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速钢铁厂被俘乌军讲述战俘生活:每早6点在俄罗斯国歌中醒来 很高兴能活着出来

更新时间:2022-07-27 18:02:25作者:佚名

亚速钢铁厂被俘乌军讲述战俘生活:每早6点在俄罗斯国歌中醒来 很高兴能活着出来

俄乌冲突至今,要说历时最长、战况最激烈、最备受瞩目的战役,一定非亚速钢铁厂争夺战莫属。

作为乌军在马里乌波尔的最后一个据点,以及乌克兰抵抗的象征,亚速钢铁厂成为冲突中的焦点战场,双方围绕这座钢筋水泥铸成的“堡垒”展开了历时82天的激烈攻防战。直到5月16日,被围困在厂内的乌军和乌方军事力量“亚速营”人员开始投降。


↑从亚速钢铁厂中走出投降的乌军士兵

在此后5天里,根据俄国防部的统计,共有2439名乌克兰武装人员投降被俘。时隔两个月后,两位已被俄方释放的乌军士兵讲述了他们被俄方俘虏后的经历。

每天6点被俄罗斯国歌叫醒

经历近三个月的“围困”后,亚速钢铁厂内的乌军士兵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据俄方通报,5月16日,被围困在亚速钢铁厂内的乌军和乌方军事力量“亚速营”人员开始向俄军投降。

据报道,乌军中士梅迪扬克正是第一批投降后走出亚速钢铁厂的人,他受命帮忙把伤者抬出钢铁厂。“有一点失望,”梅迪扬克说,“但在我的灵魂深处,对我们能活着感到喜悦。”


↑亚速钢铁厂

但也有人并不这么认为,在亚速钢铁厂失去一条腿的鲁斯兰表示,如果给他选择的机会,他绝不会投降。

走出亚速钢铁厂投降后,受伤的乌方士兵被送往医院,其余人则被送往位于顿涅茨克地区叶列诺夫卡附近的一处惩教所。据俄媒报道,国际红十字会和基辅谈判代表团的代表也在第一时间到访了该营地。

在这个临时战俘营附近的空地上,至少有两个连的顿涅茨克民兵驻扎在此保护营地。整个营区被六米高的水泥墙和铁丝网包围,塔楼的角落里还有探照灯。

梅迪扬克称,乌军战俘被关在狭窄的牢房里,每天的食物只够他们“充饥”,还会不断被审讯。每天早上六点,他们准时被高音喇叭里的“起床号”吵醒,“起床号”就是俄罗斯国歌。


↑被俘乌军士兵

但据俄媒此前报道,国际红十字会代表团访问时曾见到了100多名战俘,所有人表示“他们受到善待,一天三顿饭,没有人打他们,也没有人嘲笑他们”。当时,亚速营的一名头目说:“没有发生过冲突,他们还提供医疗援助,满足我们的要求。这里的条件非常好。我们一天吃三顿饭,今天有意大利面汤,非常美味。晚餐吃的大麦粥。他们对我们很好。”

“亚速营”士兵谢尔盖·霍万斯基也被关押在此,他告诉妻子阿琳娜,这里的条件正常,一天三餐。“对我来说,和在钢铁厂里每天只能喝150克粥相比,这已经很好了。囚犯还有放风时间,可以出去散步。”

阿琳娜说,有对此存疑的人问她,“会不会是有一个俄罗斯人站在一旁用枪顶着他的头?”但阿琳娜表示,“我了解我丈夫,他的声音,他的情绪。他向我保证一切都很好,他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我的朋友们也和被囚禁的家人通了话,他们听起来也很愉快,还能开玩笑。”

乌克兰夫妻分别被俘 失联3个多月在交换战俘时重逢

据报道,6月29日凌晨1点,一名警卫把梅迪扬克从牢房里带了出来,告诉他将被带走接受进一步审讯。梅迪扬克和其他人一起被押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其中许多人受了重伤,腿上缠着绷带的鲁斯兰也在其中。

公交车行驶了几个小时后,梅迪扬克看到乌克兰军队的士兵,他才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俄乌双方“交易”的一部分。经过紧张的谈判,俄乌双方达成了交换战俘的协议,当天交换了144名乌克兰人,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亚速钢铁厂的战斗人员。


↑6月29日,俄乌双方交换144名战俘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表声明称,俄乌在6月29日进行了大规模交换被俘人员的行动,俄乌各有144名军人被释放。乌通社29日的报道中指出,当天进行的换俘是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被释放的乌军中有95人是亚速钢铁厂守卫人员,包括43名“亚速营”人员。

梅迪扬克说,自己走下公共汽车时,“情不自禁”在明媚的夏日阳光下眨了眨眼睛。而当看到妻子、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的士兵尤利娅·波利亚科娃时,他感觉这一切都不可思议。从3月1日开始,这对夫妻就失去了联系,他一直担心妻子已遭遇不幸。“当我们彼此对视时,那是一种难以置信的幸福感。”他说道。

波利亚科娃说,当马里乌波尔开始遭遇猛烈的炮击时,她和所在部队的其他女性被告知已被“辞职”。此后,她一直躲在自家公寓的地下室里,直到公寓楼被炮弹击中并烧毁。于是,她不得不步行逃离了马里乌波尔。当她走到郊区时,在一个由俄军控制的检查站被拦截,士兵在搜查了她的手机后发现她是“亚速营”士兵的妻子,就将她拘留了。她说,他们称她为“民族主义者”,还让她唱俄罗斯国歌。

6月29日,波利亚科娃成为唯一一名从她所在的战俘营被挑选出来的人,成为了俄乌双方“交换战俘”的一员。“当我看到他(梅迪扬克)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她说道。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

编辑 张寻

本文标签: 国歌  战俘  乌军  俄罗斯  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