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失国美控股权,会恢复;张近东儿子欠债不还,建行急了;“禁酒令”疯传,吓坏5万亿白酒股;基金被调查,误伤百亿私募|大件事
2023-02-07
更新时间:2023-02-06 12:12:05作者:智慧百科
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大部分亿万富豪都来自发达国家。
比如马斯克、贝索斯、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还有股神巴菲特……
他们的名字轮番出现在媒体头条,估计你耳朵都听得起茧了。
但也有一些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陌生名字,时不时会出现在首富榜上,让人一脸问号。
咦,他是谁啊?
比如以下这位:穆克什·安巴尼。
在2022年的福布斯榜单上,他以90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十位,也是亚洲首富。
穆克什来自印度,妥妥的第三世界,然而在这个贫民窟随处可见的国度,却有着世界上最奢华的一批富豪。
以穆克什为例,这位首富最知名的是其27层的世界最贵豪宅。
这座豪宅位于印度最大城市孟买市中心,一共27层,总高173米,层高6.4米,耗资75亿人民币建成。
内部有9部电梯,可以将人送达豪宅的任意地方:
第1-6层,是停车场,光是豪车就放了100多辆,堪称私人汽车博物馆;
第7层,是豪车护理中心,日常保养,轻松方便;
第8-10层,是私人空中花园,置身其中繁花似锦,品酒喝茶恍若度假;
第11-12层,是五星级餐厅,米其林大厨每日奉上最佳菜肴;
第13-16层,是家庭医院,随时可以做个全身检查,顶级医疗设施就在家里;
第17-18层,是贵宾客房,每间客房的设计风格和用料都各有特色,奢华装修和艺术品装饰堪比六星酒店;
第19-22层,是主人卧室,虽然家庭人口只有6位,但卧室就占了4层,打开窗就能眺望阿拉伯海;
第23-26层,是佣人卧室,别看主人只有6个,但佣人却有600多个,并且佣人住的房间都比你家的大;
第27层,是电影院、水疗中心、健身房、瑜伽室、舞厅,还有一个雪屋,能在酷热的印度体验冰雪奇缘般的幻境。
楼顶还有3个停机坪,出门可以直接到楼顶起飞。
据说这座豪宅是穆克什专门为妻子所建的,只因妻子曾经表示想要一个特别的家。
女儿出嫁的时候,穆克什也耗资大约7亿人民币为她办了一场豪华婚宴,其中一个亿花在了请美国歌手碧昂斯来献唱。
有钱,爱家,价值观不坏,穆克什因此得了个“印度王思聪”的绰号。
正如这个绰号所表达的,穆克什也曾坦白表示:“我今天拥有的一切,全部应归功于我的父亲。”
穆克什的父亲叫德鲁拜·安巴尼,是印度最大私营企业信实集团的创始人。
在他2002年逝世的时候,该企业的总资产已高达168亿美元,相当于印度GDP的3.5%,年出口额的5%,印度所有私人企业当年总利润的30%。
全印度股民中,每4人就有1人购买了该集团的股票。
信实集团主要从事纺织、石化、电信行业,那几年恰好是亚洲金融风暴后的熊市,市道其实很低迷。
然而在这低迷的熊市中,德鲁拜却逆周期而行,耗巨资修建了很多大型炼油厂和化工厂;
并且,还拿到了电信牌照,大规模铺开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为孩子们铺好了一条金光大道。
因此在他逝世之后,信实集团便在大宗商品牛市和数字移动浪潮下实现了股价的飞涨,一路躺赢20多年。
印度是一个贫穷且两极分化严重的国度,据《2022年世界不平等报告》,印度收入排名前1%的富豪占据国民收入的22%。
在这样的国度要实现人生和阶层的逆袭,难度无疑是地狱级的。
那么,德鲁拜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是一个绝对励志的穷小子白手起家,逆境中靠着“印度吕不韦”的豪赌而富甲天下的故事。
德鲁拜早年时家境贫寒,1948年飘洋过海来到阿拉伯半岛的也门谋生,开始的时候在一个加油站当服务员。
据说,当时金融市场混乱,德鲁拜有一天发现,也门银币的面值竟然低于它的实际含银量价值。
这可不得了,德鲁拜马上辞职下海,白天疯狂收银币,晚上就把银币融化提纯,铸成银条卖。
3个月后,少年德鲁拜便赚到了第一桶金。
1958年,德鲁拜回国创业,主要从事纺织品出口生意,到1970年代便成为了印度有名的大企业。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印度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严重,政治垄断了越来越多的资源,让私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印度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愈发激烈,1977年,印度的“铁娘子”总理英迪拉·甘地在大选中惨败,被迫下台,随后被政敌逮捕入狱。
印度虽然名为“民主选举”的国家,但自1947年建国以来,几十年都处于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统治之下——
开国总理尼赫鲁,自1947年担任总理直到去世的1964年,统治时间长达18年;
经历了短暂的过渡后,1966年,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继任总理,直到1977年被政敌击败下台;
1980年,英迪拉卷土重来,又当了5年总理,直到1984年被身边的锡克教保镖刺杀身亡,合计统治时间长达16年;
1984年,英迪拉的儿子拉吉夫·甘地继任总理,直到1989年下台,统治时间也有5年;
此后,该家族的影响力才渐渐消散。
可以说,一部印度建国前40年的历史,基本就是尼赫鲁-甘地家族三代人的权力垄断史。
权力的垄断,导致了印度政治的腐败横行,政令完全按统治者的个人旨意行事,经济发展自然举步维艰。
譬如英迪拉在位期间,便要求所有党内人士向她宣誓效忠,不听话的人都要被打击排挤,整个国大党几乎成了她的一人党。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经济的停滞、财政的入不敷出,政府又被迫出台加税政策来饮鸩止渴,最终导致了私营经济活力的一步步丧失。
在内卷的愈演愈烈中,英迪拉一度被政治对手击败,不仅民望跌到了谷底,个人也被逮捕关押并审讯。
这种情况下,但凡有政治判断力的人都会跟她划清界限,效忠新政府。
但独具慧眼的德鲁拜却选择了抄底英迪拉,在她患难时表达效忠,在她复出选举中鼎力支持,挥洒资金,追随左右。
1980年,英迪拉再度回归权力之巅。
德鲁拜的重仓押注获得了丰厚回报,信实集团获准成为印度唯一的聚酯纤维进出口商,并减免了高达125%的聚酯纤维进口税。
这些政策特权和牌照,让信实集团在短短几年内便控制了印度纺纱业的50%份额。
随后的20多年,德鲁拜成为了印度历届政府的座上宾,并陆续获得各种能源、电力、基建、通信等行业的特权牌照。
据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也是德鲁拜的老朋友,正是在他的任期内,信实集团拿到了关键的电信牌照,并迅速发展成印度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类似德鲁拜这种依靠政治投资而富甲天下的例子,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家里并不罕见。
其中最具有传奇性的,便是俄罗斯寡头群体。
在2012年的福布斯十大亿万富豪城市榜单中,莫斯科以78名亿万富豪、3339亿美元的总身家,排名世界第一。
三大金融中心纽约、伦敦、香港,则分别以57、39、38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至第四,屈居其后。
相比起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30名)、巴西的圣保罗(19名)、韩国的首尔(19名)、印度的孟买(18名),只能排到第五至第八。
显然,俄罗斯寡头的财富之惊人、群体数量之大,放眼全世界都是无出其右的。
俄罗斯寡头的集体崛起,源自1990年代的苏联解体。
苏联帝国的解体,是人类史上天崩地裂式的大事件,动荡的社会、无序的规则让枭雄们纷纷出笼。
不管来自哪个阶层,最初他们都是通过倒卖商品和走私赚到第一桶金。
比如别列佐夫斯基,原本是个数学家,通过倒卖汽车积累起原始资本;
霍多尔科夫斯基,原本是共青团干部,通过倒卖非现金信用券发家;
波塔宁,原本是外贸部高级官员,通过倒卖原材料发家;
高层官员由于掌握着权力,很容易拿到批条,搞到低成本的商品,倒买倒卖之间就赚到了高额利润。
别列佐夫斯基曾经和俄罗斯副总理卡丹尼科夫一起创建了全俄汽车联盟(ABBA),这个组织拥有巨大的进出口贸易权力。
别列佐夫斯基私下按4800美元/辆的协议出口价拿到拉达汽车,随后按照7500美元/辆的社会零售价卖掉,转手间的利润率高达56%。
下层大众虽然没有权力,但你只要有胆识、够精明,同样能通过走私财源滚滚。
阿布拉莫维奇,就是其中的代表。
阿布是个孤儿,由叔父拉扯长大,年轻时曾当兵,靠走私香烟、香水赚到起家的资本。
在《阿布拉莫维奇:亿万富翁从天而降》一书中,阿布的走私往事被这样描述:
"飞机在首都莫斯科机场的夜色里缓缓起飞,机上一名年轻人宽慰地舒了一口气。
因为,他的包里装满了万宝路香烟、夏奈尔香水等违禁品,为了把这些东西带上飞机,他可真没少费劲儿,铤而走险地跟警察和安检人员斗了大半天智力才闯关成功。
而这事一旦被发现,他可能被判至少5年的有期徒刑,发配到偏远寒冷的西伯利亚劳教场里服役。
自然,这对他来说可是最要命的事。"
阿布后来买下了俄罗斯航空公司26%的股权,以纪念他在飞机上的青春岁月。
俄罗斯的市场化并不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在苏联解体前的1988年,就通过了《个体劳动活动法》和《合作社法》,从这个时候起,私营企业就合法了。
几乎所有的俄罗斯寡头,都是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前后,完成了原始积累。
这样,当1992-1996年的俄罗斯私有化浪潮扑面而来之时,他们才能迅速抓住机会,实现财富的惊天一跃!
俄罗斯的私有化浪潮,由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是1992-1994年间,由盖达尔和丘拜斯主导的“休克疗法”和“激进私有化”。
1991年苏联解体,叶利钦当选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花了一年时间巩固权力后,他邀请两位名满天下的青年经济学家担任俄罗斯经济转型的操刀手。
1992年,盖达尔担任总理,丘拜斯担任第一副总理。
这两位仁兄,原本离权力中枢都很远,主要靠激进的改革观点赢得社会影响力。
比如盖达尔曾在1987-1990年担任了苏联《共产党员》杂志和《真理报》的编辑、经济部主任,是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大V,观点激进,在年轻人中粉丝无数。
丘拜斯则是奉盖达尔为精神领袖的“青年经济学者”沙龙和“改革”俱乐部的组织负责人,居中串联,也非常活跃。
随着叶利钦将这群缺乏实干经验的经济理论家们招致麾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休克疗法改革拉开了大幕。
休克疗法的核心措施主要是两条:
第一是放开物价,取消计划经济;
第二是大规模私有化,将占俄罗斯国有资产总值约三分之一的国企股权无偿赠送给国民。
当时俄罗斯的人口约1.5亿,三分之一的国企股权约值1.5万亿卢布,也就是每个俄罗斯人能够领到一张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股。
这两条措施,前者的目的是迈向市场经济,后者的目的是通过私有化激活僵化的国企体系。
初衷都是美好的,但由于设计者和执行者的盲目激进,缺乏细节配套,使得执行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变了样。
举例来说,当时全社会商品奇缺,随着物价的放开,全民哄抢导致价格大幅飙升,俄罗斯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民心惶惶。
1992年,俄罗斯的通胀率高达2500%,1993年,通胀率依然高达840%。
俄罗斯人这个月领的工资,下个月可能就连一袋大米都买不到了。
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下,俄罗斯的国企纷纷停产、关门,1992~1993年,俄罗斯全国工厂生产下降了31.3%。
这种情况下,人民连国家货币都不相信了,还会相信那些虚头八脑的国企证券?
谁知道明天这些国企会不会就倒闭了呢?!
于是,大量的国企证券便被底层老百姓们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卖掉了,以换回急需的粮食或商品。
其实,如果俄罗斯高层不是那么冒进——
商品物价,分阶段逐步放开,先是小范围试点,再逐步扩大,通货膨胀不会严重到一年2500%的程度;
私有化也是同理,如果能在经济相对稳定的时候搞,市场预期向上的时候搞,先从小范围的试点搞起,待市场预期稳定了再逐步扩大。
结果,绝不会如此糟糕。
但一切都没有如果了,在社会的动荡、卢布的急剧贬值和人心惶惶中,国企证券被短视的人们视若废纸,大量贱卖。
而一小部分精明的商人,则趁机悄悄抄底。
他们派人到各个地铁站、商业街设摊,用粮油和实用商品来跟人们兑换国企证券,不断收集筹码,从而成为了俄罗斯私有化第一阶段的主要赢家。
一些更胆大并且有权力关系的商人,甚至成立了私人银行,通过向国内集资、国外发债融资的方式,加杠杆全力买进国企证券,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了全国知名的富豪。
俄罗斯的寡头阶层,由此渐渐浮出了水面。
时间进入到1995-1996年,俄罗斯经济仍在低谷徘徊,资产瓜分大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的高潮。
当时的总统叶利钦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和政治风险:
首先,在长达数年的经济危机中,政府高层束手无策,一个个被赶下台当背锅侠,权力中枢里可以信赖的人越来越少;
其次,俄罗斯各地分离主义盛行,闹独立的车臣地区和中央政府打得如火如荼,花钱如流水,政府彻底没钱了;
再其次,1996年即将进行俄罗斯第二届总统大选,由于连年的经济失败,老百姓开始怀念苏联曾经的美好日子,俄共卷土重来的土壤正在形成。
没钱、没人、没前途,这三重大山压得叶利钦喘不过气来,头发都愁白了。
怎么办呢?
为了解决火烧眉毛的危机,叶利钦和七大寡头签署了一份被称为“浮士德交易”的协议。
这份协议的居中运作者叫波塔宁,外号“贵族”,早年曾在苏联外贸部工作,后来下海倒卖原材料赚到第一桶金,1993年成立联合进出口银行(Uneximbank),靠加杠杆抄底国企证券迅速冒起。
1995年,波塔宁被叶利钦聘为政府顾问,设计出了著名的"贷款换股份"计划。
在这个计划里,政府通过将俄罗斯余下的三分之二国企资产,以股权抵押的方式向私人银行和金融机构换取急需的贷款。
表面上来看,这个方案是很公平的,但在权力的私下交易中,一切都变得面目狰狞。
由于政府的严重缺钱,贷款期限内的股权无法赎回,最终便被私下拍卖,拍卖都是定向的,如此一来便以极低的价格进入到了寡头们的手中。
比如俄罗斯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诺里尔斯克镍矿公司,当时西方对它的评估值为40亿美元。
但在它的股权拍卖会上,波塔宁的Uneximbank银行被政府指定为主持者,波塔宁仅仅以1.701亿美元,比起始价1.7亿美元高出10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了该企业。
随后,波塔宁又以类似的手法,拿到了俄罗斯Sidanko石油,和Svyazinvest电信公司等的股权,一跃成为顶级富豪。
不过,当时俄罗斯最富可敌国的,还轮不到波塔宁。
排在他前面的,正是号称可以在俄罗斯政坛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七大寡头”。
这七个人分别是:联合银行总裁别列佐夫斯基、大桥银行总裁古辛斯基、梅纳捷普银行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国际商业银行总裁维诺格拉多夫、首都储蓄银行总裁斯摩棱斯基、俄罗斯信贷商业银行总裁马尔金、阿尔法银行总裁弗里德曼。
这七个人不仅仅是当时资本实力最雄厚的银行老板,同时也是媒体业大亨,因此能够帮助叶利钦在1996年的大选中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比如别列佐夫斯基,是俄公共电视台的老板,还是《独立报》、《星火》周刊等多份报纸杂志的幕后持有者。
古辛斯基则是“莫斯科之声”电台、《今日报》和《七日》周刊的幕后老板。
1996年3月的一天,叶利钦秘密召见了七大寡头,双方签下协议:寡头们为叶利钦的连任保驾护航,叶利钦则承诺维护寡头们的利益。
协议签署后,寡头们的媒体全力开动,天天疯狂诋毁俄共,唤起民众对苏联的痛苦记忆,最终把叶利钦再次送入克里姆林宫。
叶利钦成功连任后,七大寡头趁机邀功,很快便完成了对俄罗斯核心资产的瓜分。
其中,别列佐夫斯基是这轮收割中获益最多的。
他联手阿布拉莫维奇,拿下了俄罗斯第六大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以及俄罗斯铝业、俄罗斯航空、伏尔加汽车等一系列核心资产的控股权。
1997年,《福布斯》杂志将别列佐夫斯基列为全球第9大富豪,也是俄罗斯首富。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获益也相当丰厚。
他以3.5亿美元拿下了排名第一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控股权,当时尤科斯的估值为7亿美元,而不到两年后,尤科斯IPO上市,市值跃升为70亿美元。
据《福布斯》杂志统计,到2003年,霍氏的财富增至80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26,跃升为新的俄罗斯首富。
然而,财富瓜分大戏完成之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出发时跑的最快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后,财富的增长亦是如此。
牛市时,善于进攻、勇于加杠杆的人,资产增长的速度最快;
但到了熊市时,这批人也往往最容易倒下,因为在他们的天性中,就缺乏防御的意识。
1998年,俄罗斯经济被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出口崩溃,外债违约,进入到了百年经济史上最艰难的时刻。
七大寡头中,实力相对较弱、杠杆加得又狠的其中三个,率先跪下。
斯摩棱斯基,维诺格拉多夫,马尔金,他们旗下的银行要么宣布破产,要么元气大伤后,影响力式微。
挺过了金融危机的,也别侥幸,还有政治风暴在等着呢。
七寡头中,首富别列佐夫斯基是在政治上投资最多,和叶利钦家族纠葛最深,个性也最张扬的。
盖达尔曾说过:
“在最厉害的时候,俄罗斯政府被7-10个商人左右,他们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撤换总理。”
别列佐夫斯基则说: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让一只猴子当上总统。”
当时欧洲有一份报纸画了幅漫画,画的内容是——
叶利钦在照镜子,镜子里出现的却是别列佐夫斯基,他穿着一身沙皇礼服、头戴着皇冠,狞笑的模样。
如此嚣张之人,懦弱的叶利钦能忍,强势的普京大帝又岂能忍?!
2000年初,接任总统不久的普京把别列佐夫斯基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一句客气话也没有,直接亮明了底线。
大意如此:“你合法经商的话,谁也管不着,但绝对不能碰政治,税款也必须足额上缴,一分钱都不能少。”
但嚣张惯了的别列佐夫斯基,又岂会愿意将到手的权力乖乖放弃?
于是他暗地里操控媒体,对普京抹黑中伤,甚至悄悄扶植反对派自由俄罗斯党,并跟车臣的恐怖分子有了交往……
这便触碰到了普京的逆鳞,杀意顿起。
普京是什么人啊,克格勃出身,办事果敢;
并且刚刚上任,政治清白,不像叶利钦有一大堆把柄被捏在寡头手里;
何况,普京的民意极高,车臣战争后万众归心,拥有强大的军方支持。
这样的普京,哪里会怕你一个小商人?
2000年4月后,别列佐夫斯基连续被控多项金融诈骗和贪污等罪名,被迫辞去可获刑事豁免权的国家杜马职务,随后更变卖家产,移民英国并寻求政治庇护;
2013年,别列佐夫斯基被发现在伦敦的寓所内死亡。
其余几位寡头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媒体大亨古辛斯基,2000年6月被逮捕,取保候审后神秘失踪,据说先后流亡西班牙、希腊、以色列,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
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2003年被捕,因涉嫌诈骗、偷税、侵吞公款、洗黑钱等入刑,一关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被释放。
不过彼时已是物是人非。
他缔造的商业帝国,尤科斯石油公司曾一度占据俄罗斯原油总产量的10%,和出口总量的18%,堪称俄罗斯油气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但2006年,这家公司被执行破产程序,随后由国企俄罗斯石油公司接手了大部分资产。
七寡头中,唯有知名度最低、做生意最为老实低调的弗里德曼躲过了经济上的狂风暴雨,和政治上的暗礁漩涡,安全登陆。
这是一个谨守“本分”二字的商人。
从始至终,他都表示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想一门心思做生意,如果国家有需要,他也愿意积极为国奉献。
因此,他最终守住了自己的财富,目前资产在100亿美元左右,旗下业务涉及金融、电信、石油、水泥、地产等广泛领域。
事实上,普京收拾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有政治野心的、把控着战略产业(能源+媒体)的寡头。
只要远离这些高政治风险的资产,谨守本分,俄罗斯依然是富豪们的冒险乐园。
七寡头时代结束了,新一代的寡头却在渐次冒出来。
他们中,许多都是在旧时代里积累了万贯家财,并在普京时代中安全着陆的,类似弗里德曼的一批商人。
比如波塔宁。
这位“贷款换股份”计划的设计师有一句名言:
“普京在政治和生意之间划了一条边界,而我绝对不会越界。”
在几大寡头被逮捕后不久,俄罗斯检察机关也曾对波塔宁的核心资产诺里尔斯克镍矿的私有化过程提出过质疑。
作为回应,波塔宁一方面表示交易并无违法之处,一方面迅速追加了1.4亿美元,作为补偿对该公司价值的低估,并藉此表明自己的合作态度。
另外,为了响应普京提出的对社会多做贡献的号召,波塔宁成立了慈善基金会,资助数百所学校的修建、数千名学生的教育。
在北极圈向北300公里外的边疆区,有一座寒冷的城市诺里尔斯克,波塔宁控股的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公司诺里尔斯克镍矿(Norilsk Nickel)就在那里。
这座北极小城的工人月薪达到1000美元,在全俄罗斯都处于最高水平之列。
2000年之后,波塔宁广散家财,投入了数百亿卢布在这里修建各类社会福利设施和环保工程,退休工人也能居住在崭新的住宅区里。
因此,波塔宁获得了极好的社会口碑,他成功的在普京时代生存了下来,并跻身三大富豪之一。
按2021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俄罗斯排名前三的富豪是:
首富,阿列克谢·莫尔达索夫,身家290亿美元,他是北方钢铁公司的老板。
第二,波塔宁,身家270亿美元,他是诺里尔斯克镍矿公司的老板。
第三,弗拉基米尔·利辛,身家262亿美元,他是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的老板。
莫尔达索夫和利辛都是钢铁工程师出身,在1990年代的地方国企私有化浪潮中逐渐收购了它们的资产,然后通过专注的经营将它们发展成俄罗斯的钢铁龙头。
当今俄罗斯的三大富豪竟然有两位来自钢铁业,一位来自有色金属行业,这并不是巧合。
首先,由于能源、传媒、军工等战略产业主要被国企垄断,金属行业是少数几个自由化程度较高,并且规模庞大的行业之一。
其次,俄罗斯的金属产业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别看俄罗斯的钢铁产量只排在世界第5-6位,甚至不如印度、韩国。
实际上,俄罗斯钢铁业有几点优势,是这些国家比不了的——
第一,俄罗斯地大物博,铁矿石资源已探明储量大约250亿吨,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巴西。
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是世界第五大铁矿石资源储量国,这些铁矿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东部的几个州,也就是俄乌战争激烈争夺的地区。
第二,俄罗斯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约1600亿吨,位居世界第二。
这就使得俄罗斯的煤钢一体化联营模式具有极低的成本优势,因此盈利能力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2021年,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生铁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钢材净出口国,俄罗斯的钢铁出口占到了总出口额的十分之一。
另外,俄罗斯的钢铁业集中度也很高,行业前四名占了全国产量的75%。
四大钢铁龙头的另外两家,MMK钢铁和耶弗拉兹钢铁的老板同样是身家超过100亿美元的富豪。
其中值得一说的,是耶弗拉兹钢铁的老板阿布拉莫维奇。
没错,就是那位早期靠走私香烟和香水赚到第一桶金的神秘少年。
在俄罗斯资产私有化浪潮中,阿布摇身一变成为了别列佐夫斯基的小弟,并跟叶利钦家族过从甚密,凭借着这些权力关系拿下了西伯利亚石油、俄罗斯铝业、俄罗斯航空等核心资产的部分股权。
可以说,别列佐夫斯基干过的肮脏事,占有过的资产,阿布都参与其中,脱不了干系。
当别列佐夫斯基在吃肉的时候,阿布也喝起了美味的肉汤。
1999年普京上台前,俄罗斯最高检察院曾决定对其进行调查,但当年4月,力主调查的最高检察长斯库拉托夫便因“召妓”丑闻被解职,调查不了了之。
然而,普京上台后,政治嗅觉敏锐的阿布立即跟别列佐夫斯基划清了界线,分道扬镳。
他公开申明支持普京,并向支持普京的团结党提供资金。
2000年起,阿布一方面抛售了在俄罗斯的大部分资产,肢解自己的产业帝国,因此获得了“抛售者阿布”的绰号。
譬如其曾经的核心旗舰西伯利亚石油,阿布便以130亿美元的价格将股份卖给了国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
另一方面,他“买票”当选俄罗斯最东方的人口不足8万的楚科奇自治区行政长官,并投入2亿美元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发展经济,以改善个人形象。
楚科奇和美国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一半地方处于北极圈内,常年冰天雪地,环境恶劣,被俄罗斯人视为蛮荒之地。
这既是一次政治行动上的“自我流放”,展示自己的人畜无害;
又是一次巧妙的政治投资——
楚科奇人口虽少,毕竟也是一个省级行政区,作为行政长官的阿布就有了经常跟总统普京接触的机会。
2003年,阿布移居英国,花1.3亿英镑买下处于债务危机中的切尔西足球队,并投入2亿多英镑为球队还清债务和购买球星,过起花天酒地的生活。
阿布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评价自己:我会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在适当的地方。
在1997年之前,阿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被拍照和录像,他是私有化浪潮中最为低调和神秘的富豪之一。
也正因此,即使是别列佐夫斯基的亲密搭档和叶利钦朋友圈中的核心人物,他却不在所谓的“七寡头”之列,使之回避了大量的攻击。
可是在2003年买下切尔西之后,他很快成为了英国曝光度最高的名字之一,成为了世界媒体头条中的阿布、英国的阿布、球迷的阿布。
就这样,爱足球不爱江山的阿布,获得了一张免死的护身符。
2006年,安全着陆的阿布悄悄返回俄罗斯,以32亿美元买下了耶弗拉兹钢铁的控股权。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里,阿布全力抄底,以23亿美元收购了北美钢板龙头IPSCO,以及俄罗斯钒铁龙头Vanady Tula公司、澳大利亚兰伯特角铁矿等资产。
通过对这些钢铁资产的抄底整合,阿布在2010年代成功实现了王者归来,化身一代钢铁大亨。
阿布这个人,出身草根,在时代的混乱中闪转腾挪:
既能抓住苏联解体下的走私潮、国企私有化浪潮和21世纪大宗商品狂潮的每一个机会;
又能躲过执法部门的追捕、政治的暗礁险滩和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几十年来稳居俄罗斯顶级富豪之列。
这样的一个人,无疑是落后地区、内卷世界里最杰出的冒险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