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轻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6-22 19:54:21作者:佚名
1、与孩子表达共情。共情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用来表示同伴、师生与亲子之间情感上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在孩子打人现象中,当成人制止孩子打人行为后,通常的做法都会向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和说理教育,让孩子理解“打人是不对的”,其实这样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成人更恰当的做法是要先将打人事件分为打人事件本身与打人情绪两个方面。处理打人孩子的情绪是第一步,孩子打人往往是生气情绪的表现,孩子生气时认为自己有充分打人的理由,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前,首先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理解。这时的成人应温柔地与孩子沟通,如“xx,你是不是不高兴了?妈妈也看出来了”等,寻求孩子情感上的共情。
2、引导孩子充分表达。成人在与孩子表达共情后,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尽量充分、完整地表达自己为什么要打人和当时的情绪,在此过程中成人要表现出对孩子表达时的专注和耐心,倾听孩子对整个事件的表述,并用眼神、表情和点头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当孩子用语言的方式表述完整个事件与情绪感受之后,成人会发现孩子已经不再像打人时那样生气了,原因是孩子在表述的过程中负面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宣泄。
3、与孩子共同协商办法。让孩子学习今后如何处理同类矛盾与不良情绪的方法,这才是克服孩子打人现象的重要目标。比如,这时成人可以与孩子一同分析“如果今后再遇到刚才抢玩具的事情,你应该怎么办”“如果再与小朋友发生矛盾,大家可不可以一起商量或者找家长、老师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就可以在分析此次事件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并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4、有效监管、落实行动。成人与孩子对事件达成共识后,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来落实。因此成人要与孩子共同监督,经常用达成的共识来分析与处理问题,长期坚持,孩子打人的现象自然消失,代之的是用合理的语言与行为表达自己的述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