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时间:2022-03-22 13:42:24作者:佚名
刘表去世后,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人的怂恿下选择主动投降,将荆州交给曹操。刘备得知后,准备率军离开樊城。期间诸葛亮还建议刘备拿下刘琮,这样就能占据荆州,但刘备不忍,还是决定先行离开。当时城中百姓都想让刘备带他们一起走,因为担心曹操会屠城,此后刘备决定携民渡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无名小卒”,就和刘备离开樊城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发生在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曹操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刘琮、刘备、魏延和文聘。原文如下:
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张飞便跃马欲入,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魏延只管招呼玄德军马入城。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认得我大将文聘么!”
魏延大怒,挺枪跃马,便来交战。两下军兵在城边混杀,喊声大震。玄德曰:“本欲保民,反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孔明曰:“江陵乃荆州要地,不如先取江陵为家。”玄德曰:“正合吾心。”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走。襄阳城中百姓,多有乘乱逃出城来,跟玄德而去。魏延与文聘交战,从已至未,手下兵卒皆已折尽。延乃拨马而逃,却寻不见玄德,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进攻荆州,刘表病逝。以蔡瑁、张允为首的荆州主降派怂恿刘琮降曹。刘备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撤出樊城,向襄阳进发。谁知到了襄阳城下,蔡瑁、张允等人紧闭门城门,不然刘备进城。此时,魏延带着一百多人砍死守门将士,打开城门,打算让刘备等人进城。不过,最终刘备放弃了进城的念头,率众向江陵进发,魏延也随即离开襄阳,去投奔长沙太守韩玄。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是文聘口中的“无名小卒”,意为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说首创的一句成语。
曹操发动荆州之战后,刘备急忙离开樊城,向江陵撤退,这一点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在这期间,诸葛亮还提出趁机夺取襄阳的计策,但被刘备拒绝。不过,这期间并未有过蔡瑁、张允不准刘备进城之说。
那么,魏延又是否有过杀死守门将士、放刘备进城之事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时魏延的身份并非荆州城中的一位无名小卒,而是与刘备有着非常特殊的关系。据《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这个记载中的关键词是“部曲”。什么是“部曲”呢?简而言之,部曲就是家仆或者家奴,跟随主人的时间很长。像魏延这样的一名“部曲”,又怎么可能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不认识刘备呢?显然,小说中的这个情节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最后说一说这则故事提到的文聘。文聘本是荆州牧刘表手下的大将,对于刘琮投降曹操的做法颇为抵触。因此,自从刘琮做出投降曹操的决定后,文聘就闭门不出。因此,他也就不可能如小说中说描述的那样去与魏延单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