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债务到期、粮食减产...斯里兰卡的经济崩了

更新时间:2022-07-12 13:36:04作者:未知

物价上涨、债务到期、粮食减产...斯里兰卡的经济崩了


作者:陈兴杰

最近,斯里兰卡政府宣布破产。官员大批辞职,人民上街抗议,上千人涌入总理官邸,大肆破坏和发泄愤怒。他们有理由愤怒,因为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崩溃。

物价上涨、债务到期、粮食减产……近两年,斯里兰卡的经济坏消息一直没有断过。今年的情况尤其糟糕:学校停止供应纸张,全国路灯关闭,公务员停止发薪,燃油不再供应。国际社会的援助也只是杯水车薪。斯里兰卡经济陷入死局。希望随后不要发生人道危机。

01

外因不是主要原因

很多人把悲剧原因归结为国际政局动荡:新冠疫情造成旅游市场萎缩,国际游客减少;俄乌战争造成大宗商品涨价,贫穷国家难以负担。不过,这种解释的说服力很有限。

旅游相关产业占斯里兰卡GDP的10%不到,2020年和2021年受打击严重,但今年来国际旅游市场基本恢复正常。

斯里兰卡的国际游客减少,主要还是因为政局混乱。俄乌战争爆发后,大宗商品涨价,幅度不算特别大,并且有回落。

两国暂停出口造成的市场缺口,也被其他国家填补,各国反应都有限——为何在斯里兰卡这里愈演愈烈,直至造成崩溃呢?

斯里兰卡位于热带地区,物产丰饶,它位于亚欧和亚非航线的中间站,贸易条件便利。这里曾被马克·吐温盛赞为“除了下雪,什么都有”,然而长期属于低收入水平国家。外部风吹草动,经济直接崩溃,这只能说明斯里兰卡原本就体质虚弱,有严重的经济问题。

02

虚弱浮浅的繁荣

斯里兰卡于1948年独立,受同时期独立的印度影响,建国后大搞国有经济体制。国有庄园管理着茶业、橡胶、香蕉等经济作物,外来投资受到严格的限制,有限的小制造业也都为国产。

直到1977年斯里兰卡实行经济改革,大力引进外资,发展纺织和低级工业,经济这才迅速发展起来,并很快超过了印度,成为“印度洋上的明珠”。


不过,斯里兰卡的经济改革很不彻底。改革前的社会福利被保留了下来: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近乎免费的公共交通,你很难想象到,这是一个穷国提供的政府福利。

这套福利制度运行了几十年,政府开支巨大,财政支撑不下去时,政府就借外债。向国际组织借,向外国借,甚至向国际商业机构借。旧借到期,就借新债,财政收入的很大一块,都用来还利息。

2014年,联合国发布“人类发展指数”榜单,斯里兰卡是南亚唯一被评为“高”的国家。总排名比中国还靠前(斯里兰卡排名72,中国排名91)。

这样的评比耐人寻味:斯里兰卡经济落后,只有首都科伦坡(60万人口)及一些著名景点,才称得上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那里基础设施糟糕,生活水平极差。

这种靠借债寅吃卯粮,维持表面繁荣的发展模式,明眼人一看就有问题。可在国际社会那里,危机被视若无睹,援助还在源源不断。

大概是因为:斯里兰卡确实符合欧美社会对东方神秘国家的想象。

纯净的海水,热闹的街市,人民虔信宗教,心灵平和。科伦坡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但在广大内陆地区,民众生活如何,这个国家有多少经济韧性,就没人关心了。

2009年,为患二十多年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被剿灭,斯里兰卡迎来全面和平。

一时间,到处充满乐观的情绪。加之全球经济景气,斯里兰卡出口商品价格上涨,而进口的粮食石油等商品价格不高,整个国家迎来长达10年的经济增长。

2019年,新上台的拉贾帕克萨政府为了赢得选举,承诺一系列减税政策,最终成功上台。这开启了斯里兰卡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

03

接二连三的乱政

对一国经济发展而言,减税通常是好事。斯里兰卡的减税政策一推出,国际评级机构却下调对斯里兰卡的主权信用评级。原因很简单:斯里兰卡政府还欠着大量外债,现在只谈减税,却没有减少开支的方案,这势必加剧财政赤字。外债可能还不上了,国外投资者要小心。

这样的担心很快应验,2020年初全球疫情蔓延,斯里兰卡也受到冲击。侨汇和旅游业是这个国家最主要的外汇来源,短期内供不上来。眼见外汇储备减少,怎么办呢?

政府祭出大招,开启进口和外汇管制。一开始只是奢侈品(豪华汽车、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化妆品等),接着是“非生活必需品”,如空调、服装,甚至连卫浴洁具都包含在内。

至于外汇,当然是只进不出,一切为了保障外汇储备。这种举措自然引起外企恐慌,很多加工订单直接转到印度或越南,外汇收入进一步减少。


斯里兰卡的侨汇也减少了,因为外汇要按照官方价而非市场价换成卢比,普通民众不愿意吃亏。这些都是在疫情掩盖下的经济衰退,斯里兰卡政府不愿意承认,正是管制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4月,拉贾帕克萨政府推出一项史无前例的农业政策:禁止化肥和农药的进口和使用,全面推行有机农业。对于农业立国的斯里兰卡,这无异于经济自杀。

04

匪夷所思的“经济自杀”

为什么要推出如此愚蠢的政策呢?直接原因是节约外汇。当时斯里兰卡的外汇储备只剩大约40多亿美元,据说每年从国外进口化肥和农药,要花4亿多美元,算是比较重的一块。慌不择路之下,打着“发展有机农业”的旗号,把买化肥农药的钱省出来,也算是一种思路。

深层原因,还是斯里兰卡政府长期迎合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结果。斯里兰卡的各路国际宣传,都是亲近自然,绿色环保,好似神仙福地。打一打旅游牌并无不妥,但长期宣传造成政治正确,却十分要命。会有政客执此一端,极力推动,使宣传变成理念,理念变成政策。

斯里兰卡政府的第四号人物,农业和灌溉部长查玛尔·拉贾帕克萨——2019年上台的新政府大搞裙带关系,从总统到总理到议长再到农业部长,都是一家人——就是此项政策的推动者。

此人是斯里兰卡传统文化爱好者,他大肆渲染化肥农药对土地的危害,并将反对这一政策的农业专家称作“化肥黑帮”,声称这些人拿了国际化肥资本的好处。

查玛尔·拉贾帕克萨教育民众说,你们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用半年到一年时间,用事实教育你们,有机肥料也能带来丰收,而且更健康,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然而仅仅不到半年,查玛尔·拉贾帕克萨就被狠狠打脸。斯里兰卡的当季农业发生了脆断性减产,水稻一下子减产50%。斯里兰卡这个水稻出口国家,突然要面临吃饭难的问题。


追求纯粹的有机农业,代价是产量下降,养活不了太多人口。按理说这是常识,偏偏有人不信邪,在斯里兰卡做了这么一个生动的实验。

斯里兰卡是雨热充足的国家,环境够优越吧,一停用化肥农药,水稻立即歉收,害虫迅速啃啮茶叶。有机肥的成本是化肥的好几倍,效果也不好,污染更严重。所谓“绿色环保”,成了一场笑话。

斯里兰卡的“农业革命”造成了严重后果:首先是粮食减产,人民的吃饭安全受到威胁,恐慌情绪加剧;用于出口的大米和茶叶减少,外汇收入进一步缩水,财政危机加剧。

西方国家看到这一系列操作,大受震撼,对斯里兰卡政府不再信任,再也不肯随意借债——在新冠疫情打击下,西方各国焦头烂额,谁还管得了这个小小岛国?

2021年,斯里兰卡政府宣布,废除“禁用化肥农药”的禁令。然而此时外汇储备所剩无几,进口的化肥农药有限,而且在斯里兰卡国内很昂贵,政府没有补贴,很多农民根本用不起。半年时间里,很多农田被抛弃了,政府鼓励开荒,却不提供费用补贴,农民兴趣寥寥。

通货膨胀是所有失败国家的标配,斯里兰卡自然不会错过。2020年经济危机出现,斯里兰卡政府就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想要解决税收减少带来的赤字问题。短短一年时间,货币供应量增加40%。今年斯里兰卡政局动荡,总理、部长和央行行长相继辞职,印钞机还在工作——这表明,斯里兰卡的财政和货币纪律,已经荡然无存。

05

需要彻底变革

今天的斯里兰卡,物价全线上涨,许多生活必需品涨价数倍。从汇率看,斯里兰卡卢比兑换美元的比值和2019年相比,接近腰斩。这是官方汇率比价,实际价格的更低。仅仅两年时间,斯里兰卡的人均GDP缩水一半,被印度轻松赶超。“印度洋上的明珠”,已然黯淡无光。

经历一年多煎熬,斯里兰卡人民忍无可忍,愤而上街,冲击首相官邸,造成政府瘫痪,总理下台,总统辞职。

许多媒体会用“斯里兰卡发生暴乱”这类标题报道此事,不过我觉得,它更接近中国古典意义的“起义”——人民受够了拉贾帕克萨政府的胡作非为,自发行动将其驱赶下台。官员们也接受这样的结果,纷纷提前辞职。说是暴乱,其实并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斯里兰卡将走向何方?我不知道。斯里兰卡的哪些政治家靠谱,哪些派别有前途,还有待观察。但有一件事情很确定:斯里兰卡需要真正的、深刻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靠着借债度日,维持表面繁荣的发展老路,真的走不下去了。

2019年,斯里兰卡发生了一场恐怖袭击,359人死亡,超过500人受伤,其中不少是外国游客。恐怖袭击的主谋,是本国的极端宗教组织。

繁荣的科伦坡之外,是大量贫穷和不满的人群,包括民族和宗教少数者。他们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承受着错误政策的伤害,对本国政府和外国人充满了仇恨。

恐怖袭击揭去了斯里兰卡一直戴着的美丽面纱。说到底,这里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贫穷、混乱、恐怖活动,该有的全都有。经济水平落后,政府治理糟糕,社会问题丛生,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早点解决,迟早要出大乱子的,再怎么假装温情脉脉也没有用。

本文标签: 斯里兰卡  印度  科伦坡  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