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女老师一个电话挽回两条命!学生父亲被惊醒,才知妻儿出事了
2023-02-08
更新时间:2023-02-07 12:45:09作者:智慧百科
全村凑70块给他创业,身家百亿后他开飞机回村,给老人送千万红包
一、从穷山村走出的穷小子
1959年2月,仪陇县丁字桥镇的一户郑姓人家,一个婴孩呱呱坠地,因为是个男孩,一家人很是高兴,为他取名大清。
在那个年代,生个男孩就意味着多个劳动力,以后能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将走出村子,在远方有着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天地。
郑大清从小就很懂事,经常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这样,家里的日子还是没有起色。
郑大清初中毕业后,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就没再上学。十八岁那年,在家人朋友的建议下,他去了参了军。
在军队里他训练刻苦认真,奋勇拼搏,结果在第二年时就以班长的身份带领全班荣立集体三等功。
军队的生活结束后,郑大清回到了故乡,乡亲都知道郑大清当过兵,还在部队里立了功,对他都很好,邻里邻外见到他都十分亲切,觉得他给乡里争了光。
而退伍后的郑大清本想着靠着军队的履历找一份好工作,可惜事不如人意,几份工作都不见起色,当时他还没有什么积蓄,在军队时发的工资大多被他送给牺牲战友的家属了。
8年后,改革的春风正吹向神州大地,不少人都对南方充满向往,跃跃欲试想要去创造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可是郑大清却不为所动,反而毅然前往当时条件最恶劣的大西北。可是去往大西北也需要钱啊,可郑大清已经身无分文了。
当时的村长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样有前途的大好青年不该埋没在这个土村子里。
于是召集乡亲父老给郑大清筹钱,由于大家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纷纷从腰包里挤出来一些钱捐款,最后一共筹到了七十块钱,而这些钱都将作为郑大清的盘缠。
虽然现在看来七十块钱不值一提,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七十块已经相当于他们村子一年的收入了,可是大家毫不吝啬,就算穷,也咬咬牙掏出压箱底钱支持郑大清。
郑大清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感动,他临走前拿着这来之不易的七十块钱跪在地上对送行的乡亲们承诺:他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回报乡亲们。
郑大清
二、扎根西北,大展宏图
郑大清来到乌鲁木齐后。从小工做起,那时的工资大概是每个月150块钱,虽然他干的都是体力活,又苦又累,但是这些对从小吃苦耐劳的郑大清来说不是什么问题。
除了在工地干活以外,郑大清一有时间就看书,做笔记,期间看了很多小说还有剧作读本,甚至还萌生过成为一名作家的想法,这样的学习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一段时间后,郑大清渐渐有了些积蓄,对工地上的工作也有了经验,决定自己出来单干。他组建一个建筑公司,自己当包工头。
可是从哪里找来工人呢?郑大清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年轻人,于是他连夜赶回家乡,在他的劝说下,不少年轻人都觉得跟着他干有前途,就这样,他的第一支队伍就建成了,准备开始接项目。
郑大清年轻又有能力,他的队伍工作也很出色,于是越来越多的项目找到他来做。不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据郑大清回忆,他有一次接了个工程,活都干完了,老板却跑路了,留下他和手下的工人们在工地干瞪眼。
但是,郑大清没有气馁,而是咬紧牙根苦苦支撑。1988年,郑大清的工程队在新疆接了一个制胶厂的项目,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大工程,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这个项目,甲方也十分满意。
郑大清凭借这个项目的酬劳不仅还完了此前的债务,还留下了几万元的盈余,而就是靠着这几万元,郑大清开始做大做强,到1990年时,他在乌鲁木齐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70万元。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郑大清的发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租了一座大楼开发商场,还投资了两座煤矿。
虽然这两项业务很快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但是好景不长,商场、煤矿也相继关闭。
一时间,郑大清又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甚至还负上了几十万元外债。
可郑大清没有气馁,他又借了一百多万元成立了新疆天地实业贸易有限公司,等到公司有了起色有了盈利之后,他又投资1.2亿元开发“东方100商厦”。
这些举动在常人眼里可能难以理解,要知道一个走到穷途末路的人哪来的勇气和自信再去完成这么大的项目呢?
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郑大清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因为他有勇有谋,才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东方一百商厦”的建设过程中因为资金流转不通,有时会发生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这样一来工人就有所不满,工期也有所拖延,郑大清在了解了情况后,第一时间要求紧急筹备工人们的薪水,表示就算他饿死,也绝不能拖欠工人工资。
为此,他亲自到工地上看望工人们,还带了不少慰问品,他承诺今后一定不会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请工人们安心干活。
工人们见到他也纷纷表示相信郑大清的人品,因为没有多少一把手还会亲自到工地上慰问工人的。
郑大清在有了一定的资本后,开始在各个行业大展拳脚,向着通信,房地产,酒店,农业等多个领域进发。短短十几年间,他就积累了20多亿的财富,名下有十几家全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他名下的英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曾历时五年开发出了国产有线手机,内置伸缩耳机,取得了多个国家的专利。
三、饮水思源
郑大清在发家致富后,没有忘记他从哪来,也没有忘记当初是谁资助了他第一笔路费,他深知没有双亲和父老乡亲对他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郑大清。
时代变迁,郑大清不是当年的那个郑大清,可仪陇县却还是那个仪陇县,这么多年来仪陇县还是没有什么资源。
郑大清想要帮助家乡发展,让当地的老百姓也能富起来,于是他资助在当地修建了十几座桥,命名为“慈母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感恩,俗话说的好:想要富,先修路。
郑大清给乡亲们派发红包
十几座桥把当地的主要交通干道都串联了起来,自此居民的出行都方便了许多,和外地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沟通显著增加。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关照镇上的老人,尤其是那些年纪大的,而镇上大多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都会从郑大清这里收到两到三百的慰问金,这些对某些晚年没有人照顾的老人来说是一个很温暖的福利。
郑大清曾专门组织过一次返乡活动,请当地老人坐直升飞机从高空俯瞰镇子,老人们都很高兴,也觉得很新鲜,从另一个角度观看自己出生的地方。
郑大清说,他租赁直升飞机的原因就是镇子上很多老人没听过直升飞机,也没见过,就是想让他们感受一下坐飞机的感觉。“飞了好像有一百多米高,下面什么都能看到”
一位村民说,“感觉家乡这几十年变化太大了,我小时候还都是土路,现在都是水泥路了,好多河上原来没有桥,现在桥也都建起来了。
有些土房子也不见了,现在都是水泥房子。”
另一位老人说。除了让镇上居民乘飞机,郑大清还设了一百多桌宴席,请了镇上所有人来吃饭,而且来参加的人每个人都有大额红包拿。
一位叫刘英的村民说:“我领了六万块的红包,郑大清见到我,还说当年我给过他一碗面吃,他不提我早就忘了这事,真没想到过去这么多年,他还记得这种小事。”刘英很是感慨。
除了刘英,镇上其他人也都领了两三千元的红包,据镇长莫练说郑大清这次回来不仅发了总共九百多万元的红包,还赠送给村里人价值三百多万元的彩电。
他很欣赏郑大清发家致富也不忘家乡人的精神,“这就是不忘本啊,现在很多企业家未必能做到他这样。”他说。
坐在直升机上的乡亲们
四、赤子之心
郑大清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不忘初心,为人诚信本分脱不开关系。
在商业上,他一诺千金,承诺的一定能做到,所以他才有良好的信用,才能在身负几十万元外债的情况下还能够借到一百万元,这就是别人对他信用的肯定,正因此,他的事业才能起死回生,从而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而在他发家致富了以后,他也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乡亲们,他把他的财富慷慨地与乡亲们分享,投入到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医疗,教育等等当中去。
饮水思源,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种事呢?若无赤子之心,若无一颗孝心,他是不会回馈乡里的。
结语:
中国是个很注重孝道的国家,而郑大清的这种行为正是对孝道最好的弘扬,而现在很多企业家不仅不知道回馈社会,甚至还把黑手伸向公共社会资源,他们应该向郑大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