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成都积分入学什么时候开始申请
2023-01-31
更新时间:2022-08-05 13:35:49作者:未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偲睿洞察,作者|寇敏,编辑|Emma
7月28日,华为鸿蒙OS 3.0闪亮登场:
围绕分布式软总线技术,鸿蒙3.0带来了超级终端、鸿蒙智联、万能卡片、流畅性能、隐私安全、信息无障碍六大升级体验,亮点多多。
其中,超级终端和鸿蒙智联的进一步更迭似乎标志着华为向物联网又迈进了一大步。
前者支持更多设备接入,实现包括手机、平板、PC、打印机、耳机、手表等在内的12种智能设备组合,方便用户灵活调用不同设备,流畅的共享功能之下,让硬件成为互助的集体;
后者是面向华为智能硬件生态伙伴打造的全新品牌和开发平台,可以将手机平板的运算显示能力共享给所有设备,是超级终端功能的延伸,赋能空间智能化大趋势。
鸿蒙剑指物联网不是一天两天了,发布会开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就说到“HarmonyOS是史上发展最快、也是覆盖升级机型最多的操作系统。截至目前,搭载HarmonyOS 2的华为设备数突破3亿,HarmonyOS Connect产品发货量突破1.7亿。”
然而,连接数量亮眼的背后,鸿蒙OS生态用户增速放缓:2021年9月鸿蒙OS用户1亿人,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用户数就增长50%至1.5亿,而后,第二个用户增长50%用了2个月;到2021年12月至今,8个月的时间,鸿蒙系统用户才增长了0.8亿。
其实不止华为,在物联网上先行一步的小米IOT增速也在放缓,2017、2018年小米IOT业务增速高达89%、87%,而到2020年,增速仅为8.57%。
华为、小米AIOT行业业务放缓背后,是什么困境横阻在前?带来强大升级体验的鸿蒙3.0能否挽救AIOT业务?未来,AIOT业务上,谁的赢面更大?
01小米IOT,卡在大家电
华为做物联网的战略是1+8+N,以手机为核心,广泛部署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AR/VR等产品产业链,再广泛对接N个生态厂商,以此整合和协同更多的使用场景。
看起来,战略合理而清晰,毕竟,物联网相对互联网而言,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将所有可连接的物品更换成智能商品。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华为鸿蒙需要吸引N个家电厂商一起加入,共同开发智能硬件,然后做大做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小米曾经也这么做过,但是效果甚微:鲜有大家电厂呼应,就算有,也只是走走过场意思一下。
比如,2014年底,小米以12.66亿入股美的集团,持有美的1.29%股份,同时在智能家居、移动互联网电商以及这两者的共同投资三方面进行合作。前者是深谙互联网运营的IOT先行者,后者是广泛布局白色家电的家电龙头,强强联合,似乎已经昭示了智能家居的成功。
然而,2015年4月,小米和美的联合发布了一款可连接小米手环的i青春智能空调之后,两者之间再无合作产品推出。
直到2018年下半年,小米投资美的三年的锁定期满,小米开始陆陆续续减持美的股票,直至退出美的十大股东之列。至此,这场“小米可以更美的”的亲密合作也逐渐落下帷幕。
小米牵手美的,双方的好处是明显的:小米要做智能家居,美的的制造优势、物流体系以及线下渠道网络,刚好与小米的线上环节形成互补;而小米也能用互联网技术帮美的快速实现家电智能化。
然而,矛盾也是十分明显的:作为家电龙头,美的自然不想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技术、数据拱手让给小米,而小米作为高效、性价比的代言人,又想通过高品质、厚道的价格标准快速打智能家电市场。在家电市场形成稳固割据势力的美的,怎么会容忍一个在家电领域初出茅庐的小米指挥自己的供应链,还把价格打下来?
何况,美的自己也看中了智能家居大趋势,也正大张旗鼓布局:在顺德打造全球智能家居的研发总部、在全球启动智能家居“百万年薪揽人才”计划、合作华为、京东等渠道,推动智能家居理念......
回到小米这边,和传统家电的合作不成,那就自己下场做。
在雷军“五年投资100家生态企业”的口号,随后,2014 年小米副总裁刘德带领团队打响了小米生态链企业的投资战役,开始了物联网战略“三步走”:
(小米生态圈发展路径 图源:国金证券《从小米生态链看物联网投资机遇》)
第一步,大力投资孵化硬件厂商,丰富IOT硬件设备矩阵。
为拉出自己的生态大军,小米在孵化生态链公司上倾尽全力:
给钱不控股——对于小米选中的细分领域具备竞争力的团队,小米给予资本大力支持但是不控股,给予生态链企业极大自由;
产品全周期的支持——作为互联网老炮,小米将自己做手机的经验全面复刻给生态链企业,从产品定义研发开始,到供应链采购、生产制造、品控、销售等流程全面支持,通过大批量直采整合供应链、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等方式,帮助生态链企业做出好产品,同时以高性价比、高品质占据市场。
(小米为生态链公司提供从供应到销售的全流程支持 图源:@科技周竖人)
可以说,在小米的支持下,生态链企业更像是一个只需要负责“生产”的甩手掌柜,其他完全不用操心,等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再和小米按照合同进行利益分成就是。
这一打法下,小米投出了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等知名上市企业,也打造了扫地机器人、电饭煲等爆款智能家电,更重要的是,聚集了小米生态链大军:截至2021年四季度,小米共投资超过390家公司、超过4000余家企业与开发者接入小米AIoT平台,实现智能家居全品类超过2000种以上智能硬件产品的大规模产业化。
(图:小米智能家居品类,图源华创证券)
丰富硬件单品的同时,小米走通物联网计划第二步,搭建 AIoT 平台控制中心操作系统,实现多终端互联。
早在2014年,小米成立 Wi-Fi 模组部门,一头接传统智能硬件设备的单片机,另外一头接云端和小米 IoT 平台 的 SDK,小米 IoT平台最原始的技术积累阶段。2018 年,小米 IoT 平台接入 1000 多款第 三方产品,为第三方提供 ZigBee 接入、第三方云与 MIoT 云的互联、海外服务和行业解决 方案。
截止2022年3月31日,小米在全球范围内的AIoT连接设备数达4.78亿(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拥有5件以上的IoT设备的用户数超过950万。
最后一步,小米渗透到场景层,通过与宜家、全季等行业龙头达成深度合作,加速智能家居消费者普及。比如在全季上海虹桥中心 酒店,小米与全季共同开发了智慧酒店系统,采用了全套小米智能家居解决方案,顾客可以用小爱同学调节灯光、温度,查询酒店信息等。
一套行云流水的打法下,小米物联网版图逐步扩大,IOT营收也从2015年开始扶摇直上,从2015年的86.91亿上涨至2021年的849.8亿,涨幅高达878%。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从2020年起,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增速开始放缓。
2020年中期开始,多家券商对小米IOT业绩预期频频落空:2020年6月,华盛证券曾预测2020年小米IOT业务营收达到807亿,然而事实上,这一目标2021年才达到;光大证券、安信证券、西南证券等都表示,小米IOT小家电表现良好,但是电视之后,小米再无大家电爆品。
可以说,小米发展物联网最初没嗑下来的大家电,在曲线投资孵化一众硬件厂后,依旧卡在面前。
是小米的问题吗?不是。智能电视、TWS耳机、扫地机器人等爆款的出现以及持续高增长,表明小米在智能家居硬件发展方面的实力不用质疑。
问题就出在,小米能给的那些支持,资金也好、供应链也罢,包括营销渠道等好处,大家电厂都不缺,这是独属于扶持小家电企业的打法。
对照小米如今的困境看华为,小米好歹还有一众小家电填充小米智能家居场景,而华为似乎只有真诚的开放姿态。
华为鸿蒙生态的设备接入数量似乎也印证了同样的结局——没有大家电厂的物联网生态,终会早早见顶,潜力有限。
02华为鸿蒙,空有一把宰牛刀
高品质的家电硬件+超智能的生态技术,构成了人类幻想的智能家居终极场景。
试想一下,新的一天来临,清晨,在你即将清醒睁眼之时,智能床垫已经根据你的睡眠周期、质量等情况,精准判断你的起床时间,然后,联动一系列智能家居,无须你操作,就规划部署好你的晨间routine:
当你缓缓睁眼之时,窗帘已经缓缓拉开;智慧音箱里传出悠扬的冥想音乐,唤醒元气满满的一天;冥想结束,当你走进客厅,踏上运动地毯的瞬间,健身镜顺势开启你的运动课程;运动即将结束时,浴室已经准备就绪……简单说,在智能家居的最终场景中,人类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智慧家居犹如拥有读心术,为人类提供一切需要的服务。
而根据美的副总裁CTO向江旭在CIOC 2021年不动产数字化峰会上,关于智能家居发展五阶段的描述,以上场景属于智能家居的L4完全智能阶段,即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
前四个阶段分别为:
盘点当下智能家居的发展程度,可以发现,无论是走孵化产业路线的小米,还是平台开放的华为,亦或是全屋闭环型(从品牌家电逐渐覆盖全屋场景)的美的、海尔等,其智能家居的智能程度都停留在L2辅助智能阶段。
比如要想实现“回家开灯”,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时,迎接你的不是黑漆漆的客厅,而是让家里永远有一盏灯为你点亮。
在小米智能家居方案中,你需要将智能门锁和智能灯具添加至方案中,并设置晚上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开入户门,自动开灯,从此再不用摸黑进门;
在海尔智家APP中,也是类似的操作,将相关智能单品加入方案中,也可以加入更多功能,比如进屋开门的同时,客厅开灯、关窗帘、打开空调和空气净化器等。
当然,在目前所有的智能家居方案中,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定义场景,比如,有人晚间学习——那就在书房这个空间,设置空调温度、智能灯具、轻音乐等;有人晚间运动——那就在客厅电视或健身镜设置运动场景,并配置后续洗漱等场景。
但是,核心在于,现在的智能家居方案需要人类注入灵魂,先是人为设置场景方案,然后通过手机一键开启,或者智能语音唤起。与其说,智能家居,不如说是控制家居。
还是以“回家开灯”场景为例,小米、海尔等的方案,需要定制和开启等流程,而对比华为,似乎更加智能和梦幻——步入家门,从玄关到客厅,温馨灯光次第渐亮,环境智控系统预判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自动为用户调配至适宜状态。
对比友商的一键亮灯的生硬,华为的灯光似乎与用户连接更深,真实做到了“灯随人动”。
智能家居更智能的背后,是华为硬件和软件系统上的全力出击:
从技术路径的对比不难发现,华为的物联网平台技术更“底层”,其在芯片、算力等方面的实力,决定了华为在L3、乃至L4 阶段更有优势。
但是,尴尬的是,不论华为的通信多么稳定可靠、底层芯片可以支持多少设备、算法多么智能,都绕不开大家电。
那么问题来了,一方面,在大家电厂自己做物联网的现状下,与鸿蒙系统合作的意愿及程度必然有限,类似小米那样走走过场也说不定;另一方面,华为要迈向更智能的L3/L4阶段发展,离不开大家电庞大的数据投喂。
这就陷入了一个僵局,华为需要和大家电厂合作,但是大家电厂又有自己的想法。华为鸿蒙空有一把宰牛刀,却无用武之地。
那么,智能家居场景中,小米绕不开、华为请不来的大家电厂到底是何方圣神?
03大家电厂,站在智能家居制高点
首先要明确的是,大家电厂在IOT场景中很重要,甚至决定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
从产值来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等大家电普及率广,单价高,只有占据了他们,才掌握了智慧家居的高地。
市场落地的自然顺序也应该是,智能化先向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刚需产品渗透,而后,随着市场教育愈来愈普及,逐渐带动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小家电的智能化布局。
与此同时,智能大家电完美地符合了小米生态链产品哲学中提到的“明天产品”概念,而且是成熟的“明天产品”,即该产品解决了广泛的痛点需求,并且一旦体验智能家电之后,就没办法再返回去使用传统家电了。
以智能电视及智能冰箱为例:
普通冰箱在制冷实现食品保鲜功能时,需要通过数字档位调节温度,定频,单循环以及用户手动除霜,重点是存在控温不精准、制冷不均匀等问题;
智能冰箱则通过食品定制化保鲜、智能交互帮助用户更好管理食品。通过智能调温控制系统,针对食材的品类和数量,自动调节不同温区的温度,并记录食材的保鲜周期,及时提醒主人食用或购买。
传统电视在没有互联网加持之前,用户还需要记住电视内容的播放时间;而智能电视则变身为手机大屏,紧跟时代热点,可自由播放长短视频、观影、健身、游戏等内容,并能通过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现交互功能,电视变得“更好玩”。
那么问题是,谁来决定L3/L4阶段,智能家电的“智能”?
答案不大可能是小米和华为,因为在这场合作中,大家电厂才是强势方。
这本质上是由它们在智能家居中的功能定位决定的。
可当你买智能冰箱时,你更在乎的是什么?是美的、海尔冰箱的制冷功能,还是可以让你远程控制的华为系统?
答案显而易见,购买冰箱的第一诉求是制冷,美的、海尔等大家厂是提供核心功能的那个;而智能家居系统系统提供的是锦上添花的功能——将更多硬件连接起来,让他们更智能、更好用,不会因为是小米的生态就不买,也不会因为是华为偏偏买。
换言之,智能家居首先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冰箱的制冷、洗衣机的洗烘、空调的制热制冷……这些功能掌握在大家电手中,智能家居生态再优质,用户也不指望可以用冰箱、洗衣机刷短视频、办公、娱乐等。
从供给端看,大家电市场经过多年激烈淘汰赛,已经形成相当稳定的寡头竞争格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家电行业市场份额(线上及线下),排在前三的均为美的、格力、海尔,其中,线上美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据36.7%,线下市占第一位则是格力电器,占比36.6%。
而海尔、美的等品牌,在大家电生产研发四五十年的技术积累、生产经验、品牌渠道等优势,也不是谁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动摇的。
更何况,在智能家居方面,海尔、美的等家电厂已经站在了前列,也就是说,不用靠华为、小米,人家自己也有实力做到。
IDC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份额中,小米、美的、海尔位居前三,市占率分别达到16.3%、11.3%以及9.8%,可以说,在智能家居发展初期,大家电厂已经占据了先发优势。
早在2013、2014年的时候,海尔、美的就分别布局自己的IOT平台,并形成家电厂独特的物联网打法——从大家电硬件出发,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美的美居,从大家电出发,一方面,自己亲自下场,研发小家电,统一通过自家IOT平台相连接,企图实现硬件生态闭环、全屋智能产品覆盖;另一方面,拉拢外部朋友圈,如先后与阿里、腾讯、百度、OPPO、vivo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合作,将自身IOT平台与外界平台打通。
(美的美居全开放生态 图源:智东西)
另一方面,在智能家居向更智能阶段发展过程中,华为鸿蒙所具备的前瞻性技术,大家电厂也在积极布局。
比如,去年,美的IoT事业部CTO向江旭就在采访中表示,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美的的核心战略,为此,美的于2018年12月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导体公司,自研IOT芯片;筹划推出自己的芯片模组或OS,增强底层智能连接的通用性;完善云端性能和架构,以支持亿级设备数和千万级用户数使用;
又比如,2021年海尔智家发布的UhomeOS 3.0,在聚焦智能家庭场景生态的基础上,搭建“智能大脑”,通过网器、边侧家庭和云侧的“端边云”的一体化智慧家庭操作系统,能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枢、自主思考,让用户享受决策智能服务的智慧,让家居越来越智能。
做芯片也好,搭建“智能大脑”也罢,都表明大家电厂都在向智能家居行业的底层方案渗透,其发力方向都在向目前技术更有优势的华为靠近,积蓄力量。
总得来说,智能家居这条赛道上,家电寡头们占据着核心硬件产品,决定了其在合作中强势不可替代的话语权 。而在赋能的生态系统上,家电厂们也早早布局,和华为、小米等大厂站在同一水平线,并向更智能的阶段前进。
如果说,现在智能家居发展到L2阶段,小米还可以通过先发优势和一众小家电分得一块蛋糕,华为的技术和生态也可以吸引部分厂商的话;
那么在往L3更加智能阶段发展的过程中,家电厂也在边走边观望——可以接受跟华为、小米等展开局部、小规模合作,但绝对不会容忍华为、小米将生态垄断,毕竟,家电厂们也不想沦为生态链上一个没有灵魂的硬件提供商。
强势的家电厂面前,华为、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面注定存在天花板,但是,聪明如华为、小米,早就在汽车领域撕开了一个口子,角逐另一番天地。而这,又将开启另一段激烈的多方博弈。