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大咖云集,这新片必须吹爆

更新时间:2022-08-26 19:07:45作者:佚名

豆瓣9.2,大咖云集,这新片必须吹爆

每当提起《美国往事》《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等等经典名片,出现在脑中的除了一幕幕精彩的画面,往往还有一段段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

而这些难忘的旋律,均出自一人之手——

恩尼奥·莫里康内。

最近,一部高分纪录片登顶豆瓣口碑电影榜单,讲的就是这位传奇配乐大师的故事——

《音魂掠影》


纪录片阵容,拥有顶配规格。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代表作“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吉亚尼·罗素、王家卫等人任监制。


影片制作历时五年,没有什么繁复的拍手手法。两个半小时的时长里,将海量素材进行梳理、剪辑。

其中包括莫里康内本人的访谈,合作过的导演、歌手等对他的评价与追忆,以及他曾配乐的电影混剪片段。

片中大咖云集,可谓汇集了影史的半壁江山:

帕索里尼、贝托鲁奇、莱昂内、阿基多、昆汀……串联起几乎整个黄金时代。


《音魂掠影》带我们系统地回顾了莫里康内的创作生涯。

从接触音乐到师从古典乐大师。从成为学院派到“背叛”学院派,涉足电影作曲。

从不断探索新形式,到成为顶级大师。从自卑于自己的“不纯粹”到与自己和解……

从两个半小时的影片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莫里康内一生中的几个关键词——

才能。

与音乐的交集源于父亲。

那时父亲是乐团的小号手,便教会莫里康内听音识谱。


在他的工作室里,没有一架钢琴。

他就这么伏案坐着,曲谱就自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音符就像早已长在他的身体里,像母语一般为他所用。

天然的感知力,让他拥有将声音、画面、故事连接起来的魔力。

因此他的作品,帮许多电影实现了“补白”。

电影《圣经》中,他用音乐模拟光的诞生,描绘涓涓细流,而后是汹涌澎湃的波涛,火光迸发的岩浆,四散开来的鸟兽。

一切动态的场景,恍若浮现眼前。


1963年,莫里康内为他人生中的第一部西部片《我的子弹不说谎》配乐。

其中一个吉他演奏曲段,吸引了导演

赛尔乔·莱昂内。莱昂内与他取得联系,邀他为自己的新电影

《荒野大镖客》进行配乐。

而莫里康内却没有选择沿袭上部作品的风格,而是另辟蹊径,进行了全新的尝试。

嬉皮风的哨子拉响前奏,接上不间断的吉他扫弦,

鞭子抽响声、男人的低吼声、铁砧的碰撞声,点缀着清脆铃声,绵延着由近及远。

美国西部大漠茫茫、黄沙遍野的风光立时身临其境般映入眼帘。


《荒野大镖客》被视为西部片配乐的转折点。

那是人们第一次知道,西部片中的音乐也可以如此优美如诗,同时不乏粗犷疯癫。

那首经典的《Titoli》一响起,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挥舞着手枪的东木大爷策马而来,扬起黄沙。


自此,两人结为终生合作关系。先是镖客三部曲,再是往事三部曲。

这里还埋了一颗彩蛋,这对名留影史的黄金搭档,还曾是小学同学。


两人的合作方式相当有趣。

莱昂内会将那些他想写的电影讲给莫里康内听,细致地介绍故事,解释镜头画面,提出音乐风格方面的诉求。

莫里康内一一细听,却未必理会这位大导演的建议。

有的时候,他把剧本要走,埋头创作几天,任性地交出一份与前期沟通完全无关的“作业”,却每次都能将莱昂内成功说服。

影像与音乐,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莱昂内甚至会在电影开拍前,就让莫里康内创作主题音乐。

《美国往事》

中的《黛博拉主题曲》就是其中之一。

说到这儿,不少朋友已经联想到年轻的詹妮弗·康纳利在仓房中翩翩起舞的惊鸿一面了。


《美国往事》是一曲充斥着诸如兄弟情、背叛、欲望等元素的人生悲歌。很多人都说,看完这部电影就如同过完了一辈子。

也正是莫里康内那极具存在感又与影片风格严丝合缝的原声,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跨时代的经典。

电影拍摄时,更是一边在摄影棚公放配乐,一边让男主

罗伯特·德尼罗

进行表演。

可以说,这部杰作的灵魂,是莫里康内与莱昂内共同创造的,这在配乐领域,几乎是“违规”的操作。

后来这支乐曲,又被王家卫用进《一代宗师》,将经典延续。


可以说,莫里康内是电影配乐界的一代宗师。

在他之前,配乐还只是电影的辅助。

在他之后,配乐不再是画面的仆人,更成为了一种叙事手段,给予画面更丰富的解读空间。


创新,是与才华并行的第二重注解。

莫里康内的创作不拘泥于任何规则。

当旋律成为主流,噪音便成为一种创新。

他试着在一段悠扬的旋律中加入罐子元素。

高矮不同的罐子滚动、坠落、敲击、拍打,发出时而有序时而无序的节奏。

凭借这首《罐子之歌》,将濒临破产的RCA公司拉回正轨。

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能成为乐器。


《西部往事》中著名的音效,来自他转动木梯发出的吱呀声。

在《黄金三剑客》的主题音乐《黄金狂喜》中,模仿土狼叫声,成功俘获了昆汀·塔伦蒂诺的耳朵。


他也乐于在当代音乐之中加入经典古典乐片段。

在《歌声与夜晚》里面,他就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作为前奏;

用四架钢琴改编了《西林比宾》。

古典与流行的结合,他早在五十年前就玩得明明白白。

当他想表现暴力时,不会选择与画面风格匹配的音乐,而是会把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展现给你。

《铁面无私》中最经典的那场车站枪战戏,莫里科内没有选择紧张刺激的音乐,反而是加了一段音乐盒演奏出的华尔兹。

鲜明的反差对比,为电影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质感与层次。


反叛,也是关于莫里康内不得不提的特质。

当赛尔乔·莱昂内坚持在《黄昏双镖客》中再次使用口哨和小号,莫里康内则加入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大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他有两条原则:

一是不重复自己。

二是不准导演在自己配乐的电影中使用其他人的音乐。


莫里康内出身于意大利一所知名的传统音乐学院。

他所尊敬的导师宣称,为电影创作,为商业音乐卖命,对一个学院派音乐家来说,相当于卖淫。

这让莫里康内在道德上受到了谴责,一度认为自己投身配乐行业是误入歧途,半生都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挣扎。

他曾对夫人说,“我做十年电影配乐就不干了”,然后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直到走完一生。

作为毫无争议的大师被无数人铭记,也给电影配乐这一行业前所未有的职业尊严。


《音魂掠影》中,还有不少让资深影迷喜闻乐见的幕后轶事。

电影《对一个不容怀疑公民的调查》中诡谲的配乐打动了导演库布里克,他当时正在筹拍《发条橙》。

库神于是打电话给莱昂内,希望邀请他的老搭档为自己的电影做一首类似的乐曲。莱昂内却告诉他:

“我的作曲家莫里康内不能参与《发条橙》,因为他在为我的最新电影《革命往事》配乐。”

库布里克就此作罢。

然而事实是,莫里康内早已完成了《革命往事》的配乐。

莱昂内的“霸道”,搅黄了这次合作。

没能为《发条橙》配乐也是老爷子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遗憾。


片中最打动人心的部分,是莫里康内与一众导演、歌手们回忆作品的诞生过程时,依旧带着激情的模样。

说到得意之处,情不自禁地连比划带哼唱。

于是,我们看到——

贝托鲁奇轻声哼唱着《一九零零》。

阿基多扯着嘶哑的嗓音,嚎出《摧花手》的旋律。

白发苍苍的塔维尼亚兄弟打着拍子,精神抖擞地合唱着《阿隆桑芳》……

仿佛一切清晰如昨,激情未褪。

一张张满布岁月痕迹的脸孔上,再次映照出了美好的年华。

这部献给影迷的狂欢之作,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