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送医急救时家长必须了解的信息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3-15 02:40:07作者:佚名
1、1974年Golafield 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 (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HCV基因组在结构和表型特征上与人黄病毒和瘟病毒相类似,将其归为黄病毒科HCV。
2、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3、传播途径:
1,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丙肝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丙肝的发生。
2,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据统计丙肝感染者中约有40%没有明显的输血、血制品注射史,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传播的,如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极易引起丙肝传播。
3,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有丙肝病毒,因此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
4,母婴传播:若母亲为丙肝患者,婴儿感染丙肝的几率约为10%。
5,昆虫叮咬传播:有关资料显示,蚊子细胞能结合复制丙肝病毒。
由上述丙肝的传播途径可知,一般工作、日常生活,发生丙肝传播的几率是很低的,如共用办公用品、交换钱币、公共用餐等,一般不会造成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