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和基金的区别 关于理财和基金的区别介绍
2023-01-26
更新时间:2022-05-23 10:57:06作者:未知
今年清明刚过,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下称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悯农园”迎来第二届“开耕”仪式。23个班级各自分得了一块农田,孩子们扛起小农具,小心翼翼拿着领取到的种子和小菜苗,撸起袖子开始种植。
“悯农园”位于一进校门的显眼位置,在校园里开辟出这样一块农田很不容易。几年来,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校长王教凯的坚持下,学校三个校区都为孩子们留出了“一亩三分地”,作为孩子们的劳动体验园。
这些都属于“综合实践”的内容。而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课表上即将出现一门新课程:劳动。
“9月起,中小学生都要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近日,“劳动课回归”的消息登上热搜。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指出,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形式,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紧密相关。“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的培育。不是说孩子非得学会炒西红柿鸡蛋、修电视机,更重要的是培育劳动习惯、劳动态度,让孩子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培育
“我缝袜子、织毛线的技能都是小学时候学的……”看到劳动课出现在新课标中的消息,不少网友感叹:自己小时候的劳动课“回归”了。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家特别强调教育要跟生产劳动相结合;新世纪之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变成了综合实践课的一部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说道。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檀传宝指出,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后,劳动教育课时大量消失,且严重被边缘化。社会普遍强调脑力劳动的重要性,对于普通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的尊重越来越欠缺,这是不公平的。“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价值观的腐败,大家已经不再强调健康的劳动价值观了,都想‘少劳而多得’,最好能够‘不劳而获’,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2020年,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曾指出,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的现象,要抓好体力劳动。
因此,2020年的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一次劳动教育新课标的出台,是对前面政策文件的具体落实。”许艳丽指出。
实际上,此次劳动教育新课标的发布不是简单的“恢复”和“回归”,而是有了新的内涵。其中,特别强调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问题。”在檀传宝看来,劳动教育的开展,除了设置专门的课时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校园里形成崇尚劳动的文化。他指出,如果每一位校长、老师都很重视劳动,校园每个角落都渗透着劳动光荣的价值观,这对于纠正社会风气、确立劳动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远超一个课时的作用;相反,“有的老师实际上自己厌恶劳动,无形中起到负面的榜样作用,在课堂上跟孩子讲再多劳动光荣都没有用。”
王教凯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劳动教育是心灵的教育,而不只是身体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要去做。”他希望,劳动不仅仅是“走个形式”,更希望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点滴,“通过劳动,让每个人脚下有劲、手里有活、眼中有光、心里有爱、灵魂有趣。”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学生们在收获蔬菜。受访者供图
劳动课程的开展不是千篇一律
去年秋天,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悯农园”第一次迎来收获,孩子们将亲手培育出的各种瓜果蔬菜送到校长王教凯的办公室,一定要让他品尝。“有些孩子还给我写了纸条,特别激动特别幸福。”
王教凯表示,在劳动教育方面,学校一直探索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来设置对应的劳动任务。例如,学校面向低年级孩子们布置“美食作业”,提倡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做饭,面向高中孩子们则在学校食堂举办了两届“厨艺大比拼”活动。“现在新课标出来后,我们的实践更加有依据了,也会对课程进一步完善优化。”
“新课标中除强调劳动价值观教育之外,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都给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是具有正面意义的。”檀传宝指出。
记者了解到,有学校反馈,资源缺乏成为限制劳动教育开展的短板,包括场地有限、工具不足、师资缺乏等。引入社会资源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
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为例,除留出农田外,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用足了周边社会资源。记者了解到,学校地处经开区核心区域,此地汇集了大批全球500强企业,从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天科技等尖端科技领域。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区域资源优势,把学生课堂搬到了企业里。每周五下午,该校高一年级学生由相关学科老师带队,在企业里观察、分析、研究、思考,进行项目式学习。
“劳动教育不是只有依赖农田才能开展。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和周边的企业、农场等进行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劳动课程的开展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许艳丽指出。
在师资问题上,王教凯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是学校的育人观念,以及是不是对劳动真正重视。“很多人都有劳动技能,包括保洁、园丁,以及专业的农民,他们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也请过地道的农民来帮我们做护理,给孩子们传授经验。”
关于劳动教育的师资问题,新课标中也有所明确。课标末尾部分给出了“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建议”,提到“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建设劳动课程教研组,合理设置劳动课程专职、兼职教师岗位,协同开展劳动课程教学工作。”
许艳丽解释称,专职老师最重要的是有对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的深刻理解,要在思想观念层面对同学们进行引领;兼职老师可以邀请社会力量参与,教授孩子们劳动技能。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学生们在田里耕种。受访者供图
“不要机械地理解劳动教育”
除了“悯农园”,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不同校区还有“百草园”“知真园”。有了这些园子,孩子们的课程经常搬到农田里进行。以从一年级贯通至高三年级的科学课为例,从低年级的观察,到初中阶段的光合作用,再到高中阶段动手提炼制作精油产品等,都可以在身边的农田进行。“我们最终要培养出能够引领科技创新、改变世界的人才,劳动要做基础、做铺垫。”
檀传宝指出,劳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形式,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紧密相关。
“当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培育热爱劳动等劳动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我们让儿童思考劳动过程的原理、奥秘时,劳动教育就与科学技术建立了内在联系,劳动教育也就成了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发挥强健体魄、增强体能作用的时候,劳动教育已经是体育;当我们引导学生体悟、理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时,劳动教育就已经是美育了。”檀传宝认为,让劳动教育成为一个独立、孤立的教育形态,这是错误的。
此外,檀传宝提醒,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还需要避免另外几个误区。
他指出,劳动教育不能等同于“动动手、流流汗”。中小学生基础教育里进行劳动教育,跟学徒工去工厂里学技术是两回事。对于学生来说,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是培育劳动习惯、劳动态度,让他们全面发展。
“不要机械地理解劳动教育,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育、劳动技能本身的学习只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之一,不是说孩子非得学会炒西红柿鸡蛋、修电视机,也不要硬性要求孩子们必须学会多少种劳动技能。否则,劳动教育就变成了应试。”檀传宝强调,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乐趣,而不是把劳动教育变成一个新的课业负担。
另外,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的做法,檀传宝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体验劳动,不是要有意让孩子去受苦,那是没有意义的,这会让孩子把劳动和负面心理体验联系在一起,反而会加重孩子对于劳动苦和累的刻板印象,让孩子越来越逃避和厌恶劳动。这就背离劳动教育的本意了。”
记者注意到,新课标中将劳动做了分类,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檀传宝指出,在服务性劳动中,除了公益与志愿劳动外,新课标还纳入了现代服务业劳动的内容,是比较大的进步和亮点。
“过去很多人把服务性劳动理解为社会志愿服务、公益性劳动,但其实服务性劳动还有很重要的部分,就是GDP占比最大的服务产业劳动。”檀传宝表示,要避免劳动教育内容上对孩子的误导,比如将片面“学农”教育看成是劳动的全部,而无视当今时代脑力劳动、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事实。“劳动教育中一定包括科学技术的学习,如果要做与科学技术知识无关的劳动教育,这一开始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