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安倍晋三,猝然落幕

更新时间:2022-07-09 14:00:17作者:未知

人物丨安倍晋三,猝然落幕

”砰!“一声枪响打断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的演说,他回头望去,白烟腾起,又一声枪击声回响在近铁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的街道上。当地时间7月8日11时30分,在这两声急促的枪响后,安倍踉跄着从接近半米高的简易站台上摔了下来。

一分钟前,安倍还站在那个能使他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台子上,为竞选连任的参议员佐藤佳助选并发表演讲。一分钟后,他脸朝上躺在街边的栏杆旁,鲜血渐渐浸透了他的白衬衫,人们围在他身边,一个穿着黄色短袖的工作人员为双眼紧闭的安倍进行心脏按摩术。现场一片嘈杂,“有医生吗?”“有没有人会做心肺复苏术?”从麦克风里传来的呼救声让目击者森冈正彦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恶作剧,“我不敢相信这会发生。”他对《朝日新闻》说。


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

六个小时后,对安倍进行抢救的奈良县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举行记者会称,安倍晋三已于当地时间17时03分被确认身亡,终年67岁。

“政治皇族”“日本战后最年轻的首相”“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在进入政坛后,这些标签被依次贴在了安倍的身上。2020年8月28日,连续担任日本首相2803天后,安倍因身体原因,宣布辞去首相职务。即使在那时,仍有许多人难言“安倍时代”已然落幕。如今,“时隔十五年后再次被刺杀的日本政要”成为了安倍身上最后一个标签。

政治抱负未竟便提前离场,安倍的辞职不算一个完美的收尾;倒在两声意外的枪声之下,这样的离开令无数日本民众错愕不已。

人走茶未凉。有“令和造王者”之称的安倍在外交、安保、经济领域的遗产,或将对日本政坛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1954年9月21日,安倍晋三出生于一个日本政坛世家。

在他担任首相之前,其家族已出现过两名首相——外祖父岸信介和外叔祖父佐藤荣作。其父亲安倍晋太郎也曾担任过日本外务大臣,并当选过国会议员。1992年,晋太郎在距离首相大位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因病去世。

英国广播公司称,安倍来自“政治皇室”。在资深日本政治分析师托比亚斯·哈里斯(Tobias Harris)所著的《反叛者:安倍晋三与新日本》(The Iconoclast: Shinzo Abe and the New Japan)一书中,安倍表示,他从外祖父身上所“继承”的,与其说是具体的政策或历史观,不如说是一种在总体上对于国家和国民的宏观认知。


1957年7月7日,日本箱根,前日本首相岸信介(左二)牵着他的孙子安倍晋三(左一)与妻子凉子(左三),还有女婿安倍晋太郎(右二)、女儿安倍洋子(右三),孙子宽信在一起。

1993年,安倍首次当选国会议员,正式踏入政坛。2001年至2006年担任首相的小泉纯一郎曾备受安倍父亲照顾,所以在其执政的5年里,安倍晋三一直都被委以重任。

但安倍的崛起并非偶然。书中提到一个事例:2002年,安倍随小泉一起访问朝鲜。在解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朝鲜绑架日本公民的历史遗留问题时,面对日本自民党内占据主导的温和派,安倍迫使日本政府最终在人质问题上采取了最强硬的态度。“安倍以一己之力彻底改变了(温和派占主导)这种现状。”《反叛者》评述道。

同时,这一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民族主义议题也恰好转化为安倍得以立足的政治资本:在树立了对外强硬、对人质家属又充满温情的形象后,安倍一跃成为政坛新星。善于把握民意的小泉纯一郎也许正是看中了他的潜力,破例把安倍从一个没有担任过要职的议员直接提拔到了官房副长官的高位。

2006年9月,作为小泉钦点的接班人,时任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成功当选自民党总裁,进而接任首相一职,成为战后日本最年轻首相,而此时离他初次当选议员才过去了13年。

但不到一年,安倍领导的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落败,内阁又频频出现丑闻,2007年9月,安倍基于政治现实,政令无法顺利执行,以健康为由辞去首相一职。

此后6年里,日本政府仿佛走马灯般换了7任首相,让日本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2008年安倍重返政坛,2012年再度参选自民党总裁并获胜,自民党成立以来两度担任总裁的,目前只有安倍一人。在他再次成为首相后,日本政坛动荡的局面终于回归稳定。


2017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排中)带领阁僚合影。(新华社摄)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王鹏飞在此前为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撰写的文章中称,自2012年起,安倍晋三凭借自民党与公明党联盟在国会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坐稳了一个时代。安倍在其第二任期期间也数次传出以权谋私的丑闻,但并未动摇其统治,他在多次选举中都取得了胜利。

2017年,安倍晋三的政治权力达到顶峰,当时他所在的自民党及其盟友在众议院选举中大胜,获得了三分之二的席位。

2019年11月20日,安倍晋三因在任时间累计达到2887天,超过日本前首相桂太郎2886天的在任纪录,成为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对于安倍能够长期执政的原因,王鹏飞认为,首先,自第二次安倍内阁成立以来,秉持经济优先的原则,将政策着力点集中于提振经济,高调推出“安倍经济学”。

其次,日本政坛自民党一党独大格局为安倍内阁提供了稳定的政权运营条件。最后,冷战后,小泽一郎、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等日本政治领导层所追求的首相支配与官邸主导体制在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已日臻成熟,自民党内部派阀政治在经历政治改革与选举改革后相对削弱,使得自民党内部缺乏制衡安倍的其他势力。

基于此,安倍得以有更多精力处理经济领域、外交与安全保障领域,以及在教育领域、生活领域长久以来堆积如山的课题。

“剧本”走偏?

然而,自安倍夺得日本宪政史上在任时间最长首相这一光环后,便接连面临诸多意料之外的挑战。内政上,内阁丑闻不断,从之前一度尝试掩盖的“森友学园”“加计学园”问题在国会再度被审议,到疑似公款私用的赏樱会问题,更有抗疫压力及美韩等外交关系的压力,在野党抓住这些问题步步紧逼,安倍疲于应付。

此前民主党政府未能解决的包括摆脱通货紧缩、少子化和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在安倍任期内也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安倍晋三最后一次在首相官邸举行内阁会议

外交领域,不可否认的是,安倍可谓是战后对外交着力最多的日本首相,不但外访80多次,还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等多国领导人私交甚笃。

在安倍的努力推动下,日本签署了多项多边区域经贸协定,如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议)、日欧EPA(日本与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亮此前在为澎湃新闻撰稿时分析称,上述协定的签署对日本在亚太区域一体化中占据先机、掌握经贸相关规制的主导权大有裨益,也有助于提高日本在区域的国际影响力。

不过,安倍也遗留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日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归属、朝鲜的人质问题协商无果而终、日韩关系持续恶化等。蔡亮认为,凡此种种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问题,客观的结构复杂性让安倍发挥空间受限。

经济上,日本内阁府2020年8月17日发布的二季度(4月至6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显示,当年日本二季度全国实际GDP比上季度下降7.8%,降幅创下二战后的最差纪录。而从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二季度,日本已连续3个季度经济负增长。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安倍第二次上台的2012年,日本GDP总量为6.203万亿美元,而2019年日本GDP仅为5.082万亿美元,下降近20%。他第二次上台后推出的“安倍经济学”的所有增长几乎被抹去。

2020年本应是安倍最为辉煌的一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使他的支持率上升,奥运景气会夯实“安倍经济学”的成绩,而经济好转无疑将会巩固安倍内阁的基础。然而,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奥运会不得不延期至2021年举行,剧本从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

日本国内普遍认为,安倍领导的自民党意外地连续多次赢得全国性选举,主要原因是从2009年到2012年执政的民主党的失败,以及随后的反对党弱化,因而民众只能选择消极支持安倍内阁。此外,日本左派则批评安倍的政策推进手法在社会上造成了国民的对立和分裂,给日本留下“负面遗产”。

修宪“遗愿”

安倍任内最大的政治目标——修宪问题,也在2019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过后遭遇挫折。而自2012年执政以来,安倍关于修改宪法已发表过1216次言论。

日本战后的和平宪法是二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帮助”日本起草的。美国的目的是制定这样一部宪法,禁止日本重新武装,防止日本再次成为美国的威胁,当然也防止日本成为邻国的威胁。

战后的日本普通民众也接受了这部宪法,因为他们不想重蹈战争的覆辙,使自己也再次成为受害者。战后日本的大多数民众都赞成和平主义,拥护和平宪法,这些构成了右翼势力试图修宪的最大阻力。

在日本社会倾向于支持和平宪法的氛围中,为何安倍却执着于修宪?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在给澎湃新闻的撰稿中分析道,安倍受右翼支持上台,要满足他们的修宪要求,也继承其外祖父岸信介的修宪遗志,把修宪当做自己执政的第一政治目标。



当地时间2019年2月10日,日本东京,安倍晋三出席大会并发表了讲话,他重提修改和平宪法。新华社 发

安倍曾说过:“宪法是规定国家理想和制度的,现在的宪法是日本被占领时期制定的,已经经过了近60年,应该对适应新时代的宪法内容进行积极讨论,明确方向,尽早制定关于修改宪法的程序法案。”

日本最大右翼组织“日本会议”在安倍卸任当晚发表声明称,真诚希望下一任首相能继承安倍的路线,积极努力实现修宪。

然而,民意难违。时事通信社在安倍卸任前两个月发布的民调显示,69%的人反对修宪,相较一年前反对率上升超20%,即便是支持安倍的受访者中也有过半反对修宪。日本社会反对修宪的态度越来越鲜明,要想实现安倍的这一夙愿也变得越发艰难。

不仅仅是主张推动修宪,另一值得注意的趋势的是,自民党作为保守政党长期执政,使日本政坛总体上呈保守态势。安倍上台后,参拜靖国神社、解禁集体自卫权、签署《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都是日本政治加速右倾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副主任、研究员张勇此前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安倍执政时,想要做“战斗型政治家”—— “战”与“不战”的区别在于敢不敢明确主张日本的利益。安倍的“战斗型”具体体现在意图摆脱战败国地位,谋求修宪、强军,在安全问题上积极突破战后禁区。

安倍卸任后,以保守、右倾为主要特点的日本政治并未走到尽头。日本政治右倾化演绎出一系列保守主张,会继续潜移默化影响日本的内政外交。同时,保守化氛围也让该国的政党政治脱离原有路线,表面上是多党制,却无法形成政党轮换的机制。

今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核”议题受到全球关注,安倍的相关言论也再次掀起争议。他在2月27日富士台的一档节目中表示,日本应该讨论所谓“核共享”政策,即在日本部署并且共同运用美国的核武器。日本上智大学政治学教授中野晃一此前向澎湃新闻分析称,“日本政府应该知道,这样的讨论在外交上没有好处,安倍和维新会等右翼势力只是试图借机炒作。”

幕后“造王者”持续世代的影响力?

安倍虽已在2020年8月底辞去首相一职,但他至今仍对日本政坛极具影响力。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以“安倍晋三仍在日本举足轻重”为题报道,引用安倍传记《反叛者》作者哈里斯的看法说,“现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是日本的议题设定者,安倍才是”。

安倍遇刺身亡恰发生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前两日。对于岸田而言,7月10日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要赢下参议院选举,他将迎来无国政选举的“黄金三年”,意味着长期政权不是梦。选前数月,自民党内其他派阀领袖也审时度势,开始提前布局选后的权力棋盘,其中安倍晋三最为活跃。

台前,作为自民党最大派阀“安倍派”的会长,安倍就日本外交、安保、经济等多领域的议题频频公开发表见解,进一步集聚保守派势力的支持。幕后,从5月开始,他便先后宴请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前首相菅义伟、前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等党内中枢,被政界人士视为着力铺设“岸田包围网”,力求稳坐“造王者”之位。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安倍派5月17日在东京一家饭店举行政治献金宴会,现场涌入约2800人。自民党干事长兼派系“平成研究会”掌门人、前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形容,会场“仿佛是(自民)党的全代会”。

安倍卸任后舞台不仅局限在日本政坛,也放眼于那些他曾苦心经营的外交关系。5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首次访日。期间和岸田文雄举行美日领袖峰会;并与岸田、印度总理莫迪、新任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召开“四方安全对话”(QUAD)。而这些会议讨论的议程,更多归功于并未出现在台前的安倍。

例如,日本承诺增加防卫预算,并呼吁美国重返亚洲的贸易协定,而这两项都是安倍长久以来欲实现的目标。岸田虽兼任执政的自民党总裁及日本首相,但自民党现在仍受安倍影响。安倍目前领导的自民党最大派系“清和政策研究会”(安倍派)兵强马壮,共有94名参众议员。

另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次访日出席QUAD峰会的莫迪,5月24日还在东京一家饭店会晤安倍,旨在推动日印两国交流。安倍在“退居二线”后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安倍主张的基本战略,现在依然是日本外交和安保大政的“预设值”。例如,日本应该加强美日同盟、强化本国的防卫、巩固与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

正如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资深副主席、曾任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在其新书中所言,安倍设定的“轨道”,看来很可能持续一个世代。

然而,对安倍而言,“方向”虽已设定好,但日本尚未到达目的地。他希望日本尽量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过去束缚,在本国的安保上更具自主性的夙愿尚未实现。安倍在接受《经济学人》专访时说,日本必须改变自己将军事全都交给美国的态度,负起和平及稳定的责任,并在美日合作下达成。

然而,安倍晋三在日本仍是一个两极化的人物。“志向未酬就放弃职务如断肠之痛。”安倍在卸任首相当天如是说道。而他的未竟之志,可能也是他在卸任首相后并未沉寂的原因之一。

本文标签: 安倍晋三  自民党  小泉纯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