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这场50万人大罢工,要从七个月前的一次举报说起

更新时间:2023-02-07 08:38:09作者:智慧百科

英国这场50万人大罢工,要从七个月前的一次举报说起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殷之光】

时间倒回到2022年6月,距离2023年2月1日英国50万人总罢工危机还有7个月。

一名来自英国民意与市场调研公司Opinium的员工克里斯·柯蒂斯向《独立报》爆料,揭露他的老东家——民意调查公司YouGov在2017年英国大选时的一个丑闻。

在这场大选中,民众呼声最高的候选人是来自工党的科尔宾。在2015年出人意料地当选为工党领导人之后,社会主义者科尔宾以其反军事干涉、反北约、反公共服务私有化、反财政紧缩、支持提高公共福利、支持改善公共服务等立场,获得了大量支持者,并在互联网上成为了一个拥有大量青年“粉丝”的政治红人。


曾备受追捧的社会主义者科尔宾(资料图)

也正是在科尔宾出现之后,工党一改布莱尔改革之后那副与新自由主义同流合污的精英政客嘴脸,成为人们特别是许多对现实早已不满的年轻人们眼中,一个截然不同的政治希望。

科尔宾带来的除了希望之外,还有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满。经过近20年布莱尔主义的洗礼,工党更像是打着不同政治标签的保守党。两党之间的关系,也更像是李有田手下的莽村与泰叔手下的建工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科尔宾的出现,无疑像是在这一场人间冷暖的大戏中,横空掉下来了一个无父无母、愣头愣脑、且还坚持理想原则的安欣,一时间让所有人都无所适从。

连同2015年参加美国民主党候选人角逐的伯尼·桑德斯一起,科尔宾-桑德斯也成了英美新自由主义全球猎杀大棋局中,令英美精英们感到不安的“变量”。他们被恶狠狠地叫做“左翼民粹主义”,与政治光谱右边的美国特朗普、巴西博索纳罗、匈牙利欧尔班等等被一股脑儿不齿地归为“民粹主义”。

假如2015年走进历史主线故事的科尔宾和桑德斯都在选举中获得成功,我们今天将会面对怎样一种全球局面?英国退欧、中美以及之后整个G7集团与中国的对抗、乃至俄乌战争也许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

写到这里,我想应当停止这种无意义的假设。因为,所有的危机都必将到来。

回到2022年6月那则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新闻。根据克里斯·柯蒂斯的陈述,在2017年英国大选选战正酣时,YouGov的民调显示,以“为了广大民众,而非少数精英”(For the Many, not the Few)为口号的科尔宾呼声极高,远远领先于当时特蕾莎·梅领导的保守党。有25%的保守党选民在这个民调中表示,科尔宾是最优候选人。

这个消息如果公布,无疑会对民众信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并必定会将保守党置于更被动的局面中。负责民调的YouGov高层对这个结果非常不安。很快,YouGov的CEO接到了一个来自保守党议员纳蒂姆·扎哈维(Nadhim Zahawi)的电话。作为YouGov的创始人与投资者,扎哈维委婉但强硬地向YouGov施压,表示如果结果“不准确”,会要求CEO辞职。

最终,YouGov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对民调结果进行了调整。在这番操作之后,将2%的工党支持率转移到保守党名下,并且将保守党的领先率从3%提至7%。


YouGov在2017年4月的民调显示,民众对保守党的支持远远高于工党

此后的事情,我们就不需要等到2022年6月才能知道了。2017年英国选举结果公布,特蕾莎·梅的保守党以330席的微弱多数胜选。保守党得票领先工党6.5%,“顺利”继续成为执政党。

落选后的科尔宾也迅速在工党内部遭到清洗。先是他支持的软退欧、二次公投方案被彻底推翻,接下来,一些工党议员开始通过辞职向科尔宾施压。最终,在2019年因为特蕾莎·梅辞职而举行的大选中,科尔宾因工党失利而不得不引咎下台。2020年,离开工党领导人职位的科尔宾又因“反犹主义”而遭到调查。2022年2月18日,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的一周,作为工党议员的科尔宾联合11位工党议员发表反战声明,明确要求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并指出北约应当停止东扩,批评英国政府向乌克兰输送武器援助的决定是火上浇油。

声明发表之后一个星期,工党党鞭阿兰·坎贝尔(Alan Campbell)要求所有签署这份声明的工党议员撤回联署。而科尔宾则坚定自己的立场,最终连同另一名拒绝撤销联署的工党议员克劳迪亚·韦伯(Claudia Webbe),两人被开除出党。

没有了科尔宾的工党开始大刀阔斧地清除“科尔宾主义”。在俄乌问题上,“去科尔宾化”的工党坚定地与保守党的鲍里斯政府、特拉斯政府、苏纳克政府,与乌克兰“人民”站在一起。在退欧、移民、对华、贸易战等一系列问题上,也不再有任何明确的反对意见。甚至在工党原本最关心的公共财政紧缩政策上,现任领导人斯塔莫也给出了一个标准的政治老油条答案——“我反对财政紧缩。但是,我们也必须得在财政问题上谨慎小心,遵循纪律”。

再看保守党那边。在2017年选举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扎哈维也开始从一个成功商人,一路狂飙,摇身变为了一个成功政客。2018年,扎哈维被招入内阁,成为教育部国务次大臣。2019年,鲍里斯当选后,扎哈维作为鲍里斯重要盟友,转任工业部国务次大臣。2020年新冠危机时,扎哈维再次转岗,成为新设的新冠疫苗推广部国务次大臣。在他的“领导”下,英国辉瑞疫苗的普及速度极高。2021年,扎哈维成为教育部国务大臣,并出席了2021年举行的COP26气候大会。在会上,曾任石油公司高管、并因此一跃成为全英收入第二高的议员的他,高调宣布设立应对气候变化青年奖。


扎哈维(资料图)

2022年7月,作为鲍里斯集团成员的扎哈维,在升任财长两天后迅速调转风向,用辞职成功逼迫鲍里斯下台,并随后作为候选人,加入保守党党魁竞选斗争中。在竞选不成功后,扎哈维第一时间表示支持特拉斯,并在特拉斯政府中担任兰卡斯特公爵领地事务大臣等核心职务。2022年10月,特拉斯下台后,扎哈维先是在《电讯报》(The Telegraph)发文表示支持鲍里斯重回政坛;几个小时后,又将文章撤回,宣布支持苏纳克。在苏纳克政府中,扎哈维担任保守党主席以及不管部部长。

扎哈维对工会的态度极为强硬。2022年12月,国民医疗体系内的护士因为劳动强度与薪酬问题再次举行罢工。扎哈维表示,护士在这个关口要求提高工资,就是要给普京助纣为虐。扎哈维的态度只是英国政府精英的一个缩影。我们不难看到,俄乌战争爆发无疑就像一张大毯子,能将过去数十年间积累下来的烂账一股脑盖住。

一时间俄乌战争成为了绝对的道德正义,像个口袋一样,把所有国内长期因为财政紧缩、去工业化、倾向既得利益阶层的财税政策造成的劳资矛盾;因为对俄封锁造成的燃料费用高涨、退欧带来的劳工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都装了进去。最终,还借着“人道主义”的幌子,要求普通民众承担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的负担。

就在2023年英国50万人罢工前夕,扎哈维狂飙的政治生涯遇到了最大危机。媒体曝出,扎哈维长期偷税漏税,并利用他担任财长的职务之便,向英国皇家税务局施压,通过缴纳“数百亿英镑”的方式,与税务部门达成了“和解”。经过长达数月的持续发酵,扎哈维最终才于2023年1月29日被苏纳克政府正式开除公职。

扎哈维虽然走了,但他的钱还在,滋养扎哈维的土壤还在,危机还在,通胀还在,劳资纠纷还在,不平等还在。而相反,科尔宾及其代表的“变量”似乎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了这个变量的危机,到底会将英国带向毁灭还是团结?


物价飞涨成为此次大罢工的导火索



英国教师工资并没有随物价飞涨而增长

参加这场50万人大罢工的许多人来自公共服务部门,他们是公立学校的老师、铁路系统的员工、高校员工、政府职员、国家医疗保险的医护人员。在罢工人群中看到最多的标语就是要求提高公立学校教师待遇、提高医护急救人员待遇。人群中还有不少人带着孩子,这些本应当待在学校里的孩子们,手里打出了“为我的未来投资,给老师公平待遇”的标语。医护人员公会则打出了“是时候给护士公平待遇了”的口号。

“为了我们的未来”,这句在罢工人群中不断被重复的话,总是能让人在此刻产生片刻的感动。然而,这又是怎样的未来呢?在这种刻不容缓的紧迫感面前,没有人能有底气给出“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式的回答。没有了变量的危机,是对过去的无奈重复。而在这历史终结之处,又有什么必要向“未来投资”呢?又有谁能保证,这向“未来”的投资,不会是新一轮高速通涨的导火索呢?毕竟,真正的希望必须是面向未来书写的史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工党  大选  英国  大罢工  鲍里斯  保守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