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十城专精特新】深圳: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制造强市”的关键力量

更新时间:2023-01-17 01:39:00作者:智慧百科

【对话十城专精特新】深圳: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制造强市”的关键力量

在深圳,共有380多万个商市主体,24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活跃度达全国之最。深圳“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就根植于这片高度市场化的土壤中。

2022年,是深圳“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深圳年度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数量重回全国前三,共新增276家。截至2022年10月,深圳共有“专精特新”企业3842家,其中442家为“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的背后,离不开深圳的政策引导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圳湾区中小企业国际创新交流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土地资源和高校资源是制约深圳产业发展的短板,为留住高端制造业和优秀人才,深圳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迅特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特通信”)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波换过5个城市工作,经常与各地政府打交道,在他看来,深圳的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深圳政府既懂政策又懂行业,能立马发现企业的症结,在正确范围内应帮尽帮。”


↑迅特通信公司一角 受访者供图

深圳超九成“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制造业

深圳现有制造业和“20+8”产业集群以“高精尖轻”为主,先进产能集中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

2022年,多次强调“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的深圳,正在把“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制造强市的关键力量。

在3842家“专精特新”企业中,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比最多,达3051家,内含371家“小巨人”企业,九成以上“小巨人”集中在制造业。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564家,包含45家“小巨人”企业。

从区域分布看,宝安区主打智能制造产业;南山区重点培育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领域;光明区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电子器件、新材料等行业领域。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用一组数据表明深圳“小巨人”的创新能力:深圳2022年新增276家“小巨人”企业,总计拥有专利3.23万件,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119件。

前三批“小巨人”平均研发强度约为7.63%。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北科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强度超过30%。

从“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窥见,深圳市委市政府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方向。

专注于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领域的科安达(002972.SZ),最近在进行技术储备,其产品需电子信息技术且要往绿色低碳方向研发。

“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聚集了大批专业人才,科安达向深圳相关产业借力,实现了快速发展。”科安达总裁张帆告诉红星资本局。


↑科安达总裁张帆

按照第四批公示名单,深圳已经超额完成了其曾经提出的在2022年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的目标。按照规划,深圳在“十四五”期间将力争发展1.26万家国家、省、市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人、地、钱,资源向“专精特新”倾斜

重研发投入的“专精特新”企业,都面临过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为了缓解“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圳13家银行推出“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深圳市担保集团推出“专精特新”融资担保等产品。

深圳市吉祥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云科技”)副总经理王智飞明显感受到,有了“专精特新”企业这个“金字招牌”,融资方便多了。“金融机构主要评估企业的技术壁垒,在所在赛道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市场规模等。”

“‘专精特新’企业不用拿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去银行做抵押,直接用信誉就可以担保、融资。相当于政府帮银行做了个筛选。”张帆告诉红星资本局。

深圳给予“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源倾斜不仅体现在融资上。

寸土寸金的深圳,土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在一线城市中,面积约为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且深圳实际可用于各类建设的增量用地接近耗尽,深圳建设用地高度紧缺已成为其特殊市情。

“即便是土地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深圳市政府也在想办法创造产业空间。留住高端制造业,坚持制造业立市。”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坦言,如今,深圳因为土地空间的限制,正在进行产业链的重构,许多企业把总部和研发、运营板块留在深圳,把传统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城市。

与此同时,深圳还采用园区培育和“工业上楼”等方法,为留下来的企业创造产业空间。比如国企牵头做城市更新项目,以及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定制等等。通过将区属国企物业以“保本+微利”模式出售给辖区企业等创新方式,满足企业办公空间需求。

迅特通信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南山智园。区属国有企业物业,给入驻园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出了新政策。“物业让我们享受房租5折优惠,省下不少房租。”郑波说。

论人才供给,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认为,深圳比不上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新一线城市南京、成都、武汉等,且高校资源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补齐的。“因此深圳给出了优厚的引进人才政策。”

张帆特别提到了人才房政策。“科安达的技术人员和中层以上的干部基本都住在人才房里,尤其是新来的员工,5年内都可以住。房租是市场价的一半,配套齐全,让员工能快速地安居乐业。”

此外,深圳的房价贵且学区房紧张,科安达和迅特通信都提到,政府基本解决了公司引进人才的子女上学问题。

种下一片“森林”,增强产业链韧性

“专精特新”企业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有些行业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好比一片森林;有些极端的行业出现垄断,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认为,深圳的产业生态属于前者,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创新的环境很好。

在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看来,华为、腾讯(00700.HK)、比亚迪(002594.SZ)、大疆等企业对深圳的贡献,不仅在于产值、税收。“这些企业就像黄埔军校,培育了一批批企业家,这些人出来创业,凭借他们对行业的理解和市场敏锐度,选择深耕细分赛道,强链补链。这就是在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郑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华为干了12年后,他选择出来创业,选择细分赛道做产品,带领迅特通信在单一产品实现行业领先。

“如果放眼望去只有一棵大树,不用多大的风力,就能够把大树刮倒。但如果这棵大树在一片森林里,它会安全很多。”在郑波看来,深圳的“专精特新”企业正是组成这片森林的中小苗,让整个生态更加安全、坚韧。

在激光加工设备行业也是如此。吉祥云科技在深圳市宝安区,高端制造业企业都汇集在这里。“深圳的上下游配套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来说较集中,整个生态较好。”王智飞告诉红星资本局。


↑吉祥云科技工厂一角 受访者供图

为了长期构建良好的生态,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活力,深圳在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梯队。

2022年4月8日,深圳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小升规”、深入推进“规做精”、持续推进“优上市”、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

在《“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实施方案》中,深圳设立了“小目标”:到2025年,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万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以上。

此外,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将“专精特新”企业列入上市重点企业培育库。截至2022年12月31日,深圳共有85家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

深圳中小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已与北交所合作设立北交所深圳服务基地,同时鼓励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在上市培育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制度安排。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实习记者 卢月佳

编辑 余冬梅 肖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