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对才行,教你几招同房技巧,提高怀孕几率!(仅限成年人查阅)
2023-01-24
更新时间:2022-08-02 15:06:04作者:佚名
去年7月底,“双减”拉开帷幕,这场全国范围内教育领域的大改革,旨在扼制教培领域的乱象和无序扩张,减少对校外教育的过度依赖,减轻学业负担,从而减少不公,降低教育忧虑,甚至还被广大网友“赋予”了提高生育意愿的使命。
大家对“双减”的看法众说纷纭,有支持的,有反对的;有担心的,有疑虑的……
如今双减已经一周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家长们的“精神内耗”都治好了吗?
1 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减少 焦虑症状显著上升
人大学者的一项关于双减的研究中显示:因为学业负担减少(减少甚至低年级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父母的支持增加(转向家庭教育,父母陪伴的时间增加),加上考试焦虑大大缓解(不允许考试或禁止排名等)等因素,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减少了78.6%。
不过,父母的焦虑症状在“双减”后明显上升,增幅约12.8%。
自校外培训机构退出后,大部分家长没有喜大普奔解放了的场景,陷入了迷失教育方向的焦虑之中:
真的躺平不鸡娃了吗?中考高考不变,压力还是在那里没变,别人说不定都从地上转到地下偷偷努力呢;要是继续鸡娃,之前一起骂内卷的又是谁呢?
家长Coral分享了自家2年级娃双减后的回家作业,每日的画风基本是这样的:▼
书面作业真的是一点都没有了……有一次我看孩子带回家的生字本没写完,我就让她写,孩子说老师说的明天还有时间写,不用在家写……听写、随堂测验改错也都在学校就完成了。
Coral目前最大的担忧是——不额外督促孩子怕到了3、4年级跟不上:▼
没有一点书面作业我也真是瑟瑟发抖……。“口算”真是让说一说,有些比较容易错的题,老师也是让口头说一说,不过一般我都让孩子动动笔。语文作业复习生字我也都听写一下,就算1.2年级说是不考试什么的,但是中考高考不改变,老师家长就不会不重视学习。
家长薰衣草说,老师都不推荐课后教辅材料,表示高质量完成课内的就好。自己的孩子现在只能自己看着办。▼
双减后的又一个暑假,假期里留的作业也很少,有的娃2个月暑假里的数学作业只有8页。
因此,大部分家长还是给娃校外加量了:假期更累;小区里孩子全都在补,有的补七八门;每天到处跑,各种等……
暑假期间,作业少了,补课也变成了打游击战:▼
大机构要不找破小区租教室,要不就上网课……一天天东躲西藏,打游击似的,娃上课家长连个等的地方都没有。
截止到7月底,有的娃补课已经补了45天,之后大概只留下15天休息时间。
2 “娃补课费用更高了”
过去几年里,鸡娃从一部分人的业余爱好,渐渐变成了全民刚需,“人人都上辅导班”似乎成了一种共识,少数坚持不给娃上辅导班的佛系家长,逐渐成了另类,最后也纷纷缴械投降加入内卷。
“双减”政策之前,校外教培是一个香饽饽行业,2021年的数据显示,私人教培机构数量已达70多万家,远高于约21万的公共义务教育学校;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约有70%的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至少69个城市发布了“双减”实施文件,下图显示了双减前半年,6个主要城市教培机构减少的情况。其中,北京、上海、杭州,三个教育重地教培机构减少幅度在1200-1500家之间,以上海最多;而杭州的教培减少比例最大,接近70%。▼
来源:Regulating Private Tutoring: Family Responses to the Double-Reduction Policy in China
虽然目前对校外补课强监管,但补课不可能完全禁止,就像上文家长所说的补课变成“打游击战”。
与此同时,也催生了大量不容易被察觉的私人家庭教育,有能力的家庭开始从课外教培转向1对1家教,或其他高成本辅助工具。
有的家长请了过去培训机构的老师到家里授课;有的家长请了大学生到家里辅导学习;还有家长叫上班级里几个同学一起,请了个老师私下进行补课,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
这也意味教育成本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攀升——补课成本水涨船高,双减后在补课上花的钱更多了!
1对1,350元一节;小机构收费更高了;18线小城市,3年级的娃,一年补课班兴趣班花费加起来6w……▼
有些地方交补课费,只能现金:▼
家长们可能都是在替自家娃的家庭教师“打工赚钱”……▼
有网友调侃,以后另一半找个老师才是人生赢家,在一个户口本上,既能光明长大辅导孩子,又能省钱,多好!▼
北京的一位小学生家长王女士认为:双减的初衷是好的,减轻学生和家长在校内外的负担和焦虑感,培训机构的压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弱化家长报班的诉求。可在现实语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甚至学区房的追求就很难得到真正缓解。
3 之后双减的路应该怎么走 当下普娃该何去何从
如果说“双减”之前的焦虑是因为内卷的恶性竞争,那么“双减”之后的焦虑更多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的内容也有所变化,从原来主要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到现在焦虑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态度等综合素质。
之后的“双减”的路应该怎么走?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总校校长李有毅在“双减”推进成效和现实挑战的访谈中指出:“双减”推进 父母首先要“解放自己”。▼
“双减”要推进,首先父母在教育观念上要先解放自己。只有父母“观念”上解放,孩子们才能真正从“应试”中解放出来。 对于学生而言,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是一味地学习就能成才。要留出时间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留出时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逛博物馆、艺术馆,在潜移默化中建树人生观、价值观。 父母应注重发挥日常生活中的榜样力量,言传身教,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政府层面做好“双减”配套激励政策的优化也是势在必行。
阿德勒心理学曾提出来一个概念——课题分离,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
有一句英语谚语可以帮助理解: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
你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它喝水。
“把马带到水边”就是教育,是父母的课题,而马要喝不喝水、喝多少水,那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无权干涉。
换句话说,就是在鸡娃的路上,很多父母把自己的课题和孩子的课题混淆了,父母的课题应该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而不是强求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和孩子各司其职,把自己的课题做好,更有利于孩子的认知与行为良性发展。
当家长的注意力重心从“鸡出一个能考出好成绩的娃”,放到“做一个好家长”这个课题上来,焦虑就会减少大半。
家长生如夏花的做法,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勉:▼
双减后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一是要给孩子解释国家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帮助孩子从她的角度去理解国家的政策; 二是要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平稳地从大量的课外班和考试的模式中切换出来; 三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过度依赖课外班,逐步让孩子掌握学习的自主权。
任何一项政策的落地实施,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方知其是否有益,“双减”政策亦然。
关于“双减”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