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15 10:40:22作者:佚名
纪慈恩是1987年出生的山西姑娘,19岁那年,她的好友默默患肝癌,被疼痛折磨得万念俱灰时百般哀求纪慈恩为她签下"安乐死"协议。
默默去世后,纪慈恩陷入痛苦的深渊,她被指责为杀死好友的凶手,无数辱骂和诅咒扑面而来。她躲在家里不出门不说话不吃东西,被家人强行送进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痊愈后,她加入临终关怀这一群体,无私地帮助了很多人。
2019年她被查出脑癌,病情汹涌来袭,手术后的她时时陷入昏迷之中。
从2006年到2022年,从19岁到35岁,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孩经历了太多人生风雨和生离死别。当年,那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她是怎么走过来的?
图:纪慈恩
1、两个小女孩的纯真友谊
提到纪慈恩,不得不说说默默。这个叫默默的女孩比纪慈恩大了五岁,在她有限的生命里与纪慈恩与像两株并立生长的小草,紧紧相依,不离不弃。她的离世给纪慈恩带来了长达15年的悲痛。
默默198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五岁时父母离婚,她起先跟着母亲,母亲再嫁时又把她送回到了父亲处,父亲也要再婚不愿意接纳她,又把她送到母亲处,她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最后,母亲一狠心将她扔到太原的一家福利院门口。
一年后,默默的外婆得知真相,一路风尘仆仆找到了福利院,抹着眼泪把她回了老家,从此祖孙俩相依为命。
也许曾经被遗弃的经历成了默默心中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她变得非常胆小,敏感孤僻,从来不主动跟别的小朋友玩耍。可是她却跟比她小五岁的邻居纪慈恩十分投缘,两人相处的亲如姐妹一般。
纪慈恩(不是原名,这是她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1987年出生于太原,母亲是护士,父亲是科研工程师。
4岁时,她开始跟邻居家新来的的姐姐默默一起玩。纪慈恩开朗乐观、大方活泼,默默又依赖又呵护她,常说:你就是我的亲妹妹,除了外婆,你是我唯一的亲人。
俩人天天一起玩,一起上学放学,由于默默小时候耽误了上学,直到2004年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读心理学专业。
2006年9月,纪慈恩考取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两人虽然去了不同的地方上大学,但这份友谊没有随着时间和距离而变淡,反之愈来愈浓。
图:纪慈恩和默默
后来默默的外婆去世,她选择远赴荷兰,去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做了交换生。
初到异国他乡,默默对纪慈恩的思念之情丝毫没有减弱,她给纪慈恩的邮件里这样写着:幸亏还有你,否则我又被全世界抛弃了。
纪慈恩回以一连串的拥抱:没错。是我的朋友,你就在荷兰的郁金香里忘掉不快,一切一切。
纪慈恩没有等到默默的柳暗花明,等来的是噩耗。
大学即将毕业,本该是风华正茂的时光,可命运多舛的默默还没来得及展望自己的人生,无情的病魔几乎将她拖入生命的深渊。
2006年11月,默默突然回国。
在纪慈恩家里,她哀伤地对纪慈恩说:
在荷兰体检时,我被诊断出患了肝癌,而且是晚期。医生判定只剩下半年的生命了⋯你是我唯一的"亲人",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舍得的牵挂,我最后的心愿是你陪我去荷兰度过最后的日子⋯
好友的话音刚落,纪慈恩如遭晴天霹雳!
她的泪水决堤般哗哗而下,眼前这个苦命的姐姐啊,生活刚向她露出一点阳光,却又给她带来了这么大一个黑影!
这个19岁的女孩此时怎么会拒绝一个将死之人的哀哀请求?
纪慈恩的父母也知道这姐妹俩从小关系要好,如今得知苦命的默默得了如此严重的病,也支持女儿去陪她最后一段时光。
临走前,默默含泪致谢:
也许这是永别,可有你们,我不孤单了。
图:纪慈恩
2、替好友签下安乐死协议
因为有那边医院的证明,纪慈恩顺利地来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此时的默默已经非常虚弱,可是她还是想领着好友看一看异国的美丽风景,可纪慈恩哪有心思?她不断催促默默赶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可默默却说出了真心话,这番话让纪慈恩惊诧万分!
默默说她已被疼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回国前她办理好了安乐死手续,并通过了荷兰法庭(荷兰于2002年承认安乐死合法,申请者只需提供符合安乐死的条件,就能获得批准)的认可,但执行安乐死的医院要求必须有人签字,这个人选可以和患者没有血缘关系,但必须关系亲密,足以代表患者。
默默从小被父母抛弃,如今的生死他们也不会在乎,外婆也已经去世,只有纪慈恩是她在这个世界上认为的唯一"亲人"和依恋。所以,她坚持让纪慈恩来到了荷兰。
好友的决定让纪慈恩惊呆了,这对于她来说实在不可想象,生命高于一切,她坚决拒绝了。默默没有勉强,只是说:你会同意的。
此后的日子里,纪慈恩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让人万念俱灰,止痛针剂对默默也不起太大作用了,她已经被疼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实在疼痛难忍时,就用头撞墙撞床,撕咬自己⋯第一次目睹她自残的惨状,纪慈恩吓得放声大哭,她紧紧抱着默默,狂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
默默疼得浑身冒冷汗:
我再也受不了了!
纪慈恩求助医生,医生说默默的癌细胞已转移,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微弱,那深入骨髓的痛谁也无能为力。
默默的身体已越来越虚弱,她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的时候,她总是和纪慈恩反复提及自己安乐死的意愿。
默默双眼含泪地小声哀求:
求求你为我做最后一件事,签署同意书吧⋯
面对好友那微弱的哀求,纪慈恩还是没有答应,因为她舍不得好友离开,而且她也无法承受亲手决定最好姐妹死亡而带来的压力。可是,面对好友一次次撕心裂肺的疼痛,她的坚决在一点点地瓦解着。
她开始向当地的志愿者了解安乐死,思考起了默默的归宿。令她吃惊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支持默默,在他们的信仰里,尊重患者的意愿高于一切。可纪慈恩依旧过不了这个坎儿,她一遍遍问自己:我该怎么办?
图:纪慈恩
正当她还在犹豫时,默默又一次痛得撞墙,看着墙上留下的斑斑血迹,她万箭穿心:死是毁灭——是世间最可怕的东西啊!可是她活得太痛苦了啊!
一天,纪慈恩目睹了默默生病以来最惨烈的一幕。巨大的疼痛袭来时,默默用牙咬着自己的胳膊,结果活生生把自己的牙都咬掉了,胳膊也被咬得鲜血淋淋。
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纪慈恩。
她无法想象默默忍受的痛苦有多大,才会有如此剧烈的力量。
最终,她决定成全默默。她抱着默默嚎啕大哭:我答应你,我答应你⋯
协议签署日期定在了2007年1月的一天。本来说好了是纪慈恩和默默的男朋友一起签协议的,但当天默默的男朋友消失不见,纪慈恩一个人签了字。
图:病床上的朋友
执行的那天,纪慈恩站在窗外,默默躺在病床上,一边朝自己挥手,一边做出“胜利”的手势……看着好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4岁,她泣不成声。
她回想起默默年轻的生命所经历的种种苦难,从小被父母抛弃,唯一的亲人外婆又离开了她,风华正茂时,无情的病魔夺去了花一样的生命。她那么友善那么努力那么朝气蓬勃,为什么命运要熄灭她的光⋯
默默离开时,只有纪慈恩陪着她,生命的尽头,她满足地含笑,永远闭上了美丽的眼睛。
可是,纪慈恩的人生从此陷入凄风苦雨的绝境中。
2007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纪慈恩孤独地抱着一盒骨灰,登上了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回中国的飞机。她带着好友回家,永远栖息在故乡的怀抱里。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毁灭性的打击。
图:纪慈恩
3、漫天风雨中她用七年和自己和解
默默去世的消息让她的初中、高中、大学同学都非常震惊,大家自发要给这个苦命的女孩举行一个追悼会,送她最后一程。
可是在追悼会上,不知是谁提起了默默的死因,人群中有人开始冲着纪慈恩喊起来:
是她!是她杀死了默默!
她是凶手!
她有什么权利决定默默的去留?
凶手会遭报应的……
满天的指责和恶毒的诅咒扑面而来,像一把利剑深深插进她本就脆弱的心中。年纪轻轻的她从来没经历过如此可怕场面,她吓傻了,急切寻找默默的男友,希望他能为自己辩解一下,然而,这个男人又一次躲开了,像上次该签订协议时默不作声离开一样,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正当她无助恐惧得如悬崖边一只折翼的小鸟瑟瑟发抖时,一个叫沈扬的女孩在挡在她面前,把她带回了家。
图:纪慈恩
沈扬是默默生前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一名即将执业的心理医生。她在现场看到纪慈恩的反应后意识到问题可能非常严重,于是迅速带纪慈恩离开了追悼会现场。
可纪慈恩从此一句话也不再说了。
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窗帘都紧紧拉着,不透进一丝丝光亮。无论家人怎么安慰她关怀她,她始终不再说一句话、不再出门,也不主动吃东西⋯
沈扬从纪慈恩的父母口中得知她的状态后心急如焚,陪着她父母一起把她送到了医院,心理医生判定她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应激心理障碍。
此后一年里,无论怎么没治疗纪慈恩始终不说一句话。
一天,沈扬又跟纪母通电话时得到了一个细节。纪母说在女儿小的时候常常好奇地问默默那一年的孤儿院生活是怎么度过的,但是默默从来也不说⋯
这个细节让沈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孤儿院也许是纪慈思最后的救命稻草!
随后,沈扬终于说服纪慈恩随她去北京治疗,并带她去了郊区的孤儿院,可连续三次,纪慈恩始终面无表情不说一句话。
第四次去孤儿院时,一个五岁的女孩真真吸引了纪慈恩的目光。
真真患有先天性肺囊肿、心脏病等,身体孱弱,背影孤独。可她却对面无表情的纪慈恩却感到非常亲切,看着她笑,想和她说话,纪慈恩的眼睛里终于有了柔和的光,也许她从真真的身上看到了默默的影子吧,她似乎找到了安全感。
此后,纪慈恩经常来孤儿院。虽然还是不说话,但她经常对着真真笑,两个人就那样坐着、笑着,她整个人有了生机。慢慢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和她说话时,她终于也开口回应孩子们了。
图:孩子们
开口说话是病情好转的最大契机,沈阳激动得双眼含泪。她必须趁热打铁彻底祛除纪慈恩的心魔,让她恢复正常。
祛除心魔的第一步,就是必须面对心魔。她必须一遍遍重复讲述让她痛苦崩溃的经历,一遍遍的述说就是一次次揭开伤疤。刚开始接受治疗时,纪慈恩讲着讲着就会用头去撞桌子,那段时间她的头上总是缠着纱布。
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治疗她不停地诉说着宣泄着,每次她的头都忍不住撞向墙、撞上暖气片、撞向一切能撞的地方,血泪斑斑中,她无数次涌出想死的念头。
沈扬知道,她不能制止,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避免她重伤自己。
只有通过这种惨无人寰的方式,纪慈恩才能把积累在心中的痛一点点释放。她也只有在这样的痛里才能真正懂得默默当年的无奈和绝望,从而斩断缠绕在她身上的死结⋯
整整治疗两年后,纪慈恩在精神鉴定中心拿到了康复的鉴定书。
痊愈后纪慈恩没有离开北京,她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假日就到北京郊区一所儿童福利院当义工。她还走进养老院开办死亡教育课程和讲座,直面死亡,她送走了身患绝症的孩子和迟暮无依的老人。
2014年初,她送走了在孤儿院认下的"女儿"真真,又一次经历和挚爱的人永别,她再次痛的撕心裂肺。她一个人来到荷兰,躺在默默曾经住过的病床上,她闭上眼睛,眼泪汹涌中仿佛看到了默默⋯
但她告诉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惊涛核浪,血泪成就了她让她无所畏惧涅槃重生!
图:纪慈恩和老人
4、投身公益向死而生
19岁,她被“死亡”击倒,却在7年后与“死亡”和解。从2014年她开始主动探寻“死亡”,成为了一个积极推广“死亡教育”的人。
她给150余名临终者送过关爱,陪他们走过人生最难的最后一程,付出了常人不能及的大爱。
她从福利院领养了被父母遗弃的女孩真真。她只比真真大12岁,收养真真时,她就知道真真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活不长。
可她还是决定做最后一搏,带女儿去新加坡,接受手术续命。最后,真真在温暖的阳光中离去⋯女儿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是:
妈,如果你以后成为别人的妈妈,可不可以不要忘记我。
她捐献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位骨髓瘤患者的生命。
她看到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的妇女没有产检意识,导致一些缺陷儿出生后被遗弃,她创办了农村产检扶计划,帮她们免费做产检,减少新生儿的缺陷,减少弃婴的产生。
她曾写过一本书,名叫《遗愿清单》
书里记录了十二位临终者的人生故事,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面对死亡,向死而生。
她参加央视的《青年中国说》,她对着电视媒体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说纪慈恩不是她的本名,但现在这个名字已经与她融为一体。从改名那天开始,她告诉自己要好好感恩岁月。
图:纪慈恩上电视
她目睹了150余名临终者的痛苦和死亡,送别了闺蜜、养女和父亲。
2019年,纪慈恩患上脑瘤,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她五雷轰顶。
其实,任何因果有迹可循的。七年前,纪慈恩带山区一名精神病儿童外出就医,孩子突然病发,追逐孩子的过程中,纪慈恩突遭车祸,脑部重伤。医生当时就告诉她,以后有肿瘤病变的可能。
图:病床上的纪慈恩
2021年10月,是医生判定的纪慈恩的生存期终点,她依然活着。她画画、做饭、喝茶、读书,还有,等待一场决定生死的又一次手术。
图:纪慈恩的发文
2022年2月27日,纪慈恩手术前最后一天,她留下一段话:
“和陌生人说说自己的苦,自己的疼,自己要多么努力。因为是陌生人,所以不会失望。坚强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吧,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谁吃饱了撑的想要做一个坚强的人。在工具间听着护工们说着那些家长里短,真幸福。那些很爱自己的人是不是都是害怕被辜负⋯”
手术后的纪慈恩偶尔清醒,大多数时间昏迷。
图:纪慈恩
2022年3月20日,纪慈恩的遗嘱律师发长文,公布了纪慈恩的现状。
长文里说如今的纪慈恩清醒的时间逐步增加,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康复之路仍旧很漫长。她每次清醒过来时总是含笑说:我又多活了一天,我一定会把癌魔打跑的⋯
纪慈恩,是她为自己起的名字,她认为人应该有两个名字。
一个,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另外一个,是自己取的,是对父母期望的回馈,也来印证自己的内心。
纪慈恩,是让自己“纪念生命里收获和付出过的慈悲与恩情”。
图:纪慈恩
她曾在一首歌里写道:
我以为我的努力是,
我面对我的伤口,不躲避。
我经历人间黑暗,不憎恶。
我活在当下,不说以后。
我做我认为有意义的事,不畏惧、不妥协。
我愿我停止呼吸之时,
我没有愧对我的身体。
我有幸陪伴那么多孤单的灵魂走一段路,
是何等的幸运。
图:纪慈恩
红尘大爱本无疆,春风春意吐芬芳。
遥祈世上苦命人,化身寒梅傲雪香。
我们祈愿奇迹的发生,让这个心怀大爱的女孩平安无灾走过这一生。
图:纪慈恩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单位联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