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山东两女教师毕业14年保持书信往来

更新时间:2022-09-10 12:06:15作者:未知

纸短情长!山东两女教师毕业14年保持书信往来

写信,作为一种古老的通讯手段,正在智能时代凋零。一句“从前书信、车马慢”的诗,击中无数人的内心。很难想象,如今仍有人用写信的方式,与密友交流,且每年书写五六万字。

近日,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姜荣收到了闺蜜梁素从500公里外的济南章丘寄来的书信。毕业14年来,两人已数不清互相邮寄过多少封信,那一张张小小信笺上跃动的文字,见证了两位女教师历久弥新的友情。2022年教师节前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见证了这份由书信架起友谊桥梁的友情。


姜荣写给闺蜜梁素的书信。


梁素写给闺蜜姜荣的书信

属于闺蜜二人间的小确幸

人之交友,彼此皆有温度,则这份友情才可长久,弥足珍贵。

时光回溯到2001年,山东师范大学的两名文学专业学生被分到了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由于两人都热爱学习,且性格互补,友谊就这样奇妙地建立了起来。

“她喜欢古代文学,我喜欢现代文学。她性格内秀,我性格外向。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喜欢文字,喜欢和家人写信分享自己在大学的时光。”时隔21年,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姜荣想起大学时光,仿若历历在目。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脑的时代,她和闺蜜梁素过着以书为伴、两点一线的大学生活。有时,不想打扰到其他同学学习,便会传递纸条,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人际交往以及那份小儿女情长。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姜荣回到了威海老家,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梁素则和爱人共同留在济南组建家庭,囿于当时政策与教师行业失之交臂,她最终成为了一名出版社编辑。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书信往来好似被现代社会淘汰了。然而,姜荣和梁素却一直坚持着通过一方方尺素,传递彼此的关心。“信中,我们会分享彼此的工作和生活,我会跟她讲我的教育理念和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梁素始终充满着对教育的热爱。

后来,梁素面临着重新择业,首选便是教师,因为她要圆自己心中那颗教师梦。“四五年前,梁素考取了济南市章丘区的小学教师岗位,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说起来,连姜荣都觉得世间总有些不可解释的巧合。梁素备考期间,姜荣通过视频给闺蜜辅导,怕闺蜜没时间整理其中要点,姜荣就在信中将注意事项邮寄给了梁素。“写信时脑子里突然闪现了一篇小学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我就在信中嘱咐她可将这篇课文作为案例进行备课练习。”自毕业以来就一直教初中语文的姜荣对小学语文课本其实并不熟悉,但就是脑中忽然闪现的一篇课文,让她当即在信中记录下来。梁素也按照姜荣的嘱咐练习讲解了这篇课文,并在下次二人视频时,当作案例讲给姜荣听,请她斧正。

神奇的是,梁素在考编面试时抽到的题目恰是讲解这一课。“这是我们俩之间一件特别幸运的事!”她说,这是属于闺蜜间的“小确幸”。


学生时代的姜荣与梁素

每年书信五六万字

毕业后的14年间,姜荣和梁素每年的通信频率至少四五封,每封信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既是心迹的袒露,亦是二人自身意趣、性情在笔端的倾诉。

“每年我们会在双方生日、暑假、教师节等节点固定给对方写信,平均每年写给对方的书信字数加起来能有五六万字。主要还是我写的会稍微多一点,因为她近视度数有些高,而且扎根乡村学校非常不容易,每天仅往返通勤时间就需要4个小时。”姜荣说,她们每年都会见面,14年来从彼此相见到带着爱人相见,再到带着孩子相见。疫情之前,基本每年都会回到山师校园拍照留念,怀念彼此的青葱岁月。


毕业后,姜荣(左一)和梁素(左二)及大学好友常常回到大学校园重温青葱岁月


姜荣和闺蜜们带着孩子相见

作为教师,两人不论是在书信中还是在见面时,讨论最多的还是教育观与教育理念。“我们俩的立场都是一样的:不管教书还是育人,始终都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他的成长需要出发,不忽略每一个学生。”姜荣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坚守为学生一生负责的育人理念和不放弃一名学生的职业信念,特别着力于问题学生的转化和困难学生的帮扶。每接手一批新生,她都会在最短时间内给每一位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思想情况,确定班级特别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和那些存在形形色色问题的需要转化的问题学生。

比如,一位对待作业极不恭敬的女生,用玩世不恭、简短搞笑的文言文写作,没料想姜荣竟也用文言文写了一大段评语:“汝性冥顽,亦有真知灼见,文采斐然,韬略满腹。吾惟愿,汝能潜心修学,心无旁骛,文理皆长,双翼共振,方能一飞冲天!”这种边夸边督促的方式终令其收心潜学,中考物理甚至得了满分。

比如,一个因为失恋而失控把自己头发乱剪的小男孩,淹没在全班同学的嘲笑中,姜荣及时地伸出手,领去理发馆。姜荣和学生重新剪了一模一样的发型,相视而笑后,一起聊着爱情走在人海中……多年以后,这名考上理想大学的学生给姜荣写去了令人动容的信:“当强烈的自卑催生自负无礼的铠甲,我一次次踏足黑暗的歧途,幸好你总能找到我,天使一样的手紧紧拉着我……”

再比如,刚当老师不久,面对班级中一位失去父亲的贫困男生,姜荣每一个新年都会为他买一件崭新的羽绒服和够一年用的学习用品,近千元的花费,对当时月工资仅两三千元的姜荣来说不是小数目。

姜荣说,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生命。生命需要有尊严的成长。让每一名学生在她的班级里、在他们的校园里都有尊严地成长。这是作为教师给自己青春梦想的定位。

相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梁素和她的课堂上。

这些年来,姜荣一直称呼梁素为“素”,梁素也会叫姜荣为“荣姐”。“21年来,我们见证了彼此的学生时代、青春时代、职场生涯、为人父母的中年时代,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是对方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彼此激励,早已将对方当成了亲姐妹。”梁素说。

今年教师节前夕,梁素照例给姜荣邮寄了一封书信,同时还有一个杯子:“我给你礼物的意思,我相信你懂。”梁素在信中写道。

然后,一双皮鞋和一封信从500公里外的威海被邮寄到了济南章丘:“这是我给你的答案。”

一个杯子就是一辈子,一双鞋就是一起走。

在这对教师姐妹花看来,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动作也许是聚精会神地写信吧,而最动听的声音则应该是读信时的轻声吧。

一辈子一起走。这段因书信架起桥梁的跨越了21年的友情,历久弥坚。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本文标签: 女教师  语文  小学教师  姜荣  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