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6-02 09:01:22作者:未知
(原标题:越跌越买 年内股票ETF份额增长超千亿)
证券时报记者 裴利瑞
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有着“风向标”之称的ETF也正经历着各路资金的“考验”。
一方面,经过了漫长回调的港股正在迎来资金借道ETF抄底,恒生ETF、恒生科技ETF、恒生互联网ETF等主流产品的份额增长明显;与此同时,无论是今年高歌猛进的传统能源,还是近期“王者归来”的新能源,多只新、旧能源ETF均遭遇资金不同程度的减持。
不过,整体来看,资金依然选择越跌越买,今年以来股票型ETF份额增长超千亿。
多只港股ETF
份额大增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市场ETF的总份额为12754.97亿份,相比去年末的10274.73亿份增长了2480.24亿份,其中股票型ETF是增长主力,今年以来增长了1040.85亿份,占比约42%。
具体来看,今年份额增长前十的股票型ETF均在今年经历了较大幅度调整,10只ETF中8只的年内跌幅超10%,资金越跌越买的趋势明显。
其中,华夏基金的恒生互联网ETF是今年份额增长最多的股票型ETF。截至5月31日,该ETF的基金份额在今年增长了194.04亿份,如果按区间成交均价来计算,其规模增长超70亿元。但与此同时,该ETF今年以来下跌了14.34%,抄底资金汹涌。
该ETF成立于2021年1月26日,首募规模75.55亿份,而截至今年5月31日,该ETF的份额已经增长至524.33亿份,较成立时的增幅高达594%。
紧随其后,同样是华夏基金的恒生科技ETF以112.35亿份的净申购份额位居第二,该基金年内下跌了18.83%;此外,易方达的中概互联ETF、华泰柏瑞的恒生科技ETF、博时的恒生医疗ETF、易方达的H股ETF在今年也均获得了较多净申购,基金份额分别增长了86.03亿份、54.67亿份、47.82亿份、46.21亿份,净值涨跌幅分别为-15.27%、-18.34%、-27.06%、-7.51%。
也就是说,大幅回调的港股ETF正迎来资金持续抄底。在今年份额增长前十的股票型ETF中有五只港股ETF,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过,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自3月中下旬以来已经有所反弹,上述港股ETF也有所回血,上述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ETF等多只基金自3月中下旬低点已经上涨超20%。
资金止盈能源ETF
在资金抄底港股ETF的同时,今年收获较大涨幅的能源ETF却正在遭遇净赎回。
例如,截至5月31日,国泰的煤炭ETF年内涨幅27.23%,是今年收益最好的股票型ETF,但与此同时,该ETF今年以来份额缩水了1.15亿份;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广发的能源ETF上,该ETF规模缩水了3600万份,同期业绩涨幅超20%。
除了传统能源,近期,随着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各车企交付量持续恢复,加上各地政府密集出台补贴政策,提振新能源车消费,新能源相关产业链也发生了强势反弹。
但从ETF的资金面来看,部分资金趁着这波反弹依然选择撤离,多只新能源概念ETF发生了小幅赎回。例如,5月以来嘉实的绿色电力ETF上涨了近10%,但基金份额却减少了约8亿份;5月以来华夏的新能源汽车ETF上涨了14.64%,同期基金份额减少了5.33亿份。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多个新能源概念ETF上,华安的光伏ETF、工银瑞信的新能源汽车ETF、平安的新能源汽车ETF等均在5月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净赎回。
但需要注意的是,ETF的资金流向仅仅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市场瞬息万变,投资决策仍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某指数基金经理曾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ETF的投资者需求十分多元,既有长期的配置性需求,也有波动性的交易操作,以及部分套利资金的存在,资金卖出并不代表长期态度,不建议完全跟着ETF资金流向操作。
反弹还是反转?
近期的政策发力和疫情企稳给市场带来了难得的回暖,但是反弹还是反转?虽然不少基金看好A股市场的未来行情,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给出了相对谨慎的看法。
中欧基金认为,近期中央密集的政策信号在逐步缓慢改善市场对经济的预期,但由于较严格的防疫政策,经济的改善或难以一蹴而就,这同时也延长了市场震荡的时间窗口。在资本市场进一步走出焦虑情绪和资金面压力影响的同时,短期全国经济运行的不平衡可能将导致行业间分化进一步加大。
基于市场震荡企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判断,其认为,针对成长行业的可配置窗口期仍较长,可逢低逐步增加配置。短期可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小的行业以及相关地区的个股,全年维度继续看好中期具备高成长性和高确定性的新基建领域,尤其是其中的能源基建、绿电和数字基建,同时建议持续增加对超跌成长主线的关注。
博时基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政策预期发力与估值修复推动的本轮A股超跌反弹行情已经演绎充分,市场关注点将向基本面验证切换,市场有望重回震荡市,结构重于仓位。未来一年,工业企业整体将进入去库存阶段,高去库存压力约束地产链/半导体/新能源车材料盈利后续修复弹性,中期主线依然是通胀链和稳增长,其中通胀链(油、煤、化肥和农业、食品、电力)好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