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7-28 11:20:32作者:未知
近期,从财政部长耶伦到商务部长雷蒙多,美方多名高官频繁兜售“友岸外包”,忽悠盟国把生产设施转移到友好国家,呼吁秉持共同价值的国家加强贸易合作,避免过度依赖有地缘政治关切的国家,以更好解决全球供应链脆弱且缺少弹性的问题。
美国向其盟友努力推销的所谓“友岸外包”,实际上只是包裹着“价值观”外衣的霸权主义,极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分裂对抗,使全球化几十年的成果化为乌有 (漫画|刘蕊)
“友岸外包”听着新鲜,但说穿了就是美国拉着盟友重组供应链,把贸易往来限制在“可信赖”的国家圈子里。归根结底,不过是美国操弄供应链,把贸易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的又一“把戏”。让我们看看美国“友岸外包”背后到底安的什么心。
一、服务个人算计的“私心”
当前,美国通胀“高烧不退”,9.1%的通胀率达到41年来的最高水平。可美国政府依旧是“自己得病,让别人吃药”的老一套。
在亚洲,用“友岸外包”搞地缘政治。
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推动地区供应链重组,从“离岸外包”转向“友岸外包”,妄图拉拢盟友强行把中国排挤出去。
CNN报道称,美国通过该“框架”把本国产业链所需的产品环节展示给东盟国家,让其根据本国能力挑选出可承接部分,对于暂时承接不了的产业,美国将要求美国企业做有限技术转移,以实现美企和东盟对接,从中剥离所有中国供应链。
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遭到了亚洲人民的普遍反对。2022年5月22日,日本民众在东京市举行抗议集会,打出反对日美首脑会谈、“四边机制”及“印太经济框架”的标语 资料图
但事实又如何?2021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8782亿美元,是东盟与美国贸易额的两倍多。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东盟成员国、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规模达约3.8亿美元。2021年,中国承诺在3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与美国拿出的1.5亿美元资金相比,可谓高下立见。
中国与亚太国家合作基础稳固,但美国却见不得别人好,一再喊话要将地区贸易往来限制在“可信赖”的国家圈子里。这究竟是经济考量,还是政治算计?答案不言自明。正如《欧洲时报》在社评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在亚太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排除在外的“经济框架”,不啻画饼充饥。
在拉美,用“友岸外包”推行“门罗主义”。
2022年4月,美国众议院推出《西半球近岸外包法案》,提出为鼓励产业回迁,将向从中国迁往拉美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并给予15年免税待遇,但相关企业须承诺不被中、俄政府或其他外国竞争对手拥有或控制。
6月,美洲峰会推出“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提出组建供应链同盟体系,“打造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但峰会把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等国排除在外,本身就充斥着意识形态色彩。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怒斥,美国自认是拉美和加勒比人民的主人,拉美只是其扔垃圾的院子。
不论是《西半球近岸外包法案》,还是“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美国提出与拉美共建“友岸外包”,不过是为了打造以美国为中心的西半球供应链体系,牢牢控制住拉美,最大程度维护其自身利益。
美国在拉美推销各种法案、协定的本质是薅拉美国家的羊毛,为美国霸权续命(漫画 | Craig Stephens)
再以《美墨加协定》为例,该协定落地后,带来的不是外界普遍期待的“高福利”,而是对供应链、基础设施等设置所谓的“高标准”。
《协定》规定成套货物或组装品中非原产地货物的价值不超过该货物价值的7%才被认定为原产地货物,但在TPP这一比例可以高达10%;汽车部件要想获得原产地零关税的资格,其在美墨加三国的生产比例也需由此前的62.5%提高至75%,而且其中使用的钢和铝必须有70%以上原产于北美。世贸组织规定,区域贸易合作应该基于互惠互利原则,而美国却根据自己主导的所谓“贸易规则”不断抬高标准。
“近岸”不过是“后院”的另一种叫法,“友岸外包”也不过是美国经贸版的“门罗主义”。
二、加大对美依赖的“贼心”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国打着维护美欧共同价值观的旗号,一再怂恿欧盟加码对俄制裁,敦促在欧企业与俄罗斯切割,将供应链转移到“友好国家”,以“继续安全地扩大市场准入”,甚至扬言和欧盟共同出资数百亿美元支持相关企业转移生产。
有“胡萝卜”,必然就有“大棒”作为标配。美国政府警告企业,如果“不听规劝”,美国及盟友不会“无动于衷”。
2022年2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布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并称“捍卫自由需要付出代价”,如今看来,美国的欧洲盟友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视频截图
威逼利诱下,荷兰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等欧洲主要天然气公司纷纷宣布改变原供应链结构,撤出在俄罗斯的业务。多家化工巨头也不得不放弃前期高额人力和资金投入,断臂求生。
荷兰涂料巨头阿克苏诺贝尔表示,由于该公司暂停在俄罗斯的业务,第一季度营业收入骤减500万欧元。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表示,在完全或长期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和石油的情况下,德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
不尊重经济规律,人为操纵供应链的结果可想而知。欧洲国家纷纷被推上风口浪尖,能源危机成为眼下欧洲面临的最大困境。根据欧盟数据,2022年5月,欧元区能源价格同比上涨高达39.2%,欧洲多国正经历“断油断气”的恐慌。欧盟委员会警告称,如果今年遭遇严寒,并且欧洲无足够能源储备,一旦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欧盟GDP降幅可能高达1.5%。
反观美国,一边忽悠欧洲与俄罗斯“分手”,一边对到手的“肥肉”虎视眈眈,抓住“窗口期”,迅速与欧盟签下1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大单,对欧天然气出口一下增加三分之二,攫取了巨额收益。
切尼尔等美国主要能源出口企业瞄准欧洲能源价格超高溢价,与欧洲多国签署液化气长期协议。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增长近16%,其中大部分出口到欧洲。
今年前4个月,美国近四分之三的液化天然气运往欧洲,对欧日出口量是去年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在成为对欧的最大天然气供应国后,时隔六年,美国又再次成为欧洲原油的最大卖家。
2022年6月,德国汉堡市码头工人发起罢工抗议,他们背后的海报上写着“阻止通胀怪物” 资料图
美国声称“要在贸易和竞争力等问题上同共享核心价值观和原则的伙伴合作”,“打造‘友岸外包’,降低美国及可信赖的贸易伙伴面临的风险”。但事实是,欧洲国家在试图摆脱对俄依赖的过程中,又无奈上了美国的“贼船”,加大了对美国政府和能源企业的依赖。欧洲不仅没有从当前困境中跳脱出来减少风险,反而还要做赔本买卖,高价求助“友岸”美国,成了承担风险的“前哨站”。
三、制造世界对立的“祸心”
“友岸外包”粗暴地将国际社会划分为“朋友”“敌人”两个阵营,而划分标准完全取决于美国对“民主”和“威权”的定义。
美国以“民主代言人”自居,给中俄扣上“威权”的帽子,鼓动盟友与中俄“脱钩”。对此,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世界将滑向两大对立和阵营对抗集团。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贾沃西克说:“在我看来,这敲响了警钟,我担心我们可能正走在通往一个集团林立的世界的道路上。”
2022年7月19日,美国财长耶伦在韩国首尔市LG科技园发表演讲,极力推销“友岸外包”,并将矛头直指中国,称要通过“友岸外包”解决中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等问题 视频截图
“友岸外包”剑指中俄,美国对此也不避讳,直言这一政策就是要避免“某些国家在关键原材料、技术或产品上的优势破坏我们的经济,对我们施加地缘政治影响”。
2022年2月,拜登政府发布声明,称美国将对稀土矿物、锂、钴等关键矿物和材料的生产进行重大投资。声明提到,未来几十年里,全球对这些关键矿物的需求将飙升400%至600%,然而美国在这些战略储备上严重依赖外国进口。
2021年主要国家稀土矿储量分布 (资料来源 | 美国地质调查局)
日前,美国国会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公布的一份立法草案显示,美国在生产弹药等军事装备所必需的矿物锑的供应链上几乎完全依赖中国,对俄罗斯依赖也较为严重。除了锑以外,钛也是美国军工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战略矿物,而美国的钛进口主要依赖于俄罗斯。此前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显示,美军弹药和导弹关键含能材料中98%源自中国。
面对这些数据,美国怕是又有了“被害妄想症”,千方百计拉拢盟友减少对“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依赖。
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一边不想被“卡脖子”,一边又想方设法卡别人的脖子。美国要求荷兰、日本禁止出口用于生产电脑芯片的深紫光刻机,伙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建立所谓“去中国化”的“芯片四方联盟”,意在组建美国主导的供应链联盟,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堂而皇之搞集团对立。
2022年5月,拜登访问韩国期间,在韩国总统尹锡悦陪同下参观三星电子半导体工厂 资料图
但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古林查斯所说,美国政府所谓的“友岸外包”将损害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导致分裂集团的出现,这些集团各自为政,各有各的标准,彼此之间没有贸易往来,这对全球经济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认为,无论是“友岸外包”“近岸外包”还是“内包”,都不能与增强经济韧性划等号,供应链多元化应是企业自主选择而非政治干预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