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9-15 09:22:41作者:智慧百科
1877年2月末,这一天十分平淡,平淡到史书都懒得记载,但是对于杨乃武来说却不同寻常。刑部的监狱大门缓缓打开,杨乃武拖着几近残废的身躯在周围人的驾着下走向马车。马车缓缓驶去,而杨乃武抬起头望着苍天道:“我这冤案算是昭雪了吗?这大清还有青天么?”这是戏剧展现的画面,但我想实际情况要比这更加悲惨。多次经过严刑逼供,三年七次误判,在绝望之际得来自己沉冤得雪的消息,杨乃武的悲剧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最终为何沉冤得雪?
题反诗得罪县太爷,泄私愤巧立冤案
杨乃武二十岁考取秀才,三十三岁新科中举,按以往惯例杨乃武混个小官还是没问题的。但是清末因为太平天国的问题,江南一带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各面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江南一带的官员多为湘军出身,杨乃武的升官之路也就此搁浅了。多年寒窗苦读却报国无门,杨乃武本身就已经很悲剧了,但是他的悲剧之路才刚开始。
有一次杨乃武看不惯县太爷(刘锡彤)贪赃枉法,所以在县衙墙壁上写道:“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这叫什么?这叫题反诗!历史多次证明了题反诗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宋江的例子还在那里摆着,杨乃武竟公开题反诗嘲讽县太爷。这件事情非常严重,而且在之前杨乃武就曾检举县太爷犯法,为此朝廷将县太爷罢官。新仇旧恨加起来可想而知县太爷有多愤怒,不过县太爷也碍于杨乃武举人身份所以并没有立刻发作,反而是等一个机会,等一个能一击毙命的机会。
同治十二年十月九日,余杭地区一家豆腐店的帮工(葛品连)暴毙身亡,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帮工的暴毙会引起之后官场动荡,甚至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视。
其母认为儿子的死因蹊跷,好好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暴毙?于是向县衙报案。其实葛品连暴毙的前两天他就感觉自己身体不适,然后让妻子(小白菜)给他买桂圆和东洋参煎药喝,所以此事并不算暴毙。
县太爷见有人报案所以就派仵作(沈祥)去验尸,仵作用银针插入死者喉咙发现银针呈现青黑色,此症状在《洗冤录》中有记载,这是砒霜中毒的特征。仵作一看死者可能死于砒霜,所以赶紧提交了验尸报告。事实上银针需要在验尸前反复用皂角水清洗,而仵作显然忘了这一步骤。
得知有命案,县太爷决定前去验尸,但是他的一个好友(陈竹山)在旁透露葛品连的妻子小白菜和杨乃武有奸情(小白菜仰慕杨乃武的才学,之前多次让杨乃武教她读书,一来二去就有了羊吃白菜都绯闻)。县太爷一听就来劲了,一直想找机会报仇,现在机会不是来了吗?小白菜勾结杨乃武,之后奸情被葛品连撞见,两个人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下毒害死葛品连,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而且还能让杨乃武付出惨痛的代价,何乐而不为?
严刑逼供造就冤案,为申冤亲姐滚钉床
原本审了一下午都没有什么结果,为了让小白菜招供县太爷动用了大刑。当时针对女性的大刑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打板子(背板),另一种就是夹手指(拶指)。《九品芝麻官》里面的县令就是用拶指严刑逼供戚秦氏,残忍程度可见一番。县太爷为了让小白菜招供,所以对小白菜多次拶指。
一个女流之辈终究是难抵大刑,很快小白菜就招了。小白菜招供说是初五的时候杨乃武给了她砒霜,初九的时候她把砒霜下到丈夫的汤里。之后县太爷就派人抓捕杨乃武,杨乃武被抓捕后很多读书人就联名作证,称小白菜都供词是无稽之谈,而且还出具了杨乃武初五时不在场证明。杨乃武的身份十分复杂,他是本地士绅,士绅如果出事当地一些有话语权的人都会为其辩解,或者联名上书,更何况杨乃武还是天子的门生,县级官员无权对其动刑。
但是县太爷铁定心要诬陷杨乃武,所以将杨乃武不在场证明给藏匿起来,只上报小白菜的证词,请求朝廷革掉杨乃武天子门生的身份。
清朝律令:凡涉及人命的案子知县只有初审权,不能定案;初审结束需要移交知府,知府二审之后呈报按察司;按察司审理之后由督抚审理,之后呈报刑部;刑部审理,最后移交给皇帝裁决。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发现问题都可以驳回复审,或者亲审。督抚裁决之后,如果嫌犯家属有不同意见,可以进京上诉,也就是所谓的“京控”。
知府(陈鲁)有心庇护知县,按察使(蒯贺荪)无心审查,巡抚(杨昌浚)虽然派人去查明真相,但是巡抚的人被知县收买,所以巡抚得到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最终由刑部转呈给皇帝,皇帝御批:杨乃武著革去举人,其因谋死本夫情由,著该抚审拟。意思就是取消了杨乃武举人的身份,然后让知县审理案子。随后知县严刑逼供迫使杨乃武招供,就这样冤案出来了,杨乃武被知府判斩立决。
知府判定完之后要层层上交给皇帝,最终让皇帝签字。而杨乃武的家人得知杨乃武是屈打成招的,史载“葛毕氏串诬,问官刑逼”,所以就开始越级控告。但是当时浙江一带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湘军出身,官官相护是在所难免的事,所以越级控告失败。不过正当杨乃武家人绝望时胡雪岩通过吴以同得知了杨乃武案,于是乎胡雪岩赞助杨家进京控告。胡雪岩为什么帮杨家?目的就是打击巡抚杨昌浚。杨昌浚是湘军出身,身为浙江巡抚一直在为左宗棠筹措军饷,而胡雪岩想要取缔杨昌浚继而与左宗棠合作,所以资助杨家进京控告,并且还请求浙江籍贯的夏同善从中助力。
清朝京控需要滚钉床,为了申冤杨乃武的姐姐滚钉床,成功引起了注意。当时浙江籍贯的官员都有意帮助杨家,所以在夏同善和林文忠的推波助澜下案子送到了翁同龢的手里。为什么浙江籍贯的官员这么热心肠?其实就是想着湘军这帮人下去之后可以提拔自己后人上来,此时已经不再是为民申冤了,而是进化到党争的程度了。
慈禧太后命胡瑞澜审理此案,但是这个胡瑞澜特别不靠谱,一上来就动用大刑,应是逼迫杨乃武屈打成招。也不知道胡瑞澜是无心还是有心,反正又一次判决杨乃武斩立决。消息一传出去浙江人就怒了,十八名浙江籍贯的京官联名呈诉、三十多名浙江士子联名上书,夏同善直言:“此案如果不究明实情,浙江将无一人读书上进。”
为民申冤还是党争?
到此,这件事已经脱离了既定轨道,已经上升到党争的地步了。翁同龢以孤儿寡母为名,请恭亲王为朝廷立威,湘军出身的杨昌浚坚持判刑,表面上只是一个案子背后就是浙江系和清廷联手打压湘系。此时四川总督丁宝桢站在杨昌浚的一边,声称如果这个铁案要翻,那么之后就没人敢做地方官了。四川总督的站队彻底激怒了清廷,原本只是打压湘系但是你四川总督插手算怎么回事?恭亲王在上朝的时候直言:杨昌浚毫无战功却如此放肆,那李鸿章和左宗棠该如何?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实权掌兵的人,杨昌浚一个小弟都敢反驳清廷,那这两个大佬是不是该割据为王?此话一出朝野嘘声一片,随后刑部重新验尸,发现葛品连并不是中毒而死。三年了,朝廷七审七误判,最终杨乃武沉冤得雪,而随后湘系官员将近100多人被摘去乌纱帽。
“本此案主犯杨乃武与葛毕氏俱无罪开释。但葛毕氏因与杨乃武同桌共食、诵经读诗,不守妇道,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与葛毕氏虽无通奸,但同食教经,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看似朝廷大获全胜而湘军遭受到惨重打击,但实际上杨昌浚革职之后仍旧能当官,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以及兵部尚书。杨乃武的冤案非常复杂,并不是杨家一人在努力,而是江浙士人同仇敌忾,江浙系官员想着铲除在江浙为官的湘系官员,朝廷也有心想利用此事震慑地方督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