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对才行,教你几招同房技巧,提高怀孕几率!(仅限成年人查阅)
2023-01-24
更新时间:2022-07-17 09:07:06作者:未知
同事小李最近很是烦恼:她那5岁,即将进入幼儿园大班的儿子好像一下子变小了,天天粘着妈妈不放,离开3步就哭闹个不停。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原本,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很强,很多意愿都能通过语言准确表达出来了。可是,这些能力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孩子不好好说话了,取而代之的是哼哼唧唧,尤其是当他不想听从吩咐时,更是哼唧得厉害。
小李哄也哄了,教也教了,骂也骂了,谁知,孩子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更严重了,跟他说话稍微大声点,孩子就眼泪汪汪的。
小李无奈地问:难道非得棍棒教育?
孩子明明会说话,偏偏喜欢哼哼唧唧?可能是这3个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会出现感知退化的情况,比如,明明已经能自主吃饭、碗筷都能运用自如了,忽然要家人喂才张嘴;明明已经4、5岁了,忽然和襁褓里的弟弟妹妹争母乳;明明分床分房好久,忽然吵着要和爸爸妈妈睡一张床。
而像小李家这样,明明说话很溜的孩子,忽然不肯说话,喜欢用哼哼唧唧来表达,需要父母去猜测,很可能是以下这些原因造成的。
第一,家人照顾太精细,孩子不需要费力表达
小李家就一个孩子,家庭是典型的4-2-1结构,即:一对独生子女的父母,生育了一个独生孩子。即使家庭条件好、即使周围人都劝小李:趁着年轻、家里老人能帮忙,赶紧生个二胎,小李夫妻俩还是一副铁了心不考虑二胎的样子。
于是,眼看二胎无望的双方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唯一的孙子身上,对孩子的照顾可谓尽善尽美,事无巨细,真正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握在手里怕掉了。
照顾孩子过于精细的结果就是: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往往孩子还没有开口,只需要一个眼神,家人就已经知道了他的想法。
当孩子发现,自己不需要开口就能达到目的,他当然就不想说了,只需要哼哼唧唧,意思意思,自然有人操心。
第二,家人反应过激,孩子不敢表达
这种状况更多出现在家长脾气比较急的家庭里,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表达不清,本意是撒撒娇、希望有家长引导,结果急性子的家长理解成了孩子墨迹、不听话,反而因为责备孩子,使得孩子不敢表达。
小李就是个急性子的妈妈,因为双方老人的帮助,虽然孩子已经5岁多了,但是她独自带孩子的时间还不到一周,对孩子的了解还比不上孩子爷爷奶奶。
而且,因为家里是男孩,小李怕溺爱太过,会带坏孩子,很多时候,她充当了“虎妈”的角色,孩子一哼唧,她就会习惯性地反驳:“男孩子哼唧什么?不准哼哼,好好说话!”
过激的反应,反而让孩子受到惊吓,原本会说的话也吓回了肚子里,更别说本来就说太清的想法了。可是,孩子爱妈妈的本性不会变,一骂一怕,就变成了哭唧唧黏着妈妈不放,孩子可怜,妈妈担心。
第三、出现了新状况,孩子担忧,却没人帮他
这种情况,最多的就是家里有了新成员,家人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更小的孩子身上,对大孩子有些无意识的疏忽。
当大孩子感到家人的忽视时,会本能地感到不安,想要从大人那里获得更多的关注,他就会学着放弃已有的能力,把自己变成一个还需要别人照顾的小宝宝。
其实,说到底,因为孩子不能适应这样的新状况,他感到担忧,却没有家人帮助他、安抚他,他情急之下,连原本会的能力也无法运用自如了。
小李家孩子虽然没有弟弟妹妹,但是,父母因为最近都在忙着升职准备,对孩子确实有些疏忽,孩子害怕、不安,语言能力退化,其实也是这种情况。
孩子哼哼唧唧,不好好说话? 3个方法,轻松解决
孩子的世界很天真,也很单纯,很多情况,只要找准症结,解决起来就很轻松了,孩子明明会说话,偏偏喜欢哼哼唧唧也是如此,如果家里孩子出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以下3个方法:
①耐心倾听
当会说话的孩子忽然不说话了,反而爱上哼哼唧唧,出现行为退化时,家人一定要坚信:孩子一定会长大,一定会进步的,这是必然的事实。
有了这个主心骨,在面对孩子哼哼唧唧时,不要忙着责备孩子,而是要表现出比以往更大的耐心和信心,即使孩子表现得很差、说得很慢,也要做一个尽职的倾听者,耐心地听,鼓励孩子把话说出来。
这一份耐心和淡定,会帮助孩子平静下来,慢慢把意愿说出来。
②细心引导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想说,是不会说。毕竟,作为大人的我们,也还在不断学习进步,孩子更是如此。只是,成年人的学习大都没有导师,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孩子不同,他的引导者就是家长,因此,用表述性的话引导孩子说出感受是最好的办法。
在引导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说想法,要说事实、说感受,比如:
妈妈刚刚叫你吃饭,你说“嗯~”,妈妈没太明白,你是不是想说“好的”?
可以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想的吗 ?
③反向激励
有时候,孩子的想法没那么复杂,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其实,我们想让孩子去做一件事,真不用那么执拗,换个角度,反向激励可能就达到目的了。
比如:
孩子怎么都不肯穿袜子,与其恶狠狠威胁他:你穿不穿?不穿我揍你了!
不如换个方式,把自己变成那只袜子:“哎呀!不要把臭脚丫放到我里面,太臭了。”可能孩子反而会笑着,快速地把脚穿进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宝贝,我们看着他成长,陪着他迎接一个个挑战,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