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2,国产纪录片终于站起来了?!

更新时间:2022-12-05 12:29:43作者:智慧百科

豆瓣评分9.2,国产纪录片终于站起来了?!

姐妹们,咱就是说,国产纪录片终于站起来了?!

羊最近被一部动物纪录片的推荐帖狠狠刷屏惹。

它就是豆瓣评分9.2、被人夸制作媲美BBC的2022年B站封神之作——《众神之地》。



绝美的画面➕刘琮老师配音,真的是视听双重享受。

这部片子中,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是这样的









高山、雨林、礁石、大海…每一帧都可以作壁纸的程度。









镜头记录下动物是这样的









机敏可爱,充满灵气。

除了画面,最吸引羊的一点是,它不是单纯的动物纪录片!



而是从远古时期具有精神意义的动物图腾切入,以人类视角探索远古文化、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立意hin高。

通过旁白渲染、画面呈现,甚至使摄像机下的动物呈现出了神性之美。



一共四集,分别讲述四种令人敬畏的动物的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雪山使者野牦牛的不屈;

中国传说中的美人鱼——海上精灵白海豚对陆地的眷恋;



雨林巨无霸亚洲象对故乡的依恋,以及食物链顶端的森林之王东北虎带来的独特生机。

曾经,它们是图腾、被看做神的化身;现在,它们仍然是大自然健康的晴雨表、是自然意志的强体现。



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链接着人与自然。



正如导演曾海岩在剧评中写道:往大了说,万物也许都算众神。所谓众神之地,就是不同物种神奇沟通的发生之地。

今天就和羊一起穿过远古的图腾、认识生动鲜活的它们叭。





雪山使者野牦牛

荒原上最后一批不屈的灵魂

关于牦牛的明确记载,最早可见于《山海经》。



而在藏族传说中,当世界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冈仁波齐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

它是山神的家畜;冈仁波齐的山褶,由牦牛的脊背幻化而成。





因此藏族先民在初登高原时无法立足,求助于山神。

山神下令将牦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跟随人类下山,驮运重物、奉献自己的皮毛和牛奶;



另一部分则留在山上,保持自古以来的习惯,卧冰踏雪,不可驯服。



严寒的无人区几乎将大部分生命拒之门外,只有牦牛能在此生存

镜头一转,来到有400年历史的西藏文部寺。僧人们正在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绰珠巴盛会做准备,以求来年的庇佑。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佩戴野牦牛面具祈福。


面具制作,神似重于形似。负责制作新面具的格列,选择来到荒原之上观测牦牛寻找灵感。





关于牦牛的故事就此展开,人与牦牛的关系,也通过3组故事不断递进。



1、冲突

夏季,牦牛进入发情期,只有决斗成功的公牛才能获得交配权。



“昆仑”在求偶斗争中不幸失败,于是选择下山抢亲,冲入家养牦牛群繁衍后代。

注意,也许是天生的血脉压制,不管之前这群牛的主人是谁,现在都换成了野牦牛。





极具压迫感的体型差

它不仅会留下自己的血脉,还会统领家牦牛群、企图把它们带走。

若真如此,牧民便会损失惨重。



转眼又到卖牛季,如果再不赶走昆仑,不仅是影响奶制品的制作,也无法正常交易,一家人的吃穿用度都无法解决。

牧民下定决心、终于将昆仑赶走,但混血小牛的野性却被唤醒、想要跟随父亲回归荒野,不肯上车。



强行把它搬上车后,它把牛角撞得汩汩流血,也不肯屈服,最终死去。

牧民心痛如绞,但也无法逃脱生活所迫…

第二天一起床发现几头母牦牛不见了。

他说,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每个卖牛后的清晨。因为母牛会去寻找不见的孩子…



不管是何物种,母亲对孩子的爱都令人动容。

2、和谐

相比昆仑想要拐跑整个家牦牛群,野牦牛“断角”则更喜欢入赘。

每年夏天定时来留下自己的血脉。



牧民江才也非常欢迎,因为野牦牛的基因可以很好地防止家牦牛的退化。

混血牦牛的体格更强壮、毛发量更足,高品质,也就意味着高价格。它的到来,让江才家的经济基础有了改善。



江才觉得这是山神的馈赠,他也真心地感谢野牦牛。

在小女儿的百日纪念上,他选了最金贵的小金丝野牦牛后代放生。

因为适应性和环境问题,不是真的放到荒原,小牛依然会跟着牛群,但不会作为牲畜宰杀或者买卖。



并且他也决定,让17岁断角不再流浪、就在他这养老。

3、救赎

这是一只掉队的小野牦牛,还需要喝奶为生。如果不是被巡护员收养,它熬不过这个冬天。



巡护员给了小牛生命,他们把自己的牛奶留给小牛;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帮牧民捡牛粪、到冰冻的河里打水换牛奶。



而小牛像小孩子一样跟着他们打闹、跑步、用舔耳朵表示亲昵,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具乐趣的生活。





开门提醒巡护员要喝奶、但是乖乖等在门口

在这片杳无人烟的禁区,他们互相救赎、碰撞出了生命的彩色。

谁说野牦牛不通人性呢?

在巡护员们想把小牦牛送给条件更好的牧民家收养时,小牛怎么也不肯和他们分开。



浓浓的依恋令人动容。

而巡护员们也坚信,都说野性难寻的小牦牛,是不会顶它的家人的。



至此,牦牛的形象已经十分饱满。

镜头转回到僧人格列,关于制作怎样的野牦牛面具,他已经找到了答案。

节日那天,他很好地还原了野牦牛的灵魂:英勇、桀骜、无所畏惧。



那一刻,野牦牛、山神、人融为一体,肃穆庄严。

借助牦牛的力量,人类在7000年前得以在高原上立足;而野牦牛靠着不屈的意志也在荒野活了上百万年。



即使饲养牦牛,但多数藏族人依然认为牦牛真正的主人是山神,而不是人。

人只是为了对抗残酷的荒野,依靠了牦牛的力量,而这力量唯一的来源,同样也是荒野。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

讲完了羊最爱的牦牛的故事,接下来看看其它的动物叭。

海上精灵白海豚,中式美人鱼对于海岸的眷恋

据说白海豚能对付鲨鱼,有它在的地方非常安全、渔民可以放心捕鱼;

并且每年3月祭拜妈祖时,白海豚正好开始活跃,因此它们被认为是妈祖的化身,有保卫平安之意。



一个冷知识:海豚,才是我们中国的美人鱼。

据传清代时期的珠海口一带,有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叫做卢亭。



而卢亭,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海豚。



可能正是因此,中华白海豚对海岸有一种特别的依恋。

它们通常居住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是全球少有的居住在浅海区的鲸豚类。



几乎每年都有海豚进入内陆河。

大家偏向于是因为年老的海豚追逐鱼群进入、但因为声呐失灵无法原路返回。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人类想把办法把它引回大海时,老年海豚仍然向反方向游去、即使皮肤被腐蚀也不愿意离开。



它们和人类非常相似,海豚怀胎10月,哺乳1年。

有着和人类一样亲厚细腻的情感。



渔民曾看到,两只海豚围绕着一只死去的小海豚转圈、企图把它唤醒,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不远离去。



它们喜欢追逐着渔船,但不是因为人类所以为的社牛和友好。

而是随着泥床被破坏,它的食物(鱼、虾、蟹)没有了生存之地;它只能跟着渔船吃一些“漏网之鱼”。



对渔船的追逐,也会带来风险。

海豚救护者曾发现过尾巴被整整齐齐切掉的海豚尸体,而那是螺旋桨造成的。

它的肚子里安安静静地躺着再有3、4个月就出生的宝宝。



海豚宝宝乖乖闭着眼睛、还维持着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却再也没机会真眼看看这个世界。



白海豚并非生来雪白,而是由灰色慢慢蜕变、到老年呈现白色。

因为它们是左右脑交替休息、所以一直保持游动,会因皮下充血会呈现粉红色。



人类把粉色海豚视为好运的象征,这次确实和海豚阴差阳错地达成了一致。

对于它们来说,活能呈现粉红色的年纪,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救助搁浅的白海豚

雨林巨人亚洲象,寻找故土的脚步永不可停

在傣族的创世传说中,神造好的天和地并不稳固,于是他创造出一头神象,用鼻子顶住天、用脚镇住地,天地自此太平。



又有一个象头人身的神,划分了白天和黑夜。人们因而能规律生活。

在这片土地上,象,似乎有一种维持平衡的力量。



据说,在象群的代际交替之时,会有生态知识的神秘传承,那便是用脚步丈量出的“大象地图”。



象群的现代首领“国王”,带领着它的儿子“老四”每天在外面巡视。

不仅是为了寻找食物,更是一步步地将脚下的土地交给儿子。哪里是舒适区、来了危险往哪里走…



居民尊重野象,不仅会专门请佛爷给它们起傣文名字,路上遇见它们也是避让、不会暴力驱逐。

在这种条件下,大象慢悠悠地晃荡,我们也得以看到它们的可爱。



躺平晒着太阳睡午觉

即使贵为“王储”、但老四毕竟还是个孩子。经常会在巡视过程中被别的东西吸引、开小差。

比如玩电线



被老爸训斥一顿灰溜溜离开





老六捡轮胎玩得不亦乐乎



这样的玩耍时光势必会成为陪伴它们一生的快乐记忆。

英语中有句谚语: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的记忆里远超人类,能记得20前年的事情。

走过的森林、小溪,自己的朋友、家族,它们都会记得。



然而现在的它们找不回自己的故土。

兴建的水电大坝和高速公路,切断了回家之路。每个成年公象外出也找不到其他的象群繁衍后代。



最后,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新的小象出生。



前面的故事或许略有伤感,但最后一集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它讲的是归来的故事。

羊少讲一些,把这份激动留给大家去看的时候感受。

3000多年前,人类把老虎刻在岩石上,认为它具有往来天地、与万物沟通的能力、并把老虎称为山神。



靠山吃山的人们,在挖到人参时也会感谢它的庇佑。





而被专家断言中国已经没有东北虎的时候,雌虎“十月”出现了,它的出现为以后的“众山皆有虎”提供了希望。



十月生下了2只小老虎

这也充分得说明了,保护好自然生态,就会得到自然的庇佑、物种才得以留存。



在每集纪录片中,导演有没有只聚焦于“主角”本身。

拍海豚时,从海底的寄居蟹到岸边的鸟,构建了一条从深海延伸至天空的食物链;





拍大象时,会拍同样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蚂蚁;



拍东北虎时,会提到森林有一半的红松都是忘记吃松子的小松鼠种成的…



着力刻画利他原则的生存以及众生平等。



黄猄蚁的排泄物可以直接被树叶吸收,成为肥料

正如纪录片中的旁白所说:

“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留存于世的神迹。众神之地,并非只在冥冥之中,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



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我们人类并不高贵,需要和其他物种一样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万物有灵,神即众生。

资料及图片来自纪录片《众神之地》及曾海岩剧评


本文标签: 牦牛  象群  海豚  动物  大象  亚洲象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