汉中,便下达给全军的口令是“鸡肋”,下属的官吏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主簿杨修听到这个口令后,回到自己的大帐内开始独自整理行装。不少人感到非常奇怪,便问杨修这么做的原因。杨修回答道:“鸡肋这东西,扔了可惜,吃起来又没什么味道。魏王以此同目前汉中的形势相比较,以此我断定魏王是想撤出汉中了。”

本文要说的三国成语,便是根据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味如鸡肋”,比喻对事情兴趣不大或实惠很少。

曹操击败张鲁并夺取汉中地区,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时,刘备也占领益州不久。谋士刘晔建议曹操乘胜追击,向益州发动进攻,但曹操却拒绝了刘晔的建议,只留下大将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汉中,大军主力撤回中原。曹操的这一失误,给了刘备可乘之机。

到了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亲自率部进攻汉中,与夏侯渊部展开激战。得知汉中形势吃紧,曹操连忙率军赶到汉中增援。到了第二年,夏侯渊在定军山一役中被黄忠斩杀,曹军遭遇惨败。经过几个月的对垒,最终曹操下令全军撤出汉中,将这块战略要地拱手相让。至此,刘备集团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曹操为什么撤出汉中?大致上有两大原因。首先是曹军在汉中的主将夏侯渊被杀,重挫了曹军的士气;二是刘备采取了依险固守的战术,使得曹军久攻不下;三是在战事陷入僵局的局面下,曹军无论是在兵力增援还是粮草供应上都出现了巨大困难。故此,曹操不得不下令放弃汉中。

这里附带说一句,在真实的历史上中,杨修并没有因为猜到了曹操的意图而被杀,而是平平安安地随曹操一起撤回中原。虽然杨修被杀的时间同样是在曹操撤出汉中的这一年,但他被杀的原因是深度参与了曹操的立嗣之争,引起曹操的猜忌和不满,并因此掉了脑袋,与鸡肋事件一点关系都没有。

为您推荐

历史的朝代顺序 历史的朝代顺序是什么

1、最先的朝代是从夏开始,然后是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直到清朝结束。2、其中三国是分曹魏、蜀汉、东吴。南朝又分宋、齐、梁

2023-01-31 07:04

朱熹世人尊称什么 朱熹被尊称什么

1、朱熹被后世称为朱文公,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

2023-01-31 07:04

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1、周朝统治多少年有两个说法。第一种是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第二种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其原因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仍一直无法确认。2、周朝(前1046年—前25

2023-01-30 22:06

刘禹锡有什么之称 刘禹锡简单介绍

1、刘禹锡被称诗豪。2、出自唐·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的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2023-01-30 22:05

清朝多少年呢 清朝建立了多少年

1、二百七十六年。2、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3、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

2023-01-30 16:04

多肉遮阴妙招 多肉遮阴方法

1、正南朝向的阳台是最佳的养肉环境冬季全日照,夏季只有清晨和接近晚上的时候略有光照,对于皮实肥厚的品种来说(不忍看到肉肉晒伤的肉迷还是可以适当遮下东西方向的强光),则可不用遮阴,但一定要保持室内的通风。至于其他朝向的阳台

2023-01-30 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