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8-31 08:25:44作者:佚名
看过《东归英雄》吗?咆哮教主马景涛扮演的土尔扈特部大汗渥巴锡让我印象太深刻了。
而那段历史,更值得歌颂,他们的“回家”之路,堪称一部史诗,土尔扈特部的东归,绝对算得上是历史上一大壮举。这可是数十万人的大迁移啊。
土尔扈特部原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蒙古族部落,据说其祖先曾为成吉思汗的卫士。其自古以来便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但在明朝中期,其遭逢战乱,为了生活土尔扈特部于明朝前后举族西迁,越过哈萨克大草原,渡过乌拉尔河一路向西,抵达了伏尔加河畔。
彼时的伏尔加河还没有为俄国所控制,尚未崛起的俄罗斯民族起初与刚刚迁到此处的土尔扈特部还是平等往来,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畔放牧、生活,与世无争但随着沙俄的扩张,土尔扈特部逐渐开始被沙皇俄国当作附庸与臣民来对待。
沙俄的哥萨克骑兵不断地骚扰,缩减他们的土地,甚至在宗教上强迫土尔扈特部信仰东正教。这令以佛教为信仰的土尔扈特部人民难以接受。
最过分的是,沙俄大肆征用土尔扈特青壮年参与沙俄对外侵略战争。他们让土尔扈特战士冲在最前线,把他们当炮灰。大量的土尔扈特部战士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生命,这是一场场与其部落毫不相干的战争,土尔扈特部的人口开始减少。
在农耕文明,财富意味着你拥有多少土地,但在游牧文明,人口才是力量的象征。而由于沙皇的“不恤民力”(当然其也有通过此举加强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的意图),到18世纪60年代,土尔扈特部的人口已经由17半个多世纪前的7万余帐锐减到4万余帐。
在如此压迫之下,土尔扈特部的耐心已经消磨殆尽,在这样下去,他们很可能将会面临亡族的命运。
土尔扈特部大汗渥巴锡意识到,他们必须摆脱沙皇的统治。与此同时,一支来自遥远中国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汗国部落带来的消息,使土尔扈特人萌发了东归的想法。到清乾隆年间,持续了近70年之久的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这场持续近百年的战争,以清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同时,由于准噶尔部清朝带来的惨重损失和屡次叛变,最终,在乾隆的命令下,清军对于西域地区的准噶尔部进行了灭绝的政策。大部分的准噶尔人因此被屠杀。面对这种危机,准噶尔部部落四散逃亡,其中由舍楞和辉特部德济特率领的一支部族,就投奔了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
通过这支来自准噶尔汗国部落,渥巴锡及土尔扈特部知道了准噶尔汗国的最新消息:土尔扈特人的故地,准噶尔汗国的游牧之地伊犁地区,随着清朝的剿杀政策,已经没有多少人烟,伊犁地区十分空虚。
同时,舍楞和德济特也力劝渥巴锡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趁机占据伊犁自立。一旦成功,土尔扈特部不但拜托了沙俄的压榨,也可以从此独立自主,再不受人欺负。
于是乎,“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成了土尔扈特部新的目标。
公元1771年,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决定再一次举族东迁,回到他们祖先生活的地方。
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当时的叶卡捷琳娜大帝认为,让土尔扈特部在自己的眼皮地下离开是俄罗斯的耻辱,便下令派遣哥萨克对其进行重重拦截,土尔扈特部的战士们在渥巴锡的带领下英勇战斗,终于冲破了敌人的重重阻拦,回到了故土。
这里还必须要吹一吹乾隆皇帝,当时土尔扈特部东归本为秘密之举,但当叶卡捷琳娜得知此事后,曾照会中国,要求不得接纳土尔扈特部。
乾隆回复道:
“此等厄鲁特因在尔处不得安居,欲蒙大皇帝恩泽,投奔大清实属诚心归附,大皇帝施恩,将其户口、属众分别指地而居,各自获得安生之所”。
而随着眼看拦截无望,俄国又以战争相威胁,对此,乾隆皇帝依旧坚持其立场:
“尔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罗斯境内追索之,我等绝不干预,然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
有脾气,我喜欢。
当然了,其实当时乾隆也不是太有底。因为土尔扈特部与之前的清朝头号大敌准噶尔部,乃是同宗同源。此时携部众归来,莫说乾隆皇帝,是个人都会忌惮,谁知道数年后,会不会又是一个准噶尔?
当时在土尔扈特部东归这个问题上,清廷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些大臣认为土尔扈特部东归,重返祖国,应当给予接纳、安抚。
有些大臣则认为,土尔扈特部首领是看到清政府刚平定了准噶尔,准噶尔原来生活的地区处于空虚状态,土尔扈特部想趁此机会来抢占伊犁地区,所以才会东归,其部众其实并不愿意迁徙,所以不应接纳。
也有些大臣认为,土尔扈特部私自远离祖国,按照国法,应该严惩,目前遇到困难才返回,不应该给以抚慰。在《癸巳存稿》中有记载:
“自弃王化,按之国法,皆千严谴,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
乾隆派了参赞大臣舒赫德去伊犁协助伊犁将军了解、办理此事,并根据舒赫德的密报与哈萨克的阿布贲汗报告的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情况和格桑喇嘛的报告,综合分析各种情况,认为土尔扈特部归来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俄国的长期压迫,加上对土尔扈特人宗教信仰的干涉,才导致土尔扈特部决定东归。
乾隆认为,土尔扈特部已经与俄国决裂,不会再和清政府为敌,十有八九是来归顺清朝。
但是很多清廷官员对此仍持怀疑态度。最后乾隆做出了判断:既然土尔扈特部前来归顺,就该接纳,而不能因为害怕发生事端而拒绝他们。所以决定对土尔扈特部接纳置。
而土尔扈特部起初确实没有想着要归顺清朝,他们就是想回来占据准噶尔故地,从而开始新的自由生活。只是回来后才发现,舍楞等人的情报并不准确,准噶尔汗国故地并非无人之地,而是被清军牢牢占据。
清军由于并不清楚土尔扈特人的来意,乾隆为以防万一,一边让伊犁将军舒赫德加强伊犁河一带的防务,一边在喀尔喀、杜尔伯特等地抽调兵力,加强伊犁河的兵力。
此时,东归接近完成的土尔扈特部面临的局面变得十分艰难:后有沙俄和哈萨克的追兵,前面又是早有准备,实力强大的清军。元气大伤的土尔扈特部,完全不具备击败此地清军的实力。因此,在渥巴锡为首的土尔扈特部首领进行七天的“扎尔固”会议讨论之后,他们改变了最初的政策,决定归顺清朝。
此次东迁,土尔扈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另外,由于出发匆忙,土尔扈特部有近四分之一的子民被留在了俄罗斯的控制之下,而加上恶劣的自然灾害与瘟疫的肆虐,在整个东迁过程中人口大量减少,当其最终地方中国境内时,人口只剩出发时的四分之一左右。
但是,土尔扈特总算是成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得到了大清皇帝的优待,摆脱了被沙皇奴役的命运。这绝对称得上是“人类迁移史上的一部史诗”。
所谓东归是谎言的说法,我是肯定不赞同的。用“逐水草而居”来解释土尔扈特整个部族的回家壮举,不仅是非常片面的看法,更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当然,抛开这些所谓的情感不谈。土尔扈特部东归却是更多的只是为了生存,是因为看到准噶尔部的败亡,想乘虚而入,进而摆脱沙俄的控制。至于后来归顺清朝实属无奈之举。
但这同样也根源于文明之间的差异,简单言之,在宽容的中华皇帝与残暴的俄国沙皇之间做出选择,并不是对君主个人的选择,而是对文明的选择,显然,土尔扈特部最终选择了归顺包容性更强的中华文明。
无论如何,土尔扈特部东归的英雄事迹不会被历史虚无主义所掩盖。虽然其初衷没歌颂的那么伟大,但为了生存也没什么错啊,而且结果也是好的,至少他们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