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女老师一个电话挽回两条命!学生父亲被惊醒,才知妻儿出事了
2023-02-08
更新时间:2023-02-07 15:30:12作者:智慧百科
文 | 虚渊玄
2月7日,扬州金泉旅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扬州金泉”)开启网上申购,而在此前的1月30日,公司对外发布了《扬州金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投资风险特别公告(第三次)》。
公告提示,发行价格31.04元/股对应扬州金泉2021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21.61倍,低于可比上市公司2021年平均静态市盈率48.56倍,存在未来发行人估值水平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股价下跌给新股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扬州金泉需要针对以上情况,在网上申购前三周内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证券日报》连续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提请投资者的关注。
上市在即,扬州金泉连发公告,让投资者心生却步。
有网友在股吧发帖明确表示自己在看到公告后取消了预约申购,不过也有网友求中签,“破发也认了”。
扬州金泉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目前的情况下,值得投资者关注吗?
招股书显示,扬州金泉此次公开发行股数为1675.00万股,计划募集资金4.12亿元,用于年产25万顶帐篷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9308.02万元)、年产35万条睡袋生产线技术技术改造项目(9774.21万元)、户外用品研发中心技术改造项目(5992.5万元)、物流仓储仓库建设项目(7136.43万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9000万元)。
根据招股书,帐篷与睡袋生产线改造项目完全达产后,每年将共计为扬州金泉提供1.55亿元的收入,两个项目的静态回收期分别为6.01年与6.27年。
公开资料显示,扬州金泉成立于1998年,由意大利籍商人理查德·瓦萨克投资设立,注册资本10万美元,后陆续增资至30万美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理查德·瓦萨克出于避险情绪,将经营不善的扬州金泉对外转让,由公司当时的管理团队林明稳、李宏庆、纪伟等人组团完成收购。
招股书显示,扬州金泉目前的实际控制人为林明稳,持有54.97%股份。
扬州金泉主要从事户外用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为帐篷、睡袋、户外服装、背包等户外用品。
经营模式上,扬州金泉因其独有外资渊源,主要以ODM/OEM的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户外用品。
公司主要客户关联的集团有Newell Brands Inc.、VF Corporation、Fenix Outdoor International AG等国际知名品牌,服务的相关品牌包括Coleman(科勒曼)、The North Face(北面)、Fjallraven(瑞典北极狐)、Salewa(沙乐华)、Bergans(博根斯)、Mont-bell(梦倍路)、Mountain Designs、Klattermusen(攀山鼠)等国际一线户外品牌。
经营数据上,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19年-2022年上半年),扬州金泉分别实现营收5.96亿元、5.97亿元、7.76亿元和5.74亿元;实现营收净利润分别为8274.19万元、5951.87万元、1.01亿元和1.2亿元。
图源:招股书
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内,扬州金泉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68%、21.28%、21.00%及25.81%。主营业务中,毛利率贡献率最高的是帐篷业务,报告期内的毛利率分别为22.74%、20.19%、23.59%和26.91%。
对比同行可比上市公司毛利率,同样以帐篷为主营产品的牧高笛(603908.SH)2021年国外经营毛利率为20.42%,国内经营毛利率为33.94%;2020年外经营毛利率为23.04%,国内经营毛利率为32.94%;2019年外经营毛利率为24.66%,国内经营毛利率为33.68%。
图源:招股书
此外,同一时期,牧高笛的营收增长率为43.56%,扬州金泉的营收增长率为30.42%,不仅低于行业龙头企业,更低于同行可比上市企业的均值49.41%。
当地时间2月1日,美联储在结束今年首次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5%至4.75%之间。这也是美联储连续第8次加息,在不到一年时间累计提升450个基点,达到2017年9月以来新高。
激进的加息政策并没有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金融环境带来明显的改善。
同日,英国多达50万人因薪资问题举行罢工游行,此次罢工也是英国近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罢工游行。
高通胀对消费的扼制相当明显。
德勤公司2022年9月对5000名受访者进行的第37次年度圣诞季购物调查显示,2022年人均计划购买9件礼物,2021年则为16件。
以贴牌出口为主营业务的扬州金泉自然会受海外消费情绪的影响。
除了受国外消费需求变动之外,国际贸易政策对公司业绩也有重要影响。
招股书披露,“2018年至今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报告期内发行人出口至美国的部分产品在加征关税名单中”。
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会对以出口为主的扬州金泉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公司也在招股书中列出了相应的风险提示:人民币升值可能给公司造成汇兑损失,并降低公司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人民币贬值可能给公司带来汇兑收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发行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报告期内,扬州金泉的汇兑收益金额分别为426.20万元、-2,131.63万元、-480.70 万元和1,756.25万元。
除了销售渠道过度依赖出口,易受海外经济环境及汇率影响外,扬州金泉的低研发水平决定了其产品类型相对单一。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扬州金泉研发费用分别为1,741.43万元、1,776.49万元、1,924.18万元及1,614.84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2%、2.98%、2.48%及2.81%。
图源招股书
攘外必先安内,公开信息显示,即将上市的扬州金泉,其内部管理也有一定程度的隐患。
招股书显示,扬州金泉委托王拥军及李加峰为公司扬州厂区的员工提供餐饮服务。
李加峰与扬州金泉总经理李宏庆属于叔侄关系,因此扬州金泉与李加峰的交易比照关联交易披露。报告期内,扬州金泉与李加峰结算金额分别为84.84万元、111.35万元、117.64万元和61.98万元。
食堂承包费用是否存在内部利益输送不说,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3月13日,扬州市邗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扬州金泉员工食堂购进的韭菜进行抽样检验,发现所检项目存在部分指标不符合相关标准。
针对上述事项,邗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5月16日出具了行政处罚决定书(扬邗市监案 字(2019)39号),对公司处以罚款5000元。
看来,上市后的扬州金泉,需要由内而外全面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说到代工,露营第一股的牧高笛也是代工起家。
公开资料显示,牧高笛一直是迪卡侬最大的代工企业之一。
2016年,作为牧高笛的第一大客户,迪卡侬为其贡献了8484万元营收,营收占比为19.8%,到了2021年,以上两项数据变成了3.16亿元和34.3%。
2021年,牧高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大增44%;归属母净利润7900万,同比增长了71%。
营收猛增的的牧高笛不仅有扎实的代工业务基本盘,针对户外露营热,也不断丰富旗下品牌,力图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
2021年年报中,牧高笛将“为消费者打造自在的精致空间”设定为企业使命,也由此不断推出自有品牌的相关产品。
围绕“精致露营”这个概念,牧高笛不仅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产品,还将联名玩明白了。
LINE FRIENDS、摇曳露营2、PANDER、RED DESIGN都成为了牧高笛联名产品的常客,由此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转型成功的牧高笛在业绩上也有显著表现。
财报显示,牧高笛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274亿元、5.399亿元与2.907亿元。
1月18日,牧高笛发布2022年业绩预增公告。
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00.00万元到14,500.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5,438.60万元至6,638.60万元,同比增长69.18%到84.45%。
牧高笛的业绩预喜也从一方面证明了户外露营行业这几年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1年中国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增至299.0亿元。
《2022-2023年中国露营行业研究及标杆企业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1134.7亿元,同比增长51.8%;带动市场规模为5816.1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2.6%。
不过,随着疫情管控政策全面放开,沉寂了三年的跨境旅游业务即将迎来复苏,户外露营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就此打住呢。
资料显示,从人均消费金额看,我国户外活动年度人均消费额不足20元,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额在300-800元之间,国内户外用品行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不过扬州金泉似乎并未有意启动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并将经营目标转回国内。
招股书显示,对于自有品牌建设,扬州金泉表示“未来,随着国内户外用品市场的发展,企业若发展自有品牌,将对资金提出更高的要求。”
安心做好国际大牌“背后的人”,是扬州金泉明确的自我定位。
对即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扬州金泉而言,也许从计划公开发行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将创建自有品牌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
但是由于公司经营模式的限制与经营思维的局限性,上市后能否经受主市场考验,能否建起更为牢固的企业“护城河”,是未来吸引投资者关注的要点。
不过,有的股民似乎已经通过放弃申购投出了自己的一票。
-参考资料-
《扬州金泉旅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金泉股份客户集中,代加工外销毛利率低,业绩见顶前景难料-权衡财经
金泉旅游从员工一日三餐上“抠”出公司利润,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存疑-一搜财经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