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对才行,教你几招同房技巧,提高怀孕几率!(仅限成年人查阅)
2023-01-24
更新时间:2022-11-25 21:05:53作者:智慧百科
江西上饶吴女士的儿子与同学
在学校发生冲突,
她带着儿子登门道歉,
却遭到对方家长的殴打和谩骂。
24日下午,
吴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她受了皮外伤,
儿子头部、腹部
不同程度受伤,
还在医院住院观察。
目前,她已报警处理。
吴女士向记者介绍,她儿子今年8岁,在上饶市某学校读二年级。23日上午,她儿子与另一名男同学在学校起了冲突。
“两个人先是起了口角,后来打起来了,都受伤了。班上其他同学说,不是我儿子先动手的。”吴女士说,考虑两个孩子是同班同学,两家住的也不算太远,学校老师建议她带着孩子登门道歉,她也同意了。
23日晚上,孩子放学后,吴女士带着儿子来到对方家长开的饭店,向对方男孩母亲表达了歉意。没想到的是,没说两句,她们两人便起了冲突。“她一直在骂我,说着说着就动手了,还踢了我儿子一脚,没想到她这么疯狂。”吴女士说,她登门道歉却遭到如此对待,无法理解。
店里的监控视频显示,23日晚上7时许,吴女士带着儿子来到收银台附近,与身着深色衣服的女子交谈。两人不时用手指指点点,情绪激动,疑似发生了争执。
随后,深色衣服的女子打了吴女士儿子一巴掌,两人随即扭打在一起。吴女士的儿子试图拉架,却被深色衣服女子击打头部,还踹了一脚。这时,两名男子赶到将两人分开,吴女士儿子被打后,用双手捂着脸。
事后,吴女士带儿子到医院治疗并向当地派出所报了警。“我受了皮外伤,孩子头部、腹部都有不同程度受伤,他一直说头晕,医生说要住院观察。”吴女士说,事发后,对方男孩父亲到医院看望了他们,并称是其老婆做得不对。
据潇湘晨报报道,事后,对方男孩父亲余先生联系了吴女士称想垫医药费,在得知她已经支付后,便转账了1万元给了她,并表示道歉。
“打了人,轻描淡写一句对不起就算道歉了吗?”对此,吴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她称目前警方已经受理此事,正在进行调查,她希望能走法律程序,让打人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24日下午,记者致电上饶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兴园派出所,询问案件进展,对方称此事情况不便透露。
处理孩子的纠纷别有“报仇”心态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由于不久前,才发生了南京鲁某某因孩子之间打闹受伤,上门掌掴幼童、殴打老人的事件,江西这一事件也很快地引发了舆论关注。无论孩子之间是谁对谁错,两人在沟通之中出了什么问题,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先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更何况是大人对孩子掌掴,有恃强凌弱之嫌,失去了理智和分寸,给对方和自己的家庭都带来了麻烦和伤害。自己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且,被曝光之后,全家人更会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只能感叹一句:冲动真的是魔鬼!
这一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于“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之间打闹”这一话题的争议。这确实是一门学问,不同年龄的孩子,不同性质的打闹,处理的方式都不一样。
有些低龄孩子之间的打闹,很难有对错之分,经常打着闹着就又和好了,没有造成严重伤害的话,家长不要过度介入比较好,让孩子以孩子的方式去解决,去磨合,去成长。
但如果说孩子年龄不算小了,或打架打得比较厉害,造成了一定人身伤害,由于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双方家长介入,积极联系学校,平和理性地沟通,主动承担责任,该协商的协商,该道歉的道歉,该赔偿的赔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道理,端正言行,不要再用动手的方式来解决争执。
还有一种情况是,打架已经不是简单的打架,而发展成为欺负或校园霸凌,家长更需要冷静和理智地处理,先了解具体情况,安抚孩子的身心,然后与对方家长协商处理,必要时请求学校或警方的帮助,后期加强对孩子的保护和心理辅导,千万不可以暴制暴,否则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至关重要的是,家长始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不能把孩子完全当成大人来对待,也不能在解决纠纷时,过度地掺杂成年人的利益与考量。
南京的鲁某某和此次事件中的红衣女子,就是很典型地没有将孩子当孩子对待,或者说,他们只觉得自家孩子是宝贝,对别人家的孩子缺乏起码的包容和爱护,所以才会一时怒上心头,就对儿童大打出手。这样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纠纷打闹时,不是抱着解决问题引导教育的心态,而是抱着“以牙还牙”的对立心态,就很难有好的沟通效果,一时言语冲突,就可能会酿成新的纠纷。
处理孩子之间矛盾和打架事件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帮助他们处理冲突,保护自我,守文明讲礼貌。在这个过程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尤为重要,如果父母表现得沉着冷静,理性公正,对于孩子而言,就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是非对错,面对争端应该如何处理,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父母是可以依靠,可以信任,可以学习的对象。
而像这位红衣女子这样,带着一种报复的戾气,去处理儿童之间的争端,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又怎么能平和地解决问题,好好地教育孩子呢?
接连两起类似事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希望家长们都能引以为戒,妥善地处理好孩子之间的争端,将正常的、轻微的“打架”视为成长的一部分,不要借着孩子一时的争闹,去发泄大人的怨气,那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