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06 09:37:04作者:佚名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印度近日宣布一项重大举措,从7月1日起,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外媒称,印度总理莫迪2019年曾承诺,到2022年底消除一次性塑料制品,“这是亚太地区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但现实情况是,印度市场并没有为“禁塑令”做好准备,多家企业甚至受困于一根小小的吸管,纸吸管等替代产品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印度吸管市场是否有大量商机?中国吸管行业是否可以赴印度挖掘机会?其他国家的环保吸管产品有什么经验可借鉴?《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印度企业的生产能力几乎为零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距离印度政府宣布的“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过去一个多月,彭博社近日以“莫迪的塑料吸管禁令让印度消费者口渴”为题报道称,包括塑料吸管在内的19种一次性塑料制品被印度官方列为“违禁品”,但印度饮料、吸管行业等显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由于缺乏塑料吸管的替代品,加上疫情中断供应链,印度多家饮料企业目前面临纸吸管困局。
报道称,印度饮料制造商每年使用约60亿根吸管,但印度国内纸吸管产能几乎为零。近日,一些吸管使用大户如可口可乐等饮料公司还在游说印度政府,称产品没有合适的吸管替代品,请求政府将吸管撤出禁用名单,但未被采纳。吸管的生产方也没做好准备。生产厂家的代表、全印度塑料制造商协会主席萨姆帕特认为,对于众多塑料制品生产厂家来说,改变产品、改造设备,以及培训工人以适应新技术、新产品的要求,所有这些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一年内完成。他估计,该禁令将为印度超过8万家生产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公司带来巨大影响,并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尤为关键的是,有印度当地媒体和网友的评论认为,作为“禁塑令”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关键方,印度政府其实也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政府规定,违反禁塑令者将被处以最高10万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8480元)的罚款,严重违规者可能面临最高5年监禁。目前,政府出台的禁令缺乏配套措施以及政策实施层面的实操性、连贯性。依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印度中央与地方之间缺乏一致性以及推诿扯皮,是许多类似政策“无疾而终”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早在2009年,印度政府就推行过“禁塑令”。笔者当时在新德里一家小商店买东西,付完钱才发现商店不提供塑料袋,只给了2个小纸袋,笔者只好抱着一堆东西往回走。但随后,印度商人们对禁令做出了“柔软”但有效的反制,印度的生产商、销售商和塑料支持者成立联盟,他们制作广告在媒体循环播出,宣传“塑料袋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最终该禁令不了了之。印度当地分析人士告诉笔者,印度貌似严厉的法令制定起来很快,但落地执行却难立竿见影,“这种感觉有点像亲妈打孩子,手举得高,落得轻”。
对于此次“禁塑令”的执行,今年有印度媒体爆出相关政府督察组已完成罚款15万美元。一些大型商超以及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连锁店已开始使用纸质吸管。但占据印度销售渠道九成以上的遍布城镇乡村的小商店,则多是在抱怨、观望或与执法督察人员“打游击”。在生产层面,最近印度当地少数能够生产纸质吸管等替代产品的公司订单暴涨,但据测算,即使他们满负荷生产,产能也不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一成。
面对如此巨大的供需矛盾和市场前景,各方资本尚未如预期那样杀入塑料替代品行业,或许它们也在继续观望,2022年的禁塑令,会否与当年一样成为另一个“无言的结局”。
有熟悉印度当地营商环境的分析人士称,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到印度办厂,征地难、办证遥遥无期、腐败等问题,依然是绕不开的难题。综合来看,外资进入印度纸吸管等行业前景尚不明朗。
中国“吸管大王”:我不愿去印度投资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去年1月1日开始,被称为“史上最强限塑令”生效,中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由此,纸吸管、PLA(聚乳酸)可降解吸管登上市场。在吸管市场上,浙江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是该行业的“隐形冠军”(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编者注)。“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在其著作《隐形冠军》中介绍称,一根小小的吸管可能只有几毛钱的价值,但这样一个利基市场同样能够孕育出世界级的企业。双童吸管创始人楼仲平也被称为“吸管大王”,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中国本土企业,双童并不计划去开发印度市场。
双童吸管于上世纪90年代创立,目前产品已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一天能产出1.7亿根吸管,年产销可达7000多吨。《隐形冠军》一书中称,欧洲人喝可乐或者橙汁时用的吸管虽然看不到品牌,但很可能是来自义乌的双童。楼仲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也有相当产能为国内市场提供纸吸管、PLA吸管等。“纸吸管谈不上有多高的门槛,产业链说白了主要是纸,并没有十分高的科技含量”,楼仲平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一根吸管需要三层纸,最里面一层要求最高,因为直接跟饮品和人接触,用纸关键在于要符合食品用纸要求。卷管机将纸卷成吸管,然后经过裁剪、印刷等,一根吸管就生产出来了,整个工序并不复杂。
“做吸管看起来很简单,但难的地方也蛮难的,”楼仲平认为,目前行业痛点主要是吸管材料问题。中国的奶茶店等推行纸吸管之后,很多消费者吐槽“饮料还在,吸管没了”“喝着喝着,吸管变成纸浆糊”。楼仲平表示,2018、2019年中国市场上出现一批劣质纸吸管,但很快就被淘汰,“双童纸吸管用水泡上两个小时,都没有问题的”。但楼仲平承认,纸吸管的用户体验确实不好,因此双童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其他可降解的环保吸管材料。
楼仲平回忆,公司从2013年开始研究用通心粉(淀粉)做吸管,研发历经6年时间,但他认为,该项目整体上是失败的,“虽然我们解决了材料的问题,也做出产品,但遗憾的是国家没有这个品类,淀粉吸管既不是食品,又不是工具”。在其他可降解材料使用上,聚乳酸等材料也各有缺陷。
为此,楼仲平一直倡导“可循环使用的吸管”,他的理由是“筷子可以,为什么吸管不可以”。双童近些年推出竹子、木头,甚至不锈钢、玻璃等可循环使用吸管。该公司曾给台湾生产不锈钢等吸管,“台湾一般的奶茶包都配有吸管和清洗的刷子,洗刷后经过消毒柜消毒,吸管还可以循环使用,”楼仲平认为,这其实还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为什么印度没出现类似双童这种企业?楼仲平认为,个体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的环境,“就像我们义乌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挑货郎担,走街串巷用鸡毛换糖,做了很多种买卖但都没有成功,其实跟当时的环境相关”。
楼仲平曾多次赴印度考察。他认为,印度的发展跟中国八九十年代不像,无论是建园区、购买土地等,都受到私权影响,进度不如中国。但楼仲平认为,印度是不能被小看的国家,“那么大的人口基数,真正核心释放出来的时候,是中国制造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他表示,印度将来一定会出现类似双童这样的企业,但现在还不行。
双童暂时也没有进军印度市场的计划。楼仲平告诉记者,双童的定位是一家本土企业,中国14亿人口,有足够大的基数来支撑双童的发展。此外,近些年印度的排外、民族主义泛滥,营商环境对中国企业并不友好,“这些年不要说去印度投资,连我们的产品都不敢进去”。
浙江宁波等地的吸管企业也有去越南、印尼等国投资,但据楼仲平了解,这些企业总体反馈不是很理想:一方面,这些国家的建厂成本逐年提高。以越南为例,2017年的地价还比较便宜,但近两年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已接近中国三四线城市土地价格,靠近中国的越南工业区地价,甚至远高于广西;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飙升。2017年,越南雇工工资只相当于中国本土的1/4,现在越南一名雇工每月工资要三四千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的60%、70%。特别近两年,日韩企业在越南大量投资,地价被炒起来,劳动力成本也提高了,越南不再具有优势。
楼仲平认为,制造业到一个新区域,需要10年才能站稳脚跟,但数字环境下10年时间会发生巨大变化,当初对中国制造企业友好的环境可能不再,“如果要这样折腾,我不干!”
韩国推出原木吸管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静】韩国日前宣布,今年11月24日后,将禁止使用塑料吸管等一次性用品用具。尽管禁令还未实施,韩国企业早早做好准备,很多餐饮店已经开始用环保吸管代替一次性塑料吸管。众多吸管生产商也看到商机,不断研发兼具环保性与使用体验更好的吸管产品。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近日来到首尔明洞的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里已经全部使用纸吸管。从记者自身的使用体验看,纸吸管没有出现变软坍塌现象,吸管本身也没有纸浆的味道,对饮料的味道也没有明显影响。家住首尔市龙山区的上班族金某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非常支持限用包括吸管在内的塑料制品,自己和朋友们都愿意使用纸质用品,认为比较环保。但同时她也担心,有的纸质吸管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等,希望政府能强化相关的质量监管。
瞄准吸管换代商机,位于釜山的“民英制纸”下属子公司近日推出“MY STRAW”品牌纸质吸管,并被韩国多家连锁咖啡馆和食品企业使用,消费者通过网上商城也可购买。据悉,该纸质吸管采用天然纸浆制作,不添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100%自然分解。为克服在水中一泡就发软的问题,该吸管进行了品质和生产工艺的改良,可以在80摄氏度的水温中长时间维持形状。该工厂计划将纸质吸管的年产量提高到10亿根以上。
韩国济州地区一家企业去年年底就推出利用大麦秆生产的大麦吸管。为了降低成本,大麦吸管采取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切断大麦秆,最快5秒可以生产一个大麦吸管。吸管安全性也获得有关部门认证,并计划申请专利。
位于首尔的一家环保产品企业今年3月推出了“世界首个”采用原木制作的原木吸管。该企业已经在韩国各地设立9个销售点,并计划到今年年底扩充到15个,在百货店、购物网站等进行销售。
除此之外,韩国企业还开发了使用大米、硅胶等原料制成的绿色吸管,让韩国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