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上一次被发现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

更新时间:2022-07-22 08:40:49作者:佚名

再见,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上一次被发现是在2003年大年初一……

7月21日晚,“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的消息登上热搜第一,不少网友表达自己的悲伤心痛。

据了解,7月21日,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据红星新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全球范围内,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其中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自然至关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却在持续丧失,河流生态不断退化。IUCN鲟鱼专家组主席艾纳·路维(Arne Ludwig)表示,“结果令人震惊和悲伤的,但却在意料之中。评估表明鲟鱼仍然无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这一头衔。”

上一次发现长江白鲟是2003年大年初一

据极目新闻报道,2019年12月,危起伟和其学生张辉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

白鲟体型硕大,可达七八米长,有“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俗话说,“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

白鲟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

2003年大年初一,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此前,人们还抱有一线期待。“有渔民认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

和长江水中精灵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危起伟,第一次看见长江白鲟是1984年,是葛洲坝下的一尾死亡白鲟。

“白鲟个体大,非常难养活。”1984年至1993年间,他救护过4尾被困的白鲟,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长江。

白鲟1993年或已功能性灭绝

2019年9月中旬,上海。围绕长江白鲟等欧亚十几种鲟鱼物种的濒危评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组连开3天会。危起伟和张辉参会。此前,IUCN及国外专家曾几次认为应宣布白鲟灭绝,危起伟一直不同意。

但这一次,危起伟接受了白鲟灭绝的评估结果。在多年监测无果的情况下,近两年来,他和团队开始按IUCN评估模型研究白鲟现状,得出的结论是:白鲟可能已于2005年至2010年间灭绝,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灭绝,即自然种群无法进行繁殖活动。

白鲟灭绝的结论,主要基于现场调查和白鲟误捕记录的理论推导。2017年至2021年,农业农村部支持开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工作,在全流域布置65个调查站位,20余家单位参加,在2017年至2019年的野外调查工作中未发现白鲟。理论推导,则主要基于从80多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1981年至2003年间共210尾白鲟误捕记录,反推得出灭绝可能性。

IUCN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通俗地讲,如果一个物种已没有自然繁殖,又过了这个物种寿命的时间期限,期间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即可认定该物种灭绝。”危起伟说,白鲟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1991年以后却再未发现白鲟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两年都有白鲟被误捕的记录,但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现。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人工养殖白鲟最长只活了29天

白鲟最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2003年。危起伟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当年1月23日,他和同事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条白鲟,给它装上超声波跟踪器放流长江,但宜宾江段水流速太大,跟踪船触礁后信号丢失。两天后,跟踪船修复,却再没了信号。

“我们从屏山找到长江口上海,小快艇开了整个长江干流和金沙江下游,6年沿江寻找8次,均无果!悲伤!”危起伟痛惜不已。

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显示,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16年未发现白鲟活体。

“作为长江旗舰物种,白鲟的灭绝,折射出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状态。”危起伟说,白鲟是江海洄游鱼类,在长江上游繁殖,葛洲坝的修建,阻隔了白鲟的繁殖通道。另外,航运、捕捞、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增多,特别是长江鱼类的减少,已无法支撑体型硕大白鲟的生存。

“白鲟目前没有长期养活的案例,也没有人工养殖的留存下来。”危起伟说,他养活过的最长存活期为29天,是2002年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鲟。

白鲟为何无法实现人工繁殖?危起伟解释:一是当时交通条件不便,接到渔民误捕信息后赶到现场,白鲟多已奄奄一息;二是当时科研条件有限,养殖白鲟需要近20米直径的池子,而且对水体要求很高,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

“等我们有能力去了解和帮助它时,它却再没有出现了。”危起伟遗憾地说。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红星新闻、极目新闻、公开资料

本文标签: 灭绝  危起伟  白鲟  鲟鱼  淡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